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重点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历史上册重点学习了近代中国百余年的历史发展,主要有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中国近代化两条主线。本文汇总了八年级历史上册重点知识点,以帮助大家学好这一时期的历史。




  八年级历史上册重点——列强入侵


  1、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原因:根本: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直接: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虎门销毁鸦片,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侵略者:英国。

  结果:1842年战败,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地:割香港岛;开放:广州、厦门、上海、福州、宁波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协商:英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

  影响: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

  原因:根本: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直接:修约被拒。

  侵略者:英法(主谋)、美俄(帮凶),火烧圆明园。

  结果: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开放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

  影响: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

  主要战役民族英雄:丰岛海战;平壤战役(左宝贵);黄海海战(邓世昌);辽东战役(徐邦道);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丁汝昌)。

  结果: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岛;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赔款: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

  侵略者: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奥匈帝国)

  结果: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赔4.5亿两白银,本息共计9.8亿两;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八年级历史上册重点——反侵略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

  过程:金田起义-开始;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组织;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革命政权;北伐和西征-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天京事变-由盛转衰;安庆陷落-中外势力联合绞杀;天京陷落-失败。

  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评价: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积极影响: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消极影响: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农民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2、义和团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失败原因:根本: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观: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八年级历史上册重点——近代化的探索


  1、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师夷长技”的主张。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

  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堂、筹办海防。

  失败的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

  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积极: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消极: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898年)

  背景: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破产,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重要性。

  代表人物: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戊戌六君子)

  内容: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员上书言事;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文化上废除八股文、开办新式学堂;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结果: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而失败。失败原因:根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客观:封建顽固势力和西方列强的阻挠;主观:脱离群众,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3、辛亥革命

  背景:帝国主义的侵略加重和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准备:1894年,孙中山组织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年,孙中山建立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爆发: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爆发首次胜利的起义

  成果:1912年1月1日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作用的重要文件《中国民国临时约法》。

  评价: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积极: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族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消极: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制并没有真正实行,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启示: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4、新文化运动(1915年)

  背景:政治上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想复辟帝制;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思想上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

  口号:民主、科学。

  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白话文,建立新文学。

  评价: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积极: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是中国人民接受了一场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消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学习了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对八年级历史上册重点知识点有了全面的认识,对中国近代化历程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事实上,学习八年级历史上册重点知识点不仅为了学习,也能让我们更了解我们的国家。

延伸阅读

相关推荐

中国四大发明有哪些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