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易近人的成语故事是什么

  汉语成语作为中华文化及历史的积淀,许多成语背后都包含了一个历史典故,了解成语典故可以使得我们了解成语寓意,积累文学常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平易近人的成语故事。



  

  平易近人的成语含义

  
  平易近人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态度温和,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另外这个成语还可以比喻文字浅显,容易理解。
  

  平易近人的成语出处和故事

  
  平易近人这个成语出自于《史记》,书中有记载:“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平易近人这个成语的典故与西周时期周公旦的儿子伯禽有关,当时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封于齐,伯禽入朝汇报政务,指出自己变革礼俗,费力不小,而太公说自己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太公听说了伯禽的情况,认为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因为如果政治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近,要做到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
  
  上文中的“平易近民”主要指的是政治的通俗简易,而这个成语在唐朝时由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将“民”改为“人”,因此这个词变成了“平易近人”,意思也广泛指为人处世的态度。
  
  上文中给同学们介绍了平易近人的含义及其成语故事,同学们在了解成语典故的同时,能够通过典故去了解历史与道理,对大家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是一大助力。

相关推荐

目中无人的意思和造句是什么

通情达理是褒义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