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适从的典故发生在什么时候

  许多汉语成语的来历都与文学典籍以及历史典故存在着一定联系,这些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古代沿用下来的,同学们在学习汉语成语可以了解这个成语的出处,以便丰富自身的文学常识储备。那么大家知道无所适从的典故发生在什么时候吗?



  

  无所适从的成语含义

  
  无所适从的成语含义是:指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或不知怎么办才好。
  
  无所适从的近义词例如有莫衷一是、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的反义词是择善而从。
  

  无所适从的典籍出处

  
  无所适从这个成语的典籍出处是《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
  
  无所适从这个成语出自于《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无所适从的典故发生在什么时候

  
  无所适从的文学典故发生在春秋时期,晋献公命令大夫士在浦池、屈地分别为晋公子重耳和夷吾修建城池。夷吾认为城池修得不好,就到晋献公那里告状。晋献公问士为什么不认真修。士说主太多让他无所适从。晋献公认为有道理,就逼太子申生自杀,并把重耳赶到狄国。
  
  上文中给同学们解释了无所适从这个成语的意思,以及整理了与这个成语相关的知识点。学习汉语成语不仅使得同学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汉语文化的精髓,还能从汉语成语中感悟到文字浓缩的精华与魅力。

相关推荐

一泻千里的近义词是什么

贪得无厌的近义词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