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范爱农》主要内容

  范爱农与作者鲁迅是同乡,在日本留学时与鲁迅认识。1912年,范爱农溺水而亡,作者鲁迅作《范爱农》一文予以悼念。下面我们来学习《范爱农》的主要内容。



  

  《范爱农》主要内容

  
  此文通过描述范爱农的悲剧遭遇,既揭露了封建社会对正直爱国的知识分子的摧残,又对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我”同范爱农在东京初识便产生了误会,互相看不顺眼。后来再度重逢时,笑谈各自经历,便加深了彼此的理解。知道他回乡后,遭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以至“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待到辛亥革命发生,“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面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这就写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已被封建反动势力篡夺的事实。但我们有了共同工作的机会,“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正写出了他对工作的热情,因革命胜利而喜悦。但这之后,他“景况愈困穷,言辞也愈凄苦”,最后“便在各处漂浮”,在对革命失望的心境中,在夜半大风雨时终至溺水而死。
  

  《范爱农》的主题思想

  
  《范爱农》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突出了范爱农热爱祖国,倔强耿直,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以上就是鲁迅《范爱农》的主要内容。文章在留日学生的反清运动和辛亥革命后绍兴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在回忆亡友短暂人生的同时,充分表达出了对封建复辟势力切齿痛恨之情。

相关推荐

入木三分的故事主人公是谁

唇亡齿寒相近的成语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