相提并论出自于什么典故

  汉语成语作为中华文化及历史的积淀,许多成语背后都包含了一个历史典故,了解成语典故可以使得我们了解成语寓意,积累文学常识。那么同学们知道相提并论出自于什么典故吗?



  

  相提并论怎么解释

  
  相提并论这个汉语成语的意思可以解释为不同的人或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谈论或者看待,该成语的拼音为“xiāng tí bìng lùn”,作为一个联合式成语,它常作为谓语或宾语的句子成分使用。
  

  相提并论出自于什么典故

  
  相提并论这个成语出自于《史记》,《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相提并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这样的语句。
  
  该成语与汉朝时期的历史人物窦婴有关,窦婴是汉景帝刘启母亲窦太后的娘家侄子,他善于用兵,功勋卓著,因此被封为大将军和魏其侯,由于汉景帝的姐姐长公主与太子母亲栗姬有过节,因此长公主常在景帝面前吹捧王夫人并且攻击栗姬,而王夫人趁汉景帝对栗姬有些厌烦,因此去恶意煽动,最后汉景帝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
  
  窦婴觉得自己没有保护好太子,愧对满朝文武,因此他称病告假,不愿意去上朝,商遂劝说道:“您不能使皇帝改变主意,又不能为此事殉节,如将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评价相提而论,像是在故意显露皇帝的错误,作臣子的不该如此啊!”
  
  上文中给同学们介绍了相提并论的含义及其成语故事,同学们在了解成语典故的同时,能够通过典故去了解历史与道理,对大家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是一大助力。

延伸阅读

相关推荐

喜形于色的成语故事是什么

憔悴的近义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