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成哪两个阶段
中国的历史进程可以被分为三个大板块,分别是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史。其中中国近代史总体上看充满着灾难与屈辱,下面我们来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内容。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 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国历史。历经清朝晚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北京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和重庆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的两大阶段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中国近代史的历史主题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为中国由独立的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革命对象和任务性质。在近代史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个: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摆脱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 以上就是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中国近代史可以说是一部充满灾难的屈辱史,也告诉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查看全文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起义是什么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的三大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唤醒广大中国人民,表明要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下面我们来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起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起义 南昌起义是指在1927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由中国共产党联合国民党左派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的屠杀政策,唤醒广大中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而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首次领导战斗,是以武装斗争形式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开始,首次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军领导的武装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起义 秋收起义是指在1927年9月9日,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由毛泽东主席领导指挥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完成的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打出了自己的军旗,第一次在农村开辟建立革命根据地,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三次起义 广州起义是指1927年12月11日,在广州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工人,革命士兵举行的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广州起义”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一次重击,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人阶级坚强意志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为红军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起义。三大起义意义重大,首先是建立了自己正规的军队;其次,也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为后来红军建立和发展奠定基础;最后,确定了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开始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查看全文 -
杯酒释兵权是哪位皇帝的作为
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被视为宽和典范。下面我们来了解杯酒释兵权是哪位皇帝的作为? 杯酒释兵权是哪位皇帝 杯酒释兵权出自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北宋乾德年间,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下属将领也被迫“黄袍加身”,起兵篡夺新生政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 杯酒释兵权的原因 在结束五代十国局面的过程中,北宋统治者着重考虑的问题有二:一是如何重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使唐末以来长期存在的藩镇局面不再出现;二是如何巩固新生王朝,使之不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在赵匡胤看来,最重要的是兵权,也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太祖鉴于当时已控制局势,就着手陆续采取了一些措施,通过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逐步加强中央集权。 杯酒释兵权的影响 “杯酒释兵权”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反映。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使用和平手段,不伤及君臣和气,轻而易举地就解除了大臣的权力威胁,成功地防止了军变,是历史上有名的安内方略,影响深远。此后,在大宋帝国内部,300多年间竟然再也没有发生过一起类似“黄袍加身”的政治事变。 上文中小编回答了杯酒释兵权是哪位皇帝的作为的问题。后来,“杯酒释兵权”演变为一个成语,引申为轻而易举解除将领兵权。
查看全文 -
焚书坑儒的主人公是谁
“焚书坑儒”一词出处《史记·卷121·儒林列传》的说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今天我们要了解焚书坑儒的主人公。 焚书坑儒的主人公 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这一历史事件被后人称为“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的原因 1、是秦朝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系的需要。秦朝初年,战国时期刚结束,百家仍然在争鸣中,思想领域内极度混乱,而一个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统一,最主要的条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思想混乱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大敌。 2、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 焚书坑儒的大致经过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谈论秦始皇的为人、执政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之后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故而迁怒于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抓获460人并全部活埋。 以上就是焚书坑儒的主人公。“焚书坑儒”的实质其实是统一思想的运动,虽维持了秦朝的统治,但也加速了其政权的灭亡。
查看全文 -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什么事件
同学们在学习中国历史时,历史进程会被分为三个大板块,分别是中国古、近、现代史,中国近代史总体上看充满着灾难与屈辱,而在这段“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中,中国人民也在不断进行自由与民主的探索,寻求救国之路,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什么事件。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什么事件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1840年6月的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始于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近代史结束。 鸦片战争的结果 鸦片战争是在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鸦片战争最后以清政府的失败并且签订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告终,《南京条约》中中国被迫割地、赔款、开港和丧失关税自主权。 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 1、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岛使得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受到了破坏,中国领土的完整性被损害。 2、巨额的赔款使得清政府财政负担加重,进一步对底层人民进行剥削与压迫,激化社会矛盾,促进小农经济的解体。 3、通商口岸的开启使得中国市场被打开,西方列强的商品得以倾销至国内。 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事件,最重要的一点是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至此需担负起反对资本主义侵略以及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查看全文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事件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指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帝反封建,反对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资产阶级性质的人民民主革命,那么同学们知道在中国近代史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事件是什么吗?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事件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事件是发生在1919年5月4日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有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多阶层共同参与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事件起因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在1919年1月巴黎和会上的中国外交失败。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示例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取消“二十一条”,但是却遭到拒绝,还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威压之下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这场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民众的不满以及五四运动的爆发。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在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运动、工人罢工、文界响应、中国收回主权、抵制日货等重要事件都体现除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五四运动作为一场真正的群众运动,集结了工人阶级、学生群众以及新兴民族资产阶级。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马克思主义以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作为一场无产阶级领导的坚决的反帝运动,是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历史影响与重要的历史意义。
查看全文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下面我们来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间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中国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2、经济上,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 3、文化上,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以上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三个法宝的关系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条重要的经验。
查看全文 -
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小农经济是自然经济的一种类型,例如春秋战国时期到明中叶以前自耕农经济等同于小农经济。下面我们来学习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 小农经济的定义 小农经济,亦称“个体农民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满足自身消费为主的小规模农业经济。其中,有的以自有土地经营,有的以租入土地经营,亦有两者兼之。 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 小农经济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纳税,具有以下特点: 1、在小块土地上进行分散经营; 2、生产力水平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3、经济地位不稳定,在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易于走向贫富两极分化。 小农经济的历史意义 早期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用炮舰轰开贸易道路,而在社会转型中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和城市贫民窟现象,成为社会进步中难以化解的难题。 农村耕地产权属集体所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不变,这种耕地制度最大限度避免了国家在现代化转型中小农经济的急速破产。特别是全社会基本保障制度尚未建立和健全时,小农经济不仅为广大农民提供了生存保障,也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低成本进入城市成为可能。 以上就是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同学们要注意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
查看全文 -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农民起义成功的例子
农民起义是一个具有广泛的概念,通常意味着失去土地的农民的起义,反抗既成的秩序或建制,也是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斗争。下面我们来学习农民起义成功的例子。 农民起义成功的例子 在中国的历史上,能称得上真正成功的农民起义只有两次,分别是以刘邦和项羽为主导的灭秦之战,刘邦成了最终胜利者,创立汉王朝;以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明玉珍、方国珍等各方势力为主,最终出身义军的朱元璋扫平各路割据势力,创立明王朝。 农民起义不成功的原因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不计其数,秦朝有陈胜吴广起义,东汉有黄巾起义,唐朝有黄巢起义,宋朝有方腊起义,明朝有李自成起义,清朝有太平天国洪秀全起义等等,但最终能成功的却寥寥无几。这是因为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是发生在统治阶层对农民阶层的横征暴敛时期,由于农民阶层得不到最低的生存保证而自发的武装起义运动。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无法建立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也没有新的阶级力量和先进政党,虽在一定时期取得军事上的一些重大胜利,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剥削关系和政治统治,农民战争总是陷于失败或被地主、贵族利用为改朝换代的工具。 以上就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成功的例子。从某种程度上讲,农民起义是中国封建社会形态变革的直接动力,因此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查看全文 -
沿海开放城市包括哪些城市
在改革开放以来,不仅设立了经济特区,还设立了沿海开放城市。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沿海开放城市包括哪些城市。 沿海开放城市有哪些 沿海开放城市是指中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并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特殊政策的一系列港口城市,也是经济特区的延伸,是根据邓小平的创议而采取的对外开放战略决策。1984年5月曾以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十四个城市定为沿海开放城市;此后又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以及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沿海开放城市的优势 沿海开放城市,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到经济基础以及技术管理等,都具有良好的条件和优势。这些城市实行对外开放,能发挥优势,更好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金、技术、知识和市场,推动老企业的更新改造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创造,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使这些城市从内向型经济向内外结合型经济转化;将四大经济特区和海南包括在内,从南到北形成一条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实现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地的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的战略转移,以便发展对内对外的辐射作用,带动内地经济的发展。 以上就是沿海开放城市的基本内容。据统计,1985年,所批复的沿海开放城市,工业总产值达2015.85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1.8%,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查看全文 -
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简述
维新变法是指晚晴时期的一次政治改革,是一场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下面我们来学习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 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 19世纪下半叶,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阶段。美、德、英、法等早已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迅速强大起来,因此加紧对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侵略,西方列强趁机掀起侵略中国的狂潮。亡国灭种的危急形势,迫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找新的救国救民道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认识已经落后于世界,于是林则徐、魏源等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成为学习西方的先声。 维新变法的大致经过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的签订引起了国人的愤怒,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首的知识分子联名上书光绪帝,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积极进行舆论宣传,创办了许多报刊、学会、学堂。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接受了维新派的建议,开始变法,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维新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慈禧所代表的顽固派掌握实权,实力强大。 以上就是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其实维新变法的失败与当时的历史背景也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小编建议同学们可以联合起来先理解再记忆。
查看全文 -
法国大革命起止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
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革命,它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颁布的《人权宣言》传播了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下面我们来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 法国大革命起止时间 法国大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爆发的革命。1830年7月,巴黎人民发动七月革命,建立了以热月党人为代表的政权,至此法国大革命才彻底结束。 法国大革命的起因 18世纪资本主义在法国部分地区已相当发达,封建统治王朝限制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而财政危机引发的三级会议召开,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1789年5月5日国王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要求增税以解救政府财政危机,而以普通公民为代表的第三等级则要求实行改革,限制王权。但是这一会议最终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并演变成了武装起义。 法国大革命的结果 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失利后,路易十八在外国军队保护下复辟了波旁王朝,恢复了国王的部分权利,同意君主立宪制作为政体。之后1830年7月巴黎人民发动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国大革命结束,彻底地推翻了法国封建专制。 以上就是法国大革命起止时间。揭示自由、平等、博爱精神永留于法国的蓝、白、红三色国旗,成为法国大革命留给世界的文化遗产。
查看全文 -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但它只维持了103天,因此又叫百日维新,那么你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吗? 戊戌变法失败的经过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的签订引起了国人的愤怒,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首的知识分子联名上书光绪帝,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积极进行舆论宣传,创办了许多报刊、学会、学堂。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接受了维新派的建议,开始变法,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但变法遭到守旧派强烈抵制与反对,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以失败告终。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主导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实权掌握在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手中。 2、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3、过于乐观的估计改革和变法,没有打好基础就采取冒进的措施。 总结起来,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虽然戊戌变法失败了,但它仍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进步意义,为13年之后爆发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
查看全文 -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它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辛亥革命成功得十分仓促,到手的乃是不彻底的胜利,所以不可避免具有很强的局限性。首先,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仍旧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没有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其次,辛亥革命没有彻底解放人们的思想,封建旧思想依然根深蒂固,特别是广大群众民智未开。最后,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这一成果却被拥护封建主义的袁世凯窃取了。 辛亥革命有局限性的原因 1、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资产阶级,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与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阶级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决定了在政治和经济上要受到双重的压迫与剥削,所以具有不可避免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进行坚决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2、由于不敢触动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辛亥革命难以获得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支持,使得革命丧失了最根本最雄厚的革命力量。 以上就是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而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同时也证明了在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走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路子是行不通的。
查看全文 -
日不落帝国称号的由来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日不落帝国”一词在西方国家的文化中被广泛应用,那么,同学们了解过日不落帝国是指哪个国家吗? 日不落帝国是哪个国家 历史上一共有两个国家先后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它们分别是西班牙帝国和大英帝国。 1、日不落帝国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16世纪时的西班牙帝国的,西班牙帝国是世界上第一批全球帝国之一,也是第一个被冠以“日不落帝国”称号的国家。 2、西班牙帝国衰弱后,第二个获得“日不落帝国”称号的是大英帝国。光荣革命后的英国以全新的姿态夺取世界海上霸权、世界殖民霸权,英国成为了最大赢家,开始迈向日不落帝国的传奇 日不落帝国的由来 日不落帝国是指照耀在部分领土上的太阳落下而另一部分领土上的太阳仍然高挂的帝国,通常用来形容繁荣强盛、在全世界均有殖民地并掌握当时霸权的帝国。它来源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亦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的一段论述:“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而如今该词在一定的场合用来形容帝国主义,而未必特指某一统一的国家政体。 上文中小编解释了日不落帝国曾经是西班牙和英国的称号。现在日不落帝国的意义也不仅仅表现在对领土的占有方面,而扩展到了语言、文化和艺术等领域。
查看全文 -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什么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的政治改革。下面我们来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鲜卑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北方民族,拓跋部的拓跋珪称帝,史称北魏。到孝文帝在位期间,北魏已基本统一华北地区。但是由于人民大多数为汉族,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冯太后孝文帝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主要内容就是汉化运动。具体内容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分明姓族,改易汉俗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孝文帝所推行的汉化改革措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孝文帝改革,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政权封建化加速,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但是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不适合北魏国家的国情和族情,是北魏政治危机的开端,北方的革命性完全被南方的虚腐性所取代,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以上就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孝文帝的改革,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巨大推动作用。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就是各个民族不断交流、融合所产生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具有高度的民族凝聚力与民族情感,懂得民族间的尊重与友爱。
查看全文 -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下面我们来学习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新中国成立的时间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向各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下午3时,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以上就是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查看全文 -
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时间和影响是什么
君主立宪制是相对于君主专制的一种国家体制,英国的“光荣革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开启了先例。下面我们来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时间和影响。 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时间 1688年的“光荣革命”推翻代表封建势力的斯图亚特王朝,英国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通过《权利法案》初步确立了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 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过程 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是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利。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随后议会又制订了一系列法案,使议会权力超过王权,国王“统而不治”的君主立宪制更加不可撼动。 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影响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以上就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时间和影响。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查看全文 -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史实,那么为什么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呢?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场侵略战争,称鸦片战争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矛盾发生变化: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社会矛盾变复杂。 3、革命任务发生变化: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国近代史的结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结合与中国现代史的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这就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查看全文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最终战胜了以纳粹德国为首的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下面我们来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 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 1939年9月1日,德军向波兰发动进攻。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激化了德、意、日国内外的矛盾;它们先后在世界各地发动一系列侵略性战争,企图以此摆脱危机。 以上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其影响广泛地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科技各个层面。
查看全文 -
历史上的东汉和西汉是什么关系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汉朝可以分为西汉、东汉时期,那么为什么要这么分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东汉和西汉的关系。 东汉和西汉的关系 汉朝存在了400年,但是由于中间王莽篡位,所以导致西汉与东汉之间还有一个王莽建立的新朝。这个新朝虽然只延续了十五年,但就是这短短的时间把汉朝分为了西汉与东汉两个阶段。 从某些方面来说,王莽建立的新朝虽然短暂但也是一个王朝,而刘秀是推翻一个新的王朝之后建立全新的汉朝,虽然东汉有着汉朝的名头,但是从某些方面来说东汉是一个全新的朝代。因此在历史上为了更好地区分,称之为东汉和西汉。 东汉和西汉的时间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到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常安,史称新朝,西汉灭亡。 东汉开国皇帝是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公元25年,刘秀从王莽手里夺回政权,建立东汉,定都洛阳,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直到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后刘备建立蜀汉延续汉室,中国进入三国时期。 以上就是东汉和西汉的关系。西汉与东汉都是刘姓皇室建立的王朝,但是建立者以及建立时间并不一致,同学们还是要做好区分。
查看全文 -
抗日战争胜利时间是哪一年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下面我们来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 抗日战争胜利时间 抗日战争胜利是在1945年。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投降书。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日军投降仪式在台北举行,中国正式收复台湾。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9月2日结束,共14年抗战。 抗日战争胜利意义 1、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2、抗战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了一个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侵略的经验和范例,也促进了民族觉醒和唤起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大部分军队,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以上就是抗日战争胜利时间和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查看全文 -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全国解放是什么时候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战争史和世界战争史上少有的威武雄壮的斗争。那么,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全国解放是什么时候呢? 中国的解放进程 1949年1月31日,傅作义率军起义,和平解放了北京; 1949年4月,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1949年10月1日,在解放军向全国进军途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举行了开国大典。 1950年6月,残存在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被全部歼灭,仅有少量逃往台湾。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解放军完成了解放全国大陆和近海岛屿的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第二次国共内战胜利,统一了中国大陆。 中国什么时候解放 中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国解放应该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之后。1951年西藏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彻底解放和完全统一。从1841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老百姓在外国列强和腐朽的清王朝的双重压迫下,整整生活了100多年。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中华民族才第一次取得了反抗外来入侵的巨大胜利。紧接着又经过长达4年艰苦卓绝的人民解放战争,中华民族终于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以上就是中国什么时候解放的回答。中国的解放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各族人民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查看全文 -
独立宣言起草人是谁
《独立宣言》的中心思想是宣布美国独立,它深刻地阐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原则,具有反封建的革命进步意义。下面我们来了解独立宣言起草人是谁吧。 独立宣言起草人 独立宣言是一份由托马斯·杰斐逊起草,并由其它13个殖民地代表签署的最初声明美国从英国独立的文件。 托马斯·杰斐逊是《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美国开国元勋中最具影响力者之一。除了政治事业外,杰斐逊同时也是农业学、园艺学、建筑学、词源学、考古学、数学、密码学、测量学与古生物学等学科的专家;又身兼作家、律师与小提琴手;还是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办人。许多人认为他是历任美国总统中智慧最高者。他在任期间保护农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从法国手中购买路易斯安那州,使美国领土近乎增加了一倍。 独立宣言的历史影响 《独立宣言》第一次以政治纲领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原则人权原则。K.马克思称它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宣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政治愿望。另一方面,由于屈从于种植园奴隶主的压力,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也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暴露了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和人权的局限性。《独立宣言》的发表对发动群众进行独立战争,起了重大作用。宣言对推动后来的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特别对法国大革命及其《人权宣言》产生了积极影响。 以上就是独立宣言起草人的相关信息。独立宣言是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脱离大不列颠王国并宣告独立的纲领性文件,1776年7月4日,此宣言由第二次大陆会议在费城批准。7月4日从此以后成为美国独立纪念日。
查看全文 -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西安事变是指民国时期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兵谏,最终得到了和平解决。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并利用溥仪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傀儡政权,导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进入抗日战争的局部战争阶段。 西安事变的大致经过 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奠定了基础。 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安内攘外“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以上就是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查看全文 -
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黄花岗起义,是革命党人1911年4月在广州举行的起义,又称广州起义、广州三·二九起义。下面我们来学习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黄花岗起义的历史背景 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已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现实威胁。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孙中山先生为杰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1905年8月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民主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在中国同盟会的领导下,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以推翻腐朽的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武装起义。他们决心在广州发动一次更大的起义,以此推动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黄花岗起义的经过 1910年11月孙中山、黄兴、赵声等革命党人决定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由黄兴担任总指挥。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派来弹压起义的北洋军短兵相接。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 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黄花岗起义在中国历史上意义重大,是中国推翻封建腐朽统治的重要里程碑,以孙中山先生为领导的同盟会通过“黄花岗起义”加快了中国推翻清政府封建统治的进程,掀起了全国反封建的热潮。 以上就是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为纪念此次起义,阳历3月29日后来被中华民国政府定为青年节。
查看全文 -
南昌起义的时间和影响
南昌起义是指1927年有中共中央领导的一次武装起义,下面我们要的学习的内容是南昌起义的时间和影响。 南昌起义的时间 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1日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了武装起义,主要由周恩来、贺龙、李立三、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 南昌起义的历史背景 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与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勾结,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因此南昌起义的目的是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唤醒广大中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要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 南昌起义的影响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的标志。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以上就是南昌起义的时间和影响。南昌起义与之后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作为这段时期百余次大小起义中最为重要的三次起义极大地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
查看全文 -
苏联解体成几个国家,又是为什么会解体的
苏联解体是二十世纪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世界格局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你知道苏联解体成几个国家,又是为什么会解体的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资料,带你走进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 苏联解体成几个国家 苏联解体成15个国家,分别是立陶宛、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爱沙尼亚、塔吉克斯坦、拉脱维亚、亚美尼亚、乌克兰、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12月26日,苏联正式解体,其中俄罗斯联邦继承了原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 苏联为什么会解体 苏联解体的原因比较复杂,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思想理论上,教条主义禁锢、思想僵化,照抄照搬脱离本国国情; 2、政治领域中,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官僚主义盛行、严重脱离群众; 3、在经济发展上,计划经济体制一统天下,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片面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收入分配长期搞平均主义,人民生活改善十分缓慢; 4、在对外关系上,搞大国主义、霸权主义,干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政,与美国争霸。 苏联解体的影响 1、苏联的解体是民族的灾难,违背了国际历史文明的发展潮流,社会分化的加剧破坏了社会的整体性。 2、原苏联势力范围内国家实力大幅度削弱,俄罗斯经济发展倒退。 3、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势力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处境艰难。 关于苏联解体成几个国家以及为什么会解体的问题已经为大家解答完毕了,苏联解体后,美苏两极格局瓦解,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font-face{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 @font-face{ font-family:"宋体"; } @font-face{ font-family:"Calibri"; } p.MsoNormal{ mso-style-name:正文; mso-style-parent:""; margin:0pt; 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none; text-align:justify; 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 font-family:Calibri;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font-size:10.5000pt; mso-font-kerning:1.0000pt; } span.msoIns{ mso-style-type:export-only; mso-style-name:""; text-decoration:underline; text-underline:single; color:blue; } span.msoDel{ mso-style-type:export-only; mso-style-name:""; text-decoration:line-through; color:red; } @page{mso-page-border-surround-header:no; mso-page-border-surround-footer:no;}@page Section0{ margin-top:72.0000pt; margin-bottom:72.0000pt; margin-left:90.0000pt; margin-right:90.0000pt; size:595.3000pt 841.9000pt; layout-grid:15.6000pt; } div.Section0{page:Section0;}
查看全文 -
新文化运动起止时间,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是由一群知识分子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下面大家就跟着小编一起来回顾一下新文化运动起止时间吧。 新文化运动起止时间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上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许多知识分子纷纷加入,新文化运动规模空前,《新青年》和北大成为宣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没有明确的终止事件和时间,新文化运动的后期进入了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并最终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的阐述,真正体现出了新文化运动的“新”之所在。即: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传播了西方先进思想和民主、自由的精神,培养了一大批关心国事、图存图强的现代人才。 2、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使得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3、传播了马列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是其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 以上就是新文化运动的起止时间。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查看全文 -
清朝灭亡时间是哪一年,清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一共统治了全国268年,期间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也推向了最高峰。那么这样一个王朝是怎么覆灭的呢?清朝灭亡时间是哪一年?下面小编将一一解答。 清朝灭亡时间是哪一年 清朝是1912年2月12日正式灭亡的,隆裕太后代替清王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在退位诏书上签字,从此大清灭亡。清朝的灭亡,也代表着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走向覆灭。 封建王朝到了清朝已是后期了,此时的时代主潮流是资本主义,所以封建社会被取代是必然的历史事件。而清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限制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使得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各国,随后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革命者们就瓦解了清王朝的统治,随着溥仪的退位,在中国存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了。 清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清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的历史规律,与其他王朝一样,是封建制度的必然循环。具体原因如下: 1、政治原因:清政府的黑暗腐朽。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之后,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清王朝最后的几任掌权者都奢侈成风,如慈禧太后为了修建颐和园而挪用军费。 2、经济原因:当世界各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时候,我国还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并且商品经济被打压,这严重限制了社会发展进步。 3、文化原因:科举制和八股取士限制了人的思想。再加上闭关锁国的政策,人们无法解除先进思想和技术,导致科技落后。 4、外交因素:西方国家的殖民化掠夺,加速了清政府的破产。 清朝灭亡时间是哪一年这一问题上文已经为大家解答完毕了。清朝灭亡的时间和原因是初中历史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作为中国人必须铭记的。
查看全文 -
关羽失荆州真实历史是什么,有什么典故
同学们应该听说过“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导致失败或造成损失。那么你了解关羽失荆州真实历史是什么吗?下面整理了关于关羽失荆州的真实故事,感兴趣的同学就接着往下看吧。 关羽失荆州真实历史 赤壁之战后,荆州七个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刘备入蜀时,留关羽镇守占据的荆州五郡。“刚而自矜”的关羽认为只要有自己领兵,敌人便不敢轻举妄动,因此将守城的大部分兵力调走。为了攻占荆州,曹操和孙权暗中联合,趁关羽北伐不在荆州之时,东吴孙权派大将吕蒙将战士化装成商人模样,骗过了荆州守军,顺利包围了荆州。同时,曹操派徐晃带大队人马袭击关羽,将关羽逼退到荆州城外的麦城。然后吕蒙又把麦城紧紧围住,断绝了所有求助的道路,并猛烈地发起进攻,最终关羽兵败被活捉。起先孙权还想劝降关羽,但关羽的态度令他不满,加上怕他像当初一样过五关斩六将也要回到刘备身边,于是下令将关羽斩杀。 关羽失荆州真实原因 荆州失陷以后,大家都认为是关羽的疏忽大意和自视过高导致孙权趁虚而入,最终兵败身死。但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这并不完全是关羽的过错,当时的格局下荆州的失守是必然的。刘备原本是战略计划是将荆州作为蜀国北伐中原的一个战略据点,忽视了荆州对于吴国的重要性,又将荆州的重任交给关羽,留给他对抗两个大国的艰巨任务。因此荆州的悲剧,主要责任不在关羽,而是蜀国军事战略政策失误造成的。 这就是关羽失荆州真实历史。“骄傲”是关羽性格的重大缺陷,大意失荆州是作为武圣的关羽最大的败笔。也是从这里开始,刘备一蹶不振,蜀国开始走向衰落。
查看全文 -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作用是什么
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复杂。想要了解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作用是什么的同学,一定要接着往下看了。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中央集权处理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 1、颁布推恩令,即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大大削弱了诸侯王原来的封地和势力,加强了皇帝的权威。 2、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长安设太学,在地方设官学。实现了思想统一,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3、为了中央政府在经济管理和政治统治上的需要,汉武帝统一了货币铸造,将食盐和铁器的生产收归中央。 4、派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基本解除了北部的边患,与西域各国建立起友好的关系,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1、积极方面: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以及救灾行动,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2、消极方面: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贪污腐败之风。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统治。值得注意的是君主专制必然实行中央集权,但中央集权不一定要实行君主专制。当前中国实行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但不是君主专制体制。
查看全文 -
为什么说中华民族的摇篮是黄河流域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流传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但是我国幅员辽阔,为什么说中华民族的摇篮是黄河流域呢?接下来让小编给大家讲讲其中的原因吧。 为什么说中华民族的摇篮是黄河流域 黄河,中国第二长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共9个省(自治区),滋养了我国大部分的地区。所以可以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地带。 从考古发掘的材料来看,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夏商周时期的部落大多选择驻扎在黄河流域,居民们临河而居,黄河流域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方面在当时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因此夏、商、周、秦、汉、唐、宋等朝代均选择定都于黄河中下游。 中华文明在这篇土地上诞生、茁壮成长、并不断发扬光大,因此说中华民族的摇篮是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这同黄河流域优越的生态环境紧密相关。 在古代,生产工具极为简陋,人们对自然界的依赖程度更强,因此环境条件十分重要。据考古学研究,黄河流域在古代的气候是很温暖湿润的,这有利于对古人类的生活。黄河中下游地区为广大的冲积平原,地势开阔,耕作较为方便。这里的土壤也适合种植, 原始的农业在这里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也是中国人将黄河称为“母亲河”的原因之一。 这就是为什么说中华民族的摇篮是黄河流域的原因。黄河流域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时至今日,黄河依然在哺育着中国人。
查看全文 -
三国演义核心故事简述,有哪些历史典故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立近百年间的历史风云,接下来让小编来为大家《三国演义》的核心故事,帮助大家理解这部作品。 三国演义核心故事简述 由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主要讲述的是东汉末年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倔起,成鼎足之势,最终西晋统一起来,上演了一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 《三国演义》的核心故事围绕着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展开,以描写战争为主,从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到三国鼎立,最终由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以恢弘大气的笔调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描绘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战争场面,塑造了曹操、刘备、诸葛亮、周瑜等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历史典故 1、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在街上偶遇了关羽和张飞,三人一见如故,共论天下大事,惺惺相惜,于是在桃园焚香祭拜天地,结为异姓兄弟,立誓同心协力,救国安民。 2、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在护送两位嫂子的途中迫于无奈暂投曹操麾下,得到刘备消息后立即赶往与之相会,一路上经过了五个关卡,斩杀了六员大将。 3、三顾茅庐。诸葛亮是东汉末年的有识之士,刘备为了让他加入自己的阵营,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诸葛家中,最终打动了诸葛亮出山辅佐。 4、挟天子以令诸侯。东汉末年,曹操兵力强盛,逼迫皇帝移驾许都,并以皇帝之名号令天下诸侯。自此,曹操集大权于一身,朝廷事务,先禀曹操,然后方奏天子。 以上内容就是《三国演义》核心故事简述。《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能帮助我们了解一点当时的历史。
查看全文 -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朝代的更替是很多同学学习历史的痛点和障碍,为了帮助初中生们学好历史,小编将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成下文,重点罗列了这一学期所学的朝代更迭,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夏商周时期 1、夏朝(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商朝(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3、西周(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 4、分封制。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意义: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 5、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和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两个时期。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秦灭六国 1、秦统一全国的原因: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商鞅变法的成功;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人,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21年。 3、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4、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交通上:车同轨,开灵渠;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 5、秦始皇最大的功绩: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6、灭亡:陈胜吴广起义,又名“大泽乡起义”。 背景:秦朝的暴政使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揭竿而起。 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汉朝 1、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争夺帝位。 2、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3、秦亡汉兴的启示:秦因统治者统治残暴、人民生活困苦而灭亡,汉初的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启示:政府要重视民生,以人为本,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 4、西汉的灭亡:公元9年,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5、东汉建立: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6、黄巾起义: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灾荒连年,社会动荡,184年张角领导农民起义爆发,人数多、地域广、时间长,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是东汉衰亡的直接原因。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东汉末年,北方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展开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经济上:实行屯田,恢复农业生产;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曹操。 3、赤壁之战: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全国。公元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展开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4、三国鼎立:220年,曹丕称帝,定城洛阳,魏国建立;221年,刘备称帝,定城成都,蜀国建立;222年,孙权称王,定城建业,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5、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形成局部性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晋朝的兴灭 1、西晋: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2、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昏庸腐朽,生活奢侈,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西晋迅速走向衰落,于公元316年灭亡。 3、东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 4、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在七年级我们刚刚开始学历史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触朝代了,学好历史肯定离不开朝代的学习。相信大家看完这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应该能对我国早期国家的发展有充分的理解了。
查看全文 -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是学习历史的基础,但很多同学却在考试中屡屡出错,将年份、历史人物的知识点混淆。为了帮助同学们学好初中历史,小编将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成下文,以供大家复习。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商鞅变法 1、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2、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4、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最能体现变法性质);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5、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影响:中国确立了封建制度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百家争鸣 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2、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墨家: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儒家:创始人孔子,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代表人物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道家:创始人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代表人物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应民心。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军事家,《孙子兵法》。 3、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实施“推恩令”(提出者:主父偃):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者:董仲舒):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经济: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2、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我国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推动作用。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民族交融 1、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东汉、魏、晋时期,氐族和羌族,由西南东迁入陕西关中;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鲜卑族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2、北魏孝文帝改革: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439年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494年迁都洛阳;改说汉语;改穿汉服;改用汉姓;鼓励与汉族联姻;用汉制,学汉礼。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特点: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 这篇文章总结了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点,适合考生们用作考前复习资料。初中历史知识点比较多,而且这些知识点很容易就会记混淆,所以同学们平时要注重对知识点的总结和整理,这样在考试的时候才能迅速、准确地回忆起来。
查看全文 -
初中历史易错易混知识点梳理
历史学科的学习,知识量大且复杂,很多同学反映学习起来很累而且容易把知识点混淆了。针对这一问题,小编整理了一份初中历史易错易混知识点梳理。 初中历史易错易混知识点梳理 1、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它并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社会性质。 3、内战时期三大战役指辽沈、淮海、平津战役,不包括渡江战役。三大战役是意义是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最终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的是“渡江战役”。 4、“一国两制”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但首先应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 5、“闭关锁国”并非完全断绝对外往来,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初中历史重点知识点梳理 1、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经过变法,秦国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土地私有制;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上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思想上焚书坑儒;经济、文化上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度量衡;军事上:修万里长城。 3、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军事上出击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胁;对外交往:开拓了丝绸之路。这些措施使得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4、四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造纸术,这些发明对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 以上就是小编总结的初中历史易错易混知识点。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对历史有清晰的脉络理解,这样在记忆时才不容易记混记错,学起来也能有更高的效率。
查看全文 -
中学历史知识点梳理——国共的两次合作
在中国历史上共产党和国民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下面是中学历史知识点梳理——国共的两次合作,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中学历史知识点:国共第一次合作 1、时间: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 2、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3、合作成果:成立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 4、结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后期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中学历史知识点:国共第二次合作 1、时间: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从1937年8月到1946年6月。 2、背景:中日之间的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急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标志:《国共合作宣言》的正式发表。 4、合作成果: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5、结果:由于国共两党的阶级利益的不同,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国共关系完全破裂。 中学历史知识点:国共两次合作的比较 相同点: 1、社会环境相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2、革命成果相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最终都还是以失败告终了。 不同点: 1、政治基础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第二次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2、原因不同:第一次合作是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是日本侵华战争和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 通过上文对中学历史知识点——国共的两次合作的梳理,同学们应该对这一知识点有更深的理解了吧,国共的两次合作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还是挺高的,所以同学们要注意归纳总结。
查看全文 -
中国近代史上的两场对日战争分别是什么
同学们可以准确地说出中国近代史上的两场对日战争分别是什么吗?今天将和同学们分享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两场对日战争的相关知识点。 中国近代史上的两场对日战争 中国近代史上的两场对日战争分别是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最终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清政府被迫签下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 2、抗日战争(1931年—1945年)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近代史上的两场对日战争的感想 这两场战争都是残酷的侵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野蛮的侵略行径,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同时也要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报效祖国。另外战争给世界各国的人民都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我们要树立树立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信念。 上面小编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两场对日战争进行了大致的分析,由于这两场战争对中国命运的影响巨大,因此也常常出现在历史考试中,作为中国人和考生,我们都应该学好这两场对日战争。
查看全文 -
近代历史上列强侵略中国的五次战争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下面为大家总结了近代历史上列强侵略中国的五次战争。 近代历史上列强侵略中国的五次战争 1、鸦片战争:1840.6-1842.8,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与英、美、法、德、俄、日、意、奥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1931-1945,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代历史上列强侵略中国的五次战争的感想 列强侵略中国的五次战争都是残酷的侵略战争,是帝国主义对人们的迫害,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同时也要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民族振兴之路,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报效祖国。另外战争给世界各国的人民都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我们要树立树立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信念。 这就是近代历史上列强侵略中国的五次战争。我们记录战争,铭记历史是为了未来更好的发展,中日双方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查看全文 -
初中中国近代史易错易混知识点梳理
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史实,今天分享的是初中中国近代史易错易混知识点梳理。 初中中国近代史易错知识点 1、《南京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开始,其中是割香港岛给英国,不是香港,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 2、《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的是“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洋务运动虽然向西方学习,但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因此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是其失败的根源。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初中中国近代史易混知识点 1、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辛亥革命主张“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 2、近代被迫开放和现代改革开放是完全不同的,近代开放和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是列强强迫中国开放的,是对中国劳动力和原材料的剥削;而现代改革开放是为了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资金,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最主要的是主权还是在我国。 3、火烧圆明园是英法联军而不是八国联军,发生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是指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注意没有民主主义。 5、近代前期三次运动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性质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今天给大家总结了初中中国近代史易错易混知识点,希望可以同学们改正一些错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理解上的偏差,这很正常,所以我们才需要通过练习题来找出错误,并进行易错易混知识点的梳理。
查看全文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点梳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一段历史,也是历史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知识点梳理。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1、局部抗战开始标志: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1年日本制造借口占领东北沈阳,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开始,随后日本进一步侵占了中国的东北三省,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时期。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又称双十二事变,是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全面抗战开始标志: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 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进一步侵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也标志着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经过 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进行大规模屠杀30万人以上,犯下滔天罪行。 2、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 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歼敌1万多人,是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取得辉煌的战绩,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结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 以上为同学们梳理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知识点,在这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
查看全文 -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是什么
中国近代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辛丑条约》的签订 1900年英、美、法、德、俄、日、意、奥八国联军,借镇压义和团之名发动侵华战争,腐朽的清政府在战争中一败涂地后寻求和谈,并最终于1901年9月7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9.8亿两。 2、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4、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质的组织,保护外国人的安全,惩办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 5、总理衙门必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辛丑条约》的影响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衰败,丧失多项国家主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极大地损害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 上文为同学们总结了《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这是历史考试中常见的考点,希望同学们理解并熟记《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查看全文 -
《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是什么
《北京条约》是1860年清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今天分享的是《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其主要内容如下: 1、《中英北京条约》:清朝确认中英《天津条约》有效性;清朝割让九龙半岛给英国;清朝增开天津为商埠;增加中英《天津条约》的赔款至800万两;允许西方传教士到中国租买土地及兴建教堂;容许外国商人招聘汉人出洋工作,充当廉价劳工。 2、《中法北京条约》:清朝确认中法《天津条约》有效性,并赔款增为800万两;归还从前没收的天主教财产;开放大连为商埠。 3、《中俄北京条约》:清朝承认1858年的《瑷珲条约》的有效性;规定中俄西段疆界;开放张家口、库伦、喀什噶尔为商埠;俄国在库伦、喀什噶尔设立领事馆。 《北京条约》的影响 《北京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北京条约》让英法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割占九龙半岛、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开放口岸已深入从沿海各地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深重。 以上为大家总结了《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这是需要我们理解并熟记的知识,同学们在学习时可以联系其他不平等条约进行对比,感受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历史。
查看全文 -
中国中原地区种植葡萄始于哪个朝代
葡萄并非我国的本土物种,是由其他国家传来的,那么有同学们知道中国中原地区种植葡萄始于什么时候吗? 中国中原地区种植葡萄始于哪个朝代 中原地区的人们首次能吃到自己种植的葡萄应开始西汉时期。因为葡萄原产于西域地区,在今黑海和东地中海沿岸一带及中亚细亚地区,汉代使臣张骞通西域后,像葡萄等原产于西域的植物才得以在中原引种。此外还有石榴、核桃等植物,也是由出使西域、率先开辟丝绸之路的张骞带回的。 史书上有关葡萄等植物的文字记载最早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原文节选:“汉使取其实来,因而皇帝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说明汉武帝期间已经在中国中原地区开始种植葡萄了。 中国的葡萄文化 通过上文我们知道,中国中原地区种植葡萄始于西汉时期。中国古代的栽培葡萄,属于外来的物质文明,大约五六千年以前,在今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南高加索以及中亚地区已开始栽培葡萄和进行葡萄酒的酿制,后来向西传入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各国,向东传播到东亚。自西汉张骞将葡萄引进中原地区之后,中原内地葡萄种植的范围开始扩大,有关葡萄、葡萄酒的文化逐渐发展,以此作为题材所创作的文学诗赋等显著增加。例如唐朝著名边塞诗人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此外葡萄文化的宗教信仰色彩浓厚,佛教文献是葡萄文化的重要载体 综上所述,中国中原地区种植葡萄始于西汉。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不仅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同时也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葡萄、石榴就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
查看全文 -
中国近代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有哪些
近代中国经历了数次侵略战争,被迫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近代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有哪些吧。 中国近代的不平等条约有哪些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列强用武力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渗透到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司法、文化等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一种庞大体系。我们把它称为不平等条约体系,这也成为了列强干预和控制中国的最重要手段。对中国影响较大的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以及《辛丑条约》。 中国近代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有哪些 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按照条约内容,中国要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港口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中国赔偿2100万两白银;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压低中国关税;允许外国兵船停泊在中国通商港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又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主权的又一次严重的破坏,列强从中又取得了一些新的条约特权。《马关条约》是近代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使得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1901年与英、美、法、德、俄、日、意、奥八国联军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通过对中国近代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的整理我们可以看出来,正是不断的发动侵略战争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把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逐步拖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查看全文 -
我国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是哪一本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古代有许多农业科学著作流传下来,下面我们来了解关于我国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 我国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是《氾胜之书》,作者氾胜之,是生活在西汉末期的著名古代农学家。书中对耕作的基本原则、筛选播种日期、农作物栽培技术、调剂稻田水温法、区田法等均有详细记述。《氾胜之书》与《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我国最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氾胜之书》是我国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但现存的版本仅仅是原书的一部分,而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是《齐民要术》。《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由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综上所述,我国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是《氾胜之书》,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是《齐民要术》。
查看全文 -
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是什么书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劳动人民积累了数千年的耕作经验,留下了丰富的农学著作。那么有同学知道我国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是哪一本书吗? 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 一般认为,《泛胜之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 《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书中对耕作的基本原则、选择播种日期、农作物栽培技术、调节稻田水温法、区田法等均有详细记述。书中记载黄河中游地区耕作原则、作物栽培技术和种子选育等农业生产知识,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书中还总结了当时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记述了耕作原则和作物栽培技术,对促进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而闻名于世。 我国四大农业科学著作 《氾胜之书》与《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其中,《氾胜之书》的成书时间最早,但现已流传失佚,现存的版本仅仅是原书的一部分。因此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是《齐民要术》。《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由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以上就是中国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的相关信息。虽然《氾胜之书》已经失传,但对促进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而闻名于世。
查看全文 -
中国第一颗原子爆炸的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党中央和毛主席果断做出了自力更生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下文我们将来学习中国第一颗原子爆炸的时间。 中国第一颗原子爆炸的时间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整,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50年代中期,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增强国防实力,党中央和毛主席果断做出了自力更生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1956年,在中央制定的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十二年远景规划中,原子能研究被列为第一项重要任务。经过一大批科技人员、干部和职工的共同努力,在1964年10月16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力量终于掌握了核技术。同一天,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中国第一颗原子爆炸的意义 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代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新水平,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第一颗原子的爆炸,标志着中国人终于迈进了原子核时代。 关于中国第一颗原子爆炸的时间和意义已经为同学们整理好了。中国第一颗原子的成功离不开大批科技人员、干部和职工的无私奉献,尤其是邓稼先、朱光亚等组织者和领导者。
查看全文 -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哪个年代
计算工具的演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同阶段,那么你知道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哪个年代吗?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火炮的发展,人们迫切需要有一种新的快速的计算工具来解决日益复杂的弹道计算问题,在一些科学家、工程师的努力下,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了。它重达28t(吨),功耗为170kW,每秒能做 5 000次加法,或者400次乘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后60多年里,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各自的历史作用: 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缺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特点是速度更快,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 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0年至今)。微型计算机体积小,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但它的功能和运算速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过去的大型计算机。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随后计算机技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今天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好帮手。
查看全文 -
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分别是什么
种姓制度是曾在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其中以印度最为严重。下面我们来了解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 印度种姓制度是什么 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具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达利特。除四大种姓外,还有大量的“第五种姓”,称为“不可接触者”阶层,又称“贱民”或“达利特”,他们多从事最低贱的职业。贱民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种姓之列。我们可通过下面的方法来记忆: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而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因此也不难看出,印度种姓制度与平等的人权思想大相径庭,是反现代化的落后制度。 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 印度种姓制度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社会地位高低、经济状况好坏,都与此有关,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主教育,受众刹帝利,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以及宗教话语解释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婆罗门思想的受众,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政军,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生生世世; 第三等级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主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被认为低贱的职业。 上面小编整理了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这种落后的制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印度宪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然而在实际社会运作与生活上,其仍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查看全文 -
历史上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一名词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的一大重要口号,那么有同学能准确说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吗? 德先生和赛先生指什么 “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群体对民主和科学的一个形象的称呼,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两面旗帜。 其中:“德先生”:即“Democracy”,德莫克拉西(音译)——意为:“民主”,所谓“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赛先生”:即“Science”,赛因斯(音译)——意为:“科学”,所谓“科学”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在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热血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向封建礼教以及封建专制思想猛烈开火,并由此走向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意义 由陈独秀提出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这一口号,意在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 上文为同学们解答了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的问题。现在北大校园里还有“德先生”和“赛先生”的雕塑,足以说明这一口号的提出对当时和现今的中国社会具有重大的影响。
查看全文 -
新文化运动中,德先生赛先生指的是什么
“德先生和赛先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两面旗帜,在很多那时期的文学作品或资料中都可以看到,那么德先生赛先生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德先生赛先生指什么 德先生和赛先生是对民主和科学的一个形象的称呼。 其中:“德先生”:即“Democracy”,德莫克拉西(音译)——意为:“民主”,所谓“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赛先生”:即“Science”,赛因斯(音译)——意为:“科学”,所谓“科学”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群体对民主和科学的一个形象的称呼。在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热血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向封建礼教以及封建专制思想猛烈开火,并由此走向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德先生赛先生的提出 1919年1月15日,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文中首次提出了“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的说法,这样形象而亲切的称呼引发了广大知识分子的共鸣,围绕着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召唤,一批具有民主与科学进步思想的青年学生在北大成长起来。 德先生赛先生的意义 “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这一口号,是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以上就是关于德先生赛先生的相关知识。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德先生赛先生对中国的影响巨大。
查看全文 -
古代四大发明的影响,四大发明是谁发明的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分别是: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来告诉大家这四种发明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吧。 古代四大发明的含义 1、火药。火药最早是在隋唐时期由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出来的,在适当的外界作用下,火药能进行迅速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具有一定的杀伤力和威慑力。 2、造纸术。东汉时期,蔡伦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造纸术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此后纸张开始在全国推广。 3、活字印刷术。在造纸术发明之后,由于出版书籍的需要,印刷术也随之产生。但原先的印刷过程比较繁琐,到了宋代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印刷得到改进。 4、指南针。指南针在我国古代称为司南,战国时期,人们发现了磁石有指示南北的特性,并以此为依据制成了指南工具──司南。 古代四大发明的影响 1、火药。北宋时期,火药被广泛运用到生活和艺术舞台上。而西方国家则将火药运用到军事上,在战争中使用火药武器改变了作战方式,加速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2、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大量书写材料,为文字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最经济、便利的载体,成为人们传播文化、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3、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地加快了印刷的速度,降低了印刷的成本,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4、指南针。指南针能帮助人们快速确定方向,在航海时是必不可少的。由于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指南针被广泛应用于航海活动中,并随之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古代四大发明的影响不仅使我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查看全文 -
中国四大发明有哪些
四大发明的说法,源自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创新的智慧成果和科学技术,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四大发明有哪些吧。 中国四大发明有哪些 中国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1、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中国是世界上公认发明指南针的国家。最早的指南针叫做司南,后来改进为更方便携带的指南针,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了便宜又适合书写的纸张,对书写和思想传播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印刷术的地位非常重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北宋的毕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既省时省力又经济,为文化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4、火药是隋唐时期的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的,现在多用在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等方面。 中国四大发明的意义 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和火药这中国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迹,不但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后,对世界的文明进步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因此同学们要对中国四大发明有一定的了解。
查看全文 -
八年级历史上册重点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历史上册重点学习了近代中国百余年的历史发展,主要有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中国近代化两条主线。本文汇总了八年级历史上册重点知识点,以帮助大家学好这一时期的历史。 八年级历史上册重点——列强入侵 1、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原因:根本: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直接: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虎门销毁鸦片,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侵略者:英国。 结果:1842年战败,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地:割香港岛;开放:广州、厦门、上海、福州、宁波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协商:英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 影响: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 原因:根本: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直接:修约被拒。 侵略者:英法(主谋)、美俄(帮凶),火烧圆明园。 结果: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开放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 影响: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 主要战役民族英雄:丰岛海战;平壤战役(左宝贵);黄海海战(邓世昌);辽东战役(徐邦道);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丁汝昌)。 结果: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岛;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赔款: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 侵略者: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奥匈帝国) 结果: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赔4.5亿两白银,本息共计9.8亿两;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八年级历史上册重点——反侵略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 过程:金田起义-开始;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组织;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革命政权;北伐和西征-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天京事变-由盛转衰;安庆陷落-中外势力联合绞杀;天京陷落-失败。 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评价: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积极影响: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消极影响: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农民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2、义和团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失败原因:根本: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观: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八年级历史上册重点——近代化的探索 1、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师夷长技”的主张。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 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堂、筹办海防。 失败的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 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积极: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消极: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898年) 背景: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破产,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重要性。 代表人物: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戊戌六君子) 内容: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员上书言事;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文化上废除八股文、开办新式学堂;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结果: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而失败。失败原因:根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客观:封建顽固势力和西方列强的阻挠;主观:脱离群众,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3、辛亥革命 背景:帝国主义的侵略加重和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准备:1894年,孙中山组织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年,孙中山建立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爆发: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爆发首次胜利的起义 成果:1912年1月1日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作用的重要文件《中国民国临时约法》。 评价: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积极: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族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消极: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制并没有真正实行,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启示: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4、新文化运动(1915年) 背景:政治上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想复辟帝制;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思想上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 口号:民主、科学。 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白话文,建立新文学。 评价: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积极: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是中国人民接受了一场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消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学习了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对八年级历史上册重点知识点有了全面的认识,对中国近代化历程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事实上,学习八年级历史上册重点知识点不仅为了学习,也能让我们更了解我们的国家。
查看全文 -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国民革命运动一般是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下面我们来学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国民革命运动的时间 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清共”,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原因 1、客观方面:反革命力量过于强大,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 二、主观方面: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对于中国革命做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对许多问题的决断和有关方针政策的实施。 以上就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都没有足够经验,不善于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查看全文 -
科举制度的影响有哪些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自开创至最后一届科举前后经历了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悠久且过程中根据社会背景与历史环境进行了多次变革。那么同学们知道科举制度的影响有哪些吗? 科举制度是什么 科举制度是一种由古代中国开创的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制度开创的朝代在历史上目前仍有争议,有汉朝、隋朝、唐朝三种说法。 科举制度在不同的朝代具有不同的考试科目,唐朝的常设科目是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唐朝时期的考试内容主要包含了墨义、口试、贴经、诗赋等等,而明朝时期只有进士这一科,进士科目的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 科举制度的影响有哪些 1、积极影响上:科举制度作为当时朝代来说可能采取的最公平人才选拔形式,帮助封建国家引进优秀人才,唐宋时期作为科举制度的成熟阶段,其进步性致使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2、消极影响上:宋朝之后士大夫的文化创造能力不断降低,人才质量降低,科举制度在后期变成思想束缚,特别是八股文成为统治者思想控制的工具,另外官场腐败也造成了社会的混乱。 上文中给同学们简单分析了科举制度的影响,在分析一个历史事件和事物时,需要通过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对于科举制度的影响也应该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
查看全文 -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郑和下西洋作为明朝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指的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航行总计七次,郑和下西洋作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同学们知道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吗? 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可以分为外交、经济与科技三个方面,分别如下: 1、外交方面:明太祖积极发展邦交关系,以不动兵戈的方式实现威服众邦,为郑和后续的下西洋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经济方面:明朝初期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准备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 3、科技条件:造船业的发达,罗盘的使用,航海经验的积累以及航海知识的增加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必要条件。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1、政治方面:郑和下西洋有利于建立政治秩序,使得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华夷政治体系,展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拓展了朝贡体系。 2、经济方面:改变了禁海政策,一定程度上开拓了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为中国输入了新的工艺产品、原料、技术,改进了国内手工业生产。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除了体现在政治与经济两方面,在文化方面,郑和下西洋还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
查看全文 -
商鞅变法的国君是谁
商鞅变法作为公元前356年和前350年秦国实行的一场变法运动,商鞅变法中的一系列发展策略使得秦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那么同学们知道商鞅变法的国君是谁吗? 商鞅变法的国君是谁 许多同学都知道商鞅变法发生在秦国,可是却不清楚在位的国君是谁。 在战国时期秦孝公当政时期,他决心图强改革,下令招贤后重用商鞅,展开一系列变法活动。秦孝公嬴渠梁,是秦献公之子,作为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 商鞅变法的内容 商鞅变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垦草令》的发布拉开了变法的序幕,《垦草令》重农抑商,削弱贵族与官吏的特权。 在第一次变法中发布连坐法,主张轻罪重刑,奖励军功,奖励耕织与垦荒,对商人的经营进行限制,焚烧儒家经典。 在第二次变法中废除贵族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推行县制为地方管理制度,迁都咸阳修建宫殿,统一度量衡,推行小家庭政策。 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发展来说意义深远,经济上使得生产关系发生变化,政治上健全了国家的机制制度,军事上达到军队强大的目的,为统一全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查看全文 -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什么
纪传体作为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一种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体裁,一般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利用帝王本纪与人物列传来记载历史事件。那么同学们知道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什么吗?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什么 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史记》作为二十四史之一,对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总共三千多年的历史进行了记载,《史记》历时十四年才得以成书。 史记的基本介绍 《史记》与《后汉书》、《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而《史记》正是位列“二十四史”之首的著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以及深远的历史意义。 《史记》中分为五部分,分别是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其中《史记》的主体为本纪和列传,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 “本纪”作为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记述了制度的发展,涉及礼乐、天文等多方面内容,“世家”记述了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史记》,《史记》开创了这种体裁先例,建立了史学的独立地位,除此之外,《史记》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查看全文 -
天下郡国利病书是谁写的著作
《天下郡国利病书》作为一本记载了中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其历史影响深远,对后世考古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那么同学们知道《天下郡国利病书》是谁写的著作吗? 天下郡国利病书是谁写的著作 《天下郡国利病书》的作者是明末清初顾炎武,顾炎武作为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天下郡国利病书的基本介绍 《天下郡国利病书》由顾炎武所撰写,顾炎武在崇祯十二年之后,就开始了搜集史籍、实录等有关国计民生的资料的工作,并且对其中所载山川要塞、风土民情作实地考察,以正得失。 《天下郡国利病书》这本著作中以讲究郡国利病贯穿全书,收集记录了有关兵防、赋税、水利三方面内容,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篇幅记载了全国各地的形势、险要、卫所、城堡、关寨、岛礁、烽堠、民兵、巡司、马政、草场、兵力配备、粮草供应、屯田以及有关农民起义和其他社会动乱等方面资料。 《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对边疆的形势和沿革具有详尽的叙述,在“河套”及“西域”二卷中还包含了对多个国家的位置、物产等内容,对于后人了解古代边境各地和国外的情况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
查看全文 -
三大改造的时间和内容是什么
三大改造一般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三大改造中的重要成果即是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大改造的时间和内容是什么吗? 三大改造的时间 三大改造一般指的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3年至1956年12月。 三大改造的内容是什么 三大改造针对的目标是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以下分为三部分对三大改造的内容进行列举: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即是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将农民组织起来互助合作,达到发展生产,共同富裕的愿景。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主要体现为公私合营以及赎买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也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并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查看全文 -
三大改造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三大改造一般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三大改造中的重要成果即是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大改造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吗? 三大改造的内容是什么 三大改造针对的目标是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以下分为三部分对三大改造的内容进行列举: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即是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将农民组织起来互助合作,达到发展生产,共同富裕的愿景。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主要体现为公私合营以及赎买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也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并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意义 三大改造在保护生产力不被破坏的基础上,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三大改造的胜利使得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成分,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三大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查看全文 -
闭关锁国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有哪些
闭关锁国指的是一种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交流,不与外界接触的国家政策,中国古代历史上在明朝和清朝都实行过闭关锁国,那么同学们知道闭关锁国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有哪些吗? 闭关锁国在明清两朝的体现 明朝时期实行海禁,早期主要是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倭寇之患使得海禁政策愈加严格。 清朝时期,由于中外贸易的频繁以及人民反清起义的不断发生,统治者担心洋人和人民百姓会结合起来反对清朝,因此设立“公行”机构对外商行为进行约束。除此之外,清朝统治者规定外国人来广州做买卖必须经由公行,规定要加强河防,监视外国船舶的活动。 闭关锁国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闭关锁国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可以分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两个方面: 正面影响方面,闭关锁国的政策一定程度上打击和限制了猖獗的海上走私以及海盗行为,稳定了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有一定的自卫作用。 负面影响方面,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中外的文化和科技交流,中国社会与世界逐渐脱轨,落后于西方经历过工业革命的国家,这也是导致近代史上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阻碍本国的经济发展,彻底丧失对外贸易主动权,同时也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查看全文 -
秦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
秦朝作为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且深远的历史影响,那么同学们知道秦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吗? 秦朝是怎样建立的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一统全国而后建立的,秦国富强的重要转折点是秦孝公时期对商鞅的重用,“商鞅变法”使得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经过“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不断增强,秦王嬴政先后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 秦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秦朝的政治制度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创皇帝制、中央制度、法律制度以及郡县制度。 1、创皇帝制:君主制是秦朝政治制度的重要部分,秦王嬴政称帝,并且规定皇帝自称曰“朕”,并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2、中央制度:以战国时期的秦国官制作为基础,进行调整和扩充,建立新的政府机构。 3、法律制度:秦朝实行以法治国,严密且严苛的法律制度成为了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 4、郡县制度:秦始皇接受李斯的郡县制度主张,把全国分成多个郡,皇室任免郡县的主要官吏,这些郡作为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 秦朝的政治制度对于秦始皇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具有极大的巩固作用,但是与此同时秦朝严苛的法律制度一定程度上也给底层人民带来了苦难和伤害。
查看全文 -
商鞅变法的性质和意义是什么
商鞅变法作为公元前356年和前350年秦国实行的一场变法运动,商鞅变法中的一系列发展策略使得秦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那么同学们知道商鞅变法的性质和意义分别是什么吗? 商鞅变法的性质是什么 商鞅变法本质上属于封建地主阶级的一场改革运动。 商鞅变法中他发布了连坐法,主张轻罪重刑,奖励军功,奖励耕织与垦荒,对商人的经营进行限制,焚烧儒家经典,废除了贵族井田制,主张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推行县制为地方管理制度,迁都咸阳修建宫殿,统一度量衡,推行小家庭政策。 商鞅变法的意义是什么 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国力日益增强,为秦国之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重农抑商”的主张使得秦国小农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 县制、法律与度量衡的统一推行,为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权塑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环境,对军功的奖励有利于军队战斗力的提升。 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深远,经济上使得生产关系发生变化,政治上健全了国家的机制制度,军事上达到军队强大的目的,为统一全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与此同时,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同样存在,对暴力的迷信以及教化的轻视,一定程度上加重底层人民的负担,给广大人民带来痛苦。
查看全文 -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商鞅变法作为公元前356年和前350年秦国实行的一场变法运动,商鞅变法中的一系列发展策略使得秦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那么同学们知道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吗? 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秩序发生变动,新兴军功地主阶级要求政治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2、秦国的井田制在战国初期瓦解,但是由于社会经济落后于其他六个大国,变法图强成为了秦国增强实力的必然道路。 商鞅变法的内容 商鞅变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垦草令》的发布拉开了变法的序幕,《垦草令》重农抑商,削弱贵族与官吏的特权。 在第一次变法中发布连坐法,主张轻罪重刑,奖励军功,奖励耕织与垦荒,对商人的经营进行限制,焚烧儒家经典。 在第二次变法中废除贵族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推行县制为地方管理制度,迁都咸阳修建宫殿,统一度量衡,推行小家庭政策。 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国力日益增强,为秦国之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重农抑商”的主张使得秦国小农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 县制、法律与度量衡的统一推行,为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权塑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环境,对军功的奖励有利于军队战斗力的提升。 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深远,经济上使得生产关系发生变化,政治上健全了国家的机制制度,军事上达到军队强大的目的,为统一全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与此同时,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同样存在,对暴力的迷信以及教化的轻视,一定程度上加重底层人民的负担,给广大人民带来痛苦。
查看全文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作为我国现代史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重大失误,使得国内工农业的生产情况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对国内环境产生的影响深远,那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有哪些。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什么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背景主要与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中通过的总路线与基本点有关,该倡议由毛泽东提出,主要围绕的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个理论的出发点是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是却从根本上忽略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而后在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确定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后形成了全民炼钢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左”倾错误严重泛滥,浮夸浮躁的风气盛行。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特别突出的就是浮夸浮躁风气的兴起,农作物高产“卫星”层出不穷,“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匹毛驴拉不动”的口号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狂热思想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略了客观规律,使得国内生产力被严重破坏,正常的生产秩序被打乱,使得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 、积累和消费之间比例严重失调,国民经济遭到重挫,人民生活质量下降。 由于“反右倾”斗争的展开,使得纠正“左”倾错误的过程被中断,大跃进运动使得国内出现大规模经济困难,“人民公社化运动”作为大跃进运动的产物,对大跃进运动产生的消极结果起了推动作用。
查看全文 -
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商鞅变法作为公元前356年和前350年秦国实行的一场变法运动,商鞅变法中的一系列发展策略使得秦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那么同学们知道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吗? 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央集权制确立的过渡时期,新兴军功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从而引起了社会秩序的变动。 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政治改革,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从而增强秦国实力。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商鞅变法中发布连坐法,主张轻罪重刑,奖励军功,奖励耕织与垦荒,对商人的经营进行限制,焚烧儒家经典,废除贵族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推行县制为地方管理制度,迁都咸阳修建宫殿,统一度量衡,推行小家庭政策。 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深远,经济上使得生产关系发生变化,政治上健全了国家的机制制度,军事上达到军队强大的目的,为统一全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国力日益增强,为秦国之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重农抑商”的主张使得秦国小农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
查看全文 -
商鞅变法是哪一年开始的
商鞅变法作为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基础而实行的一场变法运动,商鞅变法中的一系列发展策略使得秦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那么同学们知道商鞅变法是哪一年开始的吗? 商鞅变法是哪一年开始的 在战国时期秦孝公当政时期,他决心图强改革,下令招贤后重用商鞅,商鞅变法是在公元前356年和前350年展开的一系列变法活动,本质上属于封建地主阶级的一场改革运动。。 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秩序发生变动,新兴军功地主阶级要求政治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2、秦国的井田制在战国初期瓦解,但是由于社会经济落后于其他六个大国,变法图强成为了秦国增强实力的必然道路。 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国力日益增强,为秦国之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重农抑商”的主张使得秦国小农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 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体现在对暴力的迷信以及教化的轻视,一定程度上加重底层人民的负担,给广大人民带来痛苦。
查看全文 -
美国独立战争时间标志和转折点
美国独立战争也被称作美国革命战争,是大英帝国以及北美十三洲殖民地的革命者,为了反抗英国的统治,争取民族的独立而发起的革命战争,那么同学们知道美国独立战争时间标志和转折点分别是什么吗? 美国独立战争时间是什么时候 美国独立战争发生时间为1775年4月19日至1783年9月3日,美国独立战争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战场在北方,由英军掌握着主动权,殖民地力量仍很薄弱,采用避免决战,保存实力的战略方针。 第二阶段主战场在南方,美军以弱制强,美军企图在法国的配合下控制沿海的重要地区,从而开展游击战,消耗敌人力量。 第三阶段属于战略反攻阶段,美军在战略上日趋主动,而英军在持久消耗中逐渐变为强弩之末,最后放弃了对南方的控制。 美国独立战争的标志性事件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经济的发展,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发生在1773年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开始标志是1775年4月莱克星顿枪声,结束标志是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战役是萨拉托加战役,重大战役是约克镇战役。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对于欧洲以及拉丁美洲地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不仅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还确立了民主的政治体制,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查看全文 -
甲午中日战争时间是什么时候
甲午中日战争也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爆发的第一次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中充满着屈辱与苦难,那么同学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时间是什么时候吗? 甲午中日战争时间是什么时候 甲午中日战争时间是1894年7月25日至1895年4月17日。1894年按照中国的干支纪年法正是甲午年,所以称为甲午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签订的条约内容 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的战败以及签约求和作为结果,签订的《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推动了中国的半殖民化进程。 《马关条约》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中国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 3、中国增加开设商埠港口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4、中国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使得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被损坏,同时刺激了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的野心,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给日本的巨额的赔款使得中国劳动人民的负担进一步加重,清政府为了尽快还清赔款,变本加厉地压榨剥削底层人民,大借外债的举动使得中国经济命脉被列强所控制。 3、增开口岸使得帝国主义势力得以深入到中国内地,使得中国经济形态进一步被破坏。 4、允许办厂使得列强入侵,这不仅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的侵略方式还从商品输出转变为了资本输出。 甲午中日战争不仅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中所取得的近代成果前功尽弃,还掀起了列强的瓜分狂潮,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
查看全文 -
翰林院相当于现在的什么部门
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不同统治者在中央会有设置不同的部门和机构,以帮助统治者处理事务和维护统治。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翰林院相当于现在的什么部门。 翰林院是什么 翰林院是封建社会皇帝的秘书机构,各个朝代的翰林院组织机构与作用都大同小异。 翰林院相当于现在的什么部门 翰林院就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部门。 翰林院最早是从唐朝开始设立的,自唐玄宗开始翰林分为翰林学士与翰林供奉两种,翰林学士担当起帮皇帝起草诏书的职责,而翰林供奉手上没有实权。 翰林院在宋朝变成了正式的官职,与科举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翰林院在明朝时候被内阁所替代。 翰林院的成员 翰林学士中有许多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古代文学家,例如:唐朝的张九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张居正,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 翰林院虽然助力于古代文学学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都是使得大量古代知识分子投身科举制,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人才浪费的情况,重文轻技工的社会现象使得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缓慢。
查看全文 -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俄国十月革命即发生在1917年十月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俄国的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社会主义革命,对俄国乃至全世界都带来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十月革命是什么 十月革命是在列宁同志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继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之后所建立的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以及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十月革命的主要过程 十月革命的主要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阶段: “二月革命”及两个政权并存→列宁的《四月提纲》→“七月事变”→粉碎叛乱,革命时机成熟→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其他起义→“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二大”,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1、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知识分子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得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希望和前路。 2、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3、十月革命的胜利吸引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目光,从向西方学习转向学习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十分深远,十月革命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查看全文 -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什么
中国同盟会成立于清朝末年,是一个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辛亥革命中起了重要作用,那么同学们知道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什么吗? 中国同盟会什么时候成立 中国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8月20日,同盟会本部设于日本东京,中国同盟会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合并而成,推举总理为孙中山,并且决定在国内外建立支部和分会。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什么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这个纲领后来又被解释为三民主义,中国同盟会确定《民报》作为其机关刊物,《民报》是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 同盟会的历史意义 中国同盟会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具有跨时代意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不仅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活动进入新阶段,而且承担起当时政治运动的领导重任。 1、首先,中国同盟会把三民主义确定为政治纲领,三民主义不仅科学概括了民主革命任务,它也是十分完整的民主主义纲领。 2、其次,中国同盟会消除了封建宗法风气,采取的三权分立原则使得中国同盟会具备了近代政党的初步形态。 3、最后,中国同盟会的骨干成员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革命知识分子的加入使得同盟会焕发出活力,加强与国内的联系。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将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发动的多次武装起义为辛亥革命打下了一定基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查看全文 -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事件是什么
世界近代史主要指的是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世界近代史起始于16世纪,于1914年7月28日截止,那么同学们知道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事件是什么吗?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事件是什么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事件是发生在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640年直至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的为推翻封建统治并且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的发展,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2、英国经济的发展使得新贵族阶级力量壮大,新贵族阶级势力的壮大使得他们想要政治上当权,经济上发展市场经济。 3、国教与新教之间的矛盾、君主专制与议会传统的矛盾日益尖锐。 4、文艺复兴使得自由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思想解放思潮使得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被动摇。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影响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作为人类历史上民主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进世界近代史的进程,揭开欧洲与北美革命运动的序幕。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好环境。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事件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虽然贯彻了自由主义的原则,为工业革命的发展创造了前提,但是从本质上没有解决政治经济制度的落后性,体现出革命的不彻底性。
查看全文 -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有哪些
中国近代史是充满苦难与屈辱的,在近代史进程中,中国多次与列强签署了不平等条约,从《南京条约》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到《辛丑条约》使得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间历经了多场战争与条约的签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马关条约以及主要内容。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有哪些 1、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中国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 3、中国增加开设商埠港口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4、中国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马关条约的历史影响 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使得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被损坏,同时刺激了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的野心,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巨额赔款使得中国劳动人民的负担进一步加重,清政府进一步压榨剥削底层人民,大借外债的举动使得中国经济命脉被列强所控制。 3、通商口岸的增设使得帝国主义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中国经济形态进一步被破坏。 4、在华投资办厂使得列强入侵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的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 《马关条约》作为自《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最惠国待遇使得各帝国主义国家获得了出割地赔款以外的所有特权,进一步对近代中国社会带来危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化进程。
查看全文 -
中华民国成立时间是什么时候
中华民国是在辛亥革命之后建立的在亚洲范围内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与辛亥革命具有紧密不可分割的联系,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华民国成立时间是什么时候。 中华民国成立时间是什么时候 中华民国建立于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1912元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孙中山先生为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的发展历程 1、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后,于1912元年成立中华民国,而后孙中山先生召开国民党一大,建立黄埔军校,建立国民政府。 2、1926年蒋介石领导北伐,想要统一中国。 3、1928年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实现了从形式上的统一,蒋介石成为国民党领袖。 4、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之一。 5、1949年国共内战失利,中华民国时期结束,新中国成立。 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政治上:中华民国的成立实际上等于封建帝制被彻底推翻。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迎来短暂春天。 思想上:使得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社会习俗上:造成了服饰的变化,男子剪辫,妇女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 中华民国于1912元年的建立不仅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力量也得到显著提升,在民族关系上一定程度实现了民族的平等,民主共和思想的广泛传播也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查看全文 -
科举制度起源于哪个朝代
在不同的时代都有相应的人才选拔机制,在中国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较为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就是科举制度,那么同学们知道科举制度起源于哪个朝代吗? 科举制度起源于哪个朝代 对于科举制度的起源,历史学界仍存在争议,有汉朝、隋朝以及唐朝多种说法,而科举正式成型是在唐朝。 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从汉朝开始,朝廷选举就主要通过皇帝不定期下诏举行。 唐代实行定期考试的制度,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等等,在武则天时期还首创了武举。 宋朝时期“重文轻武”,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明清时代的科举成为一个层次、等级、条规、名目繁多苛严的庞大体系。明清科举有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其中往往又分层次。 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正式宣布科考试停止,至此,中国的科举制度最终结束。 科举制度的历史影响 科举制度的历史影响可以分为积极与消极两方面: 1、积极影响:科举考试不仅拓展了封建国家招揽人才的社会层面,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科举考试为下层民众提供了上升通道,对门阀制度形成一定冲击,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政治的清明。 2、消极影响:科举考试在唐宋时期其积极性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宋代之后科举考试的消极性逐渐扩大,后期的科举制度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科举考试的历史影响具有两面性,同学们在看待其他历史问题上也应该从多个角度入手,尊重事物的多面性与客观性。
查看全文 -
甲骨文出现在哪个朝代
甲骨文作为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也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那么同学们知道甲骨文出现在哪个朝代吗? 甲骨文出现在哪个朝代 甲骨文出现在商代,甲骨文主要指的是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一种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甲骨文最早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晚清时期金石学家王懿荣于光绪二十五年治病时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 百余年来,当地通过考古发掘及其他途径出土的甲骨已超过154600块。除此之外,在河南、陕西其他地区也有甲骨文出现,年代从商晚期延续到春秋。 甲骨文的特点 甲骨文具有对称和稳定的特点,甲骨文具备书法“用笔、结字、章法”的三大要素。 甲骨文反映出商代的政治与经济情况,甲骨文作为研究商周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 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甲骨文在汉字的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被称作现代汉字的鼻祖,甲骨文作为来自出街发掘出来的出土文物,具有极高的可信度,可以指导后世对汉字起源于发展的研究。 以上给同学们解答了甲骨文出现在哪个朝代的问题,甲骨文作为我国最早的王朝时期的文字,是中国文字的雏形,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以及深远的历史意义。
查看全文 -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是什么
宗法制和分封制作为中国古代所使用过的制度较为早期的社会制度,两者存在紧密的关系,并且存在差异,那么同学们知道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是什么。 宗法制是什么 宗法制是王族贵族按照血缘关系来分配国家权力,并且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氏族社会关系家长制演变而来,宗法制具有宗族组织与国家组织合二为一的特点,宗法制中宗法等级与政治等级是一致的。 在周代的宗法制度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天子是大宗,而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而在被封为诸侯,对天子而言,诸侯属于小宗,在封地中诸侯属于大宗。大宗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以及政治上的特权。 分封制是什么 分封制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分封制从商代开始,在西周时期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是什么 宗法制与分封制都同属于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体系,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以上实现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宗法制度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分封制的推行与实施。 宗法制与分封制在巩固统治的目的上有所不同,分封制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而宗法制是为了巩固分封后的统治秩序,但是这两个制度从根本上都促进了王权的稳定。
查看全文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帝反封建,反对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的资产阶级性质的人民民主革命,不仅推翻了三座高山,还使得劳动人民成为了新中国的主人,具有及其深远的历史意义,那么同学们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什么吗?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直至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才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爆发的背景 1、近代中国的国情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严峻的反帝反封建任务,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2、四五运动使得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与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使得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作为开端。 3、国际上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的国际环境,世界历史的方向发生改变。 4、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一战期间得到发展。 5、政治上是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开展,中国新的社会力量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得中国结束了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笼罩下的社会环境,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增强了许多类似国家人民斗争的信心与决心,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查看全文 -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哪里
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据了及其重要的历史地位,那么同学们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哪里吗?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哪里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杂志以及北京大学,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并且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自此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与思想 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一场发生在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与革新运动,新文化运动主要倡导的是民主与科学的思想,高举着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打倒孔家店”的潮流由此兴起,这些进步知识分子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男女平等与个性解放。 新文化运动的的发生背景 1、政治上: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军阀的黑暗统治使得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深感迷茫,国内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必须进一步推进。 2、经济上:在一战期间,国内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民族资产阶级所要求的民主政治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3、思想上:辛亥革命后民主与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民主共和意识的重要性。 4、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国内实行民主政治。 新文化运动的爆发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综合的产物,也是中国近代社会所发展的必然要求。
查看全文 -
新三民与旧三民的提出时间是什么
三民主义作为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有一个创立以及完善的阶段,三民主义也存在新旧之分,那么同学们知道新三民与旧三民的提出时间是什么吗? 新三民与旧三民的提出时间 旧三民主义最初是孙中山在1906年12月2日东京演讲时正式提出的,而新三民主义是在1924年孙中山对三民主义思想作出的最后一个版本修正。 三民主义是什么 三民主义主要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如下: 1、民族主义:反对满清与列强侵略,打倒军阀,各民族平等。 2、民权主义:实行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强调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 3、民生主义:主要原则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即耕者有其田以及私人不能操纵国计民生。 新三民主义是什么 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在旧三民主义的基础上具体增加了一些新的方针与想法,还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各种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新三民与旧三民的区别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存在着质的飞跃,在民族主义方面,从“反满”到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在民权主义方面,从抽象的“自由,平等与博爱”到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在民生主义方面,从单纯的“平均地权”到具体化的“耕者有其田”,着重考虑到了农民与工人的生活。 新三民主义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以及大革命时期的思想旗帜,为推动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作出了重大贡献。
查看全文 -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是什么
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一场反抗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也是世界历史上一场规模空前的农民战争,但是很可惜最后以失败告终,那么同学们知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是什么吗?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是什么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实现可能性地,革命纲领不切实际,领导核心的分裂使得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日益尖锐。 2、战略上的失误:金田起义后没有联合知识分子,定都后孤军北伐,战略上存在重大失误。 3、中外政府的联合绞杀:封建清军与英法的反动武装对太平天国军队进行联合征战,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中受到冲击,最终瓦解。 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影响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其中太平天国的事迹及它提出的一些主张,对日后反清革命有一定影响,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太平天国的一些领袖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种主张在当时是先进的。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说明了一些道理:受到阶级与时代的限制,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想要推翻清政府统治,需要有符合历史潮流的革命思想以及理论指导,只有反封建,反对资本主义列强,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才能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
查看全文 -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区别有哪些
郡县制和分封制作为不同的地方管理制度,都起源于中国古代,那么同学们知道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区别有哪些吗? 郡县制是什么 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几乎盛行在整个封建时代,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而郡制起源于秦国,总体来说发起于春秋时代,从秦始皇开始正式成为了秦汉时期的地方管理制度,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以及国家的统一。 分封制是什么 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分封诸侯的制度,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分封制的目的是天子想要加强对疆域的控制,而弊端正是间接给诸侯提供了壮大称霸的机会。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区别是什么 1、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的,而郡县制是建立在中央集权的基础上按照地域进行行政地区的划分。 2、分封制中诸侯的王位和封底可以世袭承接,而郡县制中地方长官由中央集权统治者进行任免,官位不能世袭,地方长官只享有俸禄。 3、诸侯王的世袭统治权使得自身存在极大的自主性,势力容易扩大形成地方割据,而分封制建立在中央集权的基础上,一切任免调遣都听从皇帝的指示,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是中国古代所曾经存在的地方管理制度,同时存在异同与利弊,同学们在历史学习中要养成从多方面看问题的习惯,明白任何事物和事件都有两面性。
查看全文 -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法国大革命作为一场在1789年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及其君主制,给法国带来了史诗级的变化,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随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法国大革命以及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事件。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事件与导火线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事件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而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索是1789年三级会议的召开。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背景 1、经济上:通货膨胀严重,旱灾的爆发使得饥荒情况雪上加霜。 2、思想上:荷兰爱国者起义失败导致了法国革命的政治意识形态进一步发展,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自由革命思想的基础。 3、阶级上:路易十五的统治使得人民极度不满与愤恨,启蒙运动的爆发使得天赋人权、君主立宪、主权在民等思想深入人心。 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意义与影响 对法国国内的影响:作为一个深刻广泛的政治与社会革命,五年的历程体现出人民群众伟大的力量,挽救危机并推进革命,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将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广泛传播。 对世界的影响: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以及最彻底的革命,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为各国的革命树立了榜样,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法国大革命不仅给本国的君主专制制度造成了摧毁,还沉重打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社会秩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查看全文 -
最早的纸币在哪个朝代出现
交子作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是货币史的一大进步,那么同学们知道最早的纸币在哪个朝代出现吗? 最早的纸币在哪个朝代出现 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中国北宋朝代。由于铜钱重量大,不利于在商品经济中流通,因此商人发明了交子,为印造发行和兑换而设立的交子铺开创了民间金融的先声。 最早的纸币的起源 最早的纸币交子最早出现在四川地区,发行于1023年的成都。最初的交子属于一种存款凭证,而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的适用范围逐渐扩大,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交子也成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而后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特性,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纸币。 最早的纸币的历史意义 交子不仅给商人之间的商业往来交易提供了便利,而且弥补了商人在交易中现钱的不足,可以称得上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交子在印刷史以及版画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后世研究古代纸币印刷技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早的纸币交子比金属货币更加易于携带,并且可以在较大的市场范围内使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商品的流通,大大地促进了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查看全文 -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者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进行的自救运动,洋务派通过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以及科学技术试图挽救清朝统治。洋务运动最终并没有使得中国走上富强道路,那么同学们知道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吗? 洋务运动的背景 洋务运动发生在两次鸦片战争之后,还经过了太平天国的打击,使得清政府在面对英国时不堪一击,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军事上,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英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思维发生了质的变化,清政府无法抵御英国强大的炮火。 2、经济上,中国仍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西方的工业产品和农产品远远优越于传统农耕文明下小农经济所生产出的产品,中国贸易大国的地位逐渐丧失,遭到了严峻挑战。 3、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国内局势暂时“稳定”,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想法并付诸于实践。 洋务运动的内容 1、在“自强”方面,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例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以及天津机械制造厂。 2、在“求富”方面,创办多种新式民用工业例如轮船招商局,推动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3、创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京师同文馆就是中国最早的官式新式学校。 洋务运动的开始与结束标志 洋务运动的开始标志是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的建立,结束标志是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结于传统封建制度的弊端、缺乏完整的计划、主事者见识不足、守旧人士的反对、官僚政风的败坏五个方面。 洋务运动尽管失败了,但是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推动了近代生产力的发展,促使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还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同时也打开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
查看全文 -
汉书是哪位史学家所著
《汉书》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位属二十四史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那么同学们知道《汉书》是哪位史学家所著吗? 汉书是哪位史学家所著 《汉书》是汉朝东汉时期由史学家班固所编撰的,《汉书》前后历时二十几年,其中《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汉书》天文志由班固弟子马续补写而成。《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的作品概述 《汉书》主要记载的内容是汉朝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汉书的作品鉴赏 1、叙事上:《汉书》注重历史事件的系统化和完备程度,将历史事件记叙明白清楚,《汉书》作为后世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史料,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体裁上:《汉书》不同于《史书》这一本通史,《汉书》属于断代史,专门记录了西汉的史实,这种断代史的体裁是班固所创造的,班固为我国史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汉书的历史意义 1、《汉书》开创了断代史的体例,为后世所沿袭,以断代为史属于时代的要求,这种体例也受到了后世史学家的赞誉。 2、《汉书》扩大了历史研究的领域,其中的《食货志》为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状况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根据,《艺文志》论述了古代学术思想的源流派别及是非得失,是一部极珍贵的古代文化史资料。 3、《汉书》确立了书志体,开创了目录学,保存着许多重要的历史文献,体现着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 《汉书》作为研究汉朝史实的重要历史资料,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同学们可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汉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学习。
查看全文 -
天王送子图的作者是谁
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同学们经常需要对文学艺术作品的作者以及朝代进行记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天王送子图的作者是谁。 天王送子图的作者是谁 《天王送子图》又名《送子天王图》或《释迦降生图》,它的作者是唐代吴道子,根据佛典《瑞应本起经》创作的纸本墨笔画。 天王送子图的内容是什么 全图分为三个部分: 1、第一段描绘一位王者气度的天神端坐中间,两旁是手执筋板的文臣、捧着砚台的仙女,以及仗剑围蛇的武将力士面对一条由二神降伏的巨龙。 2、第二段画的是一个踞坐在石头之上的四臂披发尊神,身后烈焰腾腾。神像形貌诡异,颇具气势,左右两边是手捧瓶炉法器的天女神人。 3、第三段就是《释迦牟尼降生图》,内容是印度净饭王的儿子出生的故事。 《天王送子图》以释迦降生作为中心,主要描画的是异域故事,但是在画作中将人物、鬼神以及兽都进行了中国化和道教化的处理,表现出的是佛教与中国本土变化至唐日趋融合之势。 天王送子图创作背景 1、经济上:吴道子生活的年代正值唐朝国家强势时期,国家力量强大。 2、经济与文化上:经济繁荣导致文化艺术领域飞速发展,唐代的洛阳与长安成为了全国文化中心。 3、时代画风上:佛道内容经南北朝画风的渗透融合,至唐代而发生了巨大变化,集中表现在吴道子笔下的释道人物身上。 《天王送子图》的作者是吴道子,吴道子综合吸收了民间与外来画风,从而确立了崭新的民族风格,唐朝国势强盛也为绘画领域的繁荣昌盛奠定了经济基础。
查看全文 -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新文化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中一场思想革新运动,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同学们在历史学科中也有相应的学习要求,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随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在新文化运动中进步知识分子都团结在《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 他们集中打击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思想基础的孔子学说,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他们还主张男女平等,个性解放。 1917年起进步知识分子开始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在反对文言文的基础上提倡白话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新文化运动主要围绕着“四提倡和四反对”展开,其中由胡适提出的“八不主义”如下所示: 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做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新文化运动不仅使得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得到传播,还对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进行了强烈的冲击,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查看全文 -
日不落帝国是哪个国家
日不落帝国作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形容词,在历史上指的是太阳无论何时都不会在其领土上落下的帝国,那么接下来小编就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日不落帝国是哪个国家。 日不落帝国是什么意思 日不落帝国通常用来形容繁荣强盛、在全球七大洲均有殖民地并掌握当时霸权的帝国,如今“日不落帝国”这个词语可以用于形容帝国主义,不一定特指某个国家政体。 日不落帝国指的是哪个国家 日不落帝国在历史上曾经特指过两个国家,分别是西班牙帝国和大英帝国。 日不落帝国的起源 日不落帝国这个词语最早来源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即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一段论述:“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而在19世纪由于大英帝国的崛起,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进一步拓展,所以“日不落帝国”也普遍作为了大英帝国的别称,后来由于美国独立战争的失败,英国暂时取消了这个自称,到二战结束后,英国的霸权时代也随之结束。 日不落帝国这个词语不仅在英语国家文化中被广泛使用,后来也拓展到语言、文化、艺术等多方面领域,近年来也被引入了美国的政治语言中,从特指发展到广义上的“日不落帝国”,这个词几经变迁,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先掌握其曾经指的是哪个国家,如果有学习需要再对这个词语的发展过程进行深入了解。
查看全文 -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叫什么名字
茶作为我国传统饮品,历史上存在很长的饮茶纪录,而想要追溯饮茶的起源,就要借助古代著作的记载,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是什么。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叫什么名字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叫做《茶经》,《茶经》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并且最全面的介绍茶的第一本专著。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的作者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的作者是唐代的陆羽,创作年代是公元780年。陆羽21岁时决心要创作《茶经》,因此他开始对茶进行游历与考察,不仅与人们讨论茶事,还把多种茶叶制作成标本,游历沿途记录下“茶记”。陆羽通过十余年的实地考察,历时五年创作出初稿,又历经五年进行修订才正式定稿,整本专著历时二十六年。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的内容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对茶叶的采摘制作工艺进行了总结,还列举了饮茶的经验,全方位地对茶叶的起源、生产以及饮用等多方面问题进行论述。 《茶经》主要分上中下三卷总共十个部分,十个部分分别记载了茶的起源以及性状、采制茶叶的工具、茶叶种类以及采制方法、煮茶饮茶的器皿、烹茶的方法与水质品位、饮茶的风俗与方法、与茶叶有关的典故与药效、茶叶的产地与优劣、茶器的使用、采制茶叶与饮茶的全过程。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的历史意义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不仅将茶叶行业的科学知识广为传播,也促进了茶叶采摘与生产的发展,作为中国古代最完整的茶书,称得上是茶叶百科全书,以及划时代的茶学专著,开出中国茶道的先河。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是中国唐代所创作的《茶经》,这本专著将饮茶变成一种深蕴的文化艺术,《茶经》的创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查看全文 -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学过历史的同学们都清楚地知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苦难与坎坷的屈辱史,以鸦片战争为代表的多场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创伤,那么同学们知道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方面吗? 两次鸦片战争分别是是什么时候 在近代史中鸦片战争总共有两次,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致使清政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间英法两国在美俄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历史上的“火烧圆明园”就是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先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第一次鸦片战争: 1、政治上:使得中国损失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上:西方列强把中国当做倾销商品的市场,以及廉价的原材料产地,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严重冲击,激化了阶级矛盾,一定程度上促使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3、思想上:国外先进思想使得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探寻强国之路,开始向西方学习,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打下思想基础。 第二次鸦片战争: 1、政治上:使得中国丧失更多国土和主权,清政府成为西方列强的附庸,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使得我国古代许多稀世珍宝遭到掠夺和破坏,对中华文化是一个巨大打击。 2、经济上:中国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鸦片贸易合法化使得中国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3、领土上:割让给沙俄的领土多达150万平方公里,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中华民国的版图基础。 两次鸦片战争都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但是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先进新思潮的萌发和发展,知识分子的奋发图强以及劳动人民的顽强反抗都体现出了中国人民热爱国家的英雄气概和优良品质。
查看全文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发生在20世纪初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旨在重新瓜分世界以及争夺全球霸权,那么同学们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是什么吗?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发生的战斗,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过渡时发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当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已经基本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十分尖锐,各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在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夫妇在拉萨热窝被枪杀。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之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之后德国、俄国、法国、英国等多个国家加入战争,意大利加入协约国阵营,日本一“英日同盟”为借口对德国宣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是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和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在战争中使用现代化装备,致使伤亡惨重,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十四条和平宣言》,德奥投降,一战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在上文中已经给同学们明确解答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15亿人被卷入战争,对各国造成了物质与精神上的重大创伤,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在战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得社会主义的发展迎来了新局面,亚非、拉美地区的民族解放进程进一步被加快。
查看全文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和革新,不仅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而且还推动了社会发展的进程,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归结于英国资产阶级通过殖民统治积累下的巨额资本,在海外贸易的积极发展下,海外市场以及原料产地进一步扩展。除此之外,“圈地运动”使得工场手工业获得飞速发展,逐渐膨胀的市场需求使得生产层面的革命进程进一步加快。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棉纺织业,“飞梭”的发明使得生产纺纱的速度得到飞速发展,紧接着“珍妮纺织机”的发明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螺机”、“水力织布机”等先进机器的出现以及多个工业部门的机械化使得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瓦特发明的“改良蒸汽机”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在机器生产的背景之下,工厂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诞生了,交通运输行业也在机械化时代中得到革新,“汽船”、“蒸汽机车”的相继发明使得大机器生产不断进步,在这其中应该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地位,资产阶级通过革命逐渐巩固自身统治。 2、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抗使得工人运动兴起。 3、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进一步发展殖民统治,工业化的发展使得英国商品生产速度加快,急需进行商品倾销,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英国对中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原因之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仅加强了世界上各国的联系,还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此同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不仅使得旧制度受到冲击,还推动了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
查看全文 -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反对传统孔教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那么同学们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吗?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在新文化运动中进步知识分子都团结在《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 他们集中打击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思想基础的孔子学说,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他们还主张男女平等,个性解放。 1917年起进步知识分子开始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在反对文言文的基础上提倡白话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在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新青年》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大量篇幅发表了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和社会主义理论文章,《新青年》也逐渐变成宣传马列主义的刊物。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做好思想铺垫。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运动起到一定的宣传动员作用。 4、新文化运动中所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唤醒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许多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列主义思想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的创办作为标志开展,不仅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关心国事的人才,还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做出了重大贡献。
查看全文 -
我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不仅是古代的创新智慧成果,而且还体现出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人民开拓创新的优良品质。那么同学们知道我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吗? 我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分别是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 四大发明的概念来源于西方学者,1550年意大利数学家杰罗姆·卡丹第一个指出中对世界所具有影响的三大发明是司南、印刷术和火药,汉学家艾约瑟最先在三大发明中加入造纸术。 我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1、指南针(司南):最早的指南针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得采矿业和冶炼业得到进步,为磁铁的制造和使用创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 2、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是在东汉时期由蔡伦发明,开始大规模造纸的。而出土的西汉时期古纸片也体现出造纸术的发明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一个技术积累的过程,蔡伦发明了树皮造纸,将造纸原料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破布、渔网、树皮等,造纸工艺进一步精细化发展。 3、火药:火药的发明者是中国古代的炼丹家在隋唐时期发明的。火药的研究刚开始是源于古代道家的炼丹术,古代人们通过炼丹寻求长生不老的方法,在其中的研究中发明了火药。 4、印刷术:北宋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雕版印刷术起源于唐朝,而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毕升制作字形、捡字排列、印刷、印刷后拆解的全过程。 我国的四大发明不仅是中国古代人们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而且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与影响。
查看全文 -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什么
学过中国近代史的同学们都知道历史上国共合作一共有两次,分别是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那么同学们知道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什么吗?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什么 第一次国共合作发生在大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国民党首次建立的合作,其标志是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在国民党一大中,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重大政策。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 1、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中共从“二七”血案中认识到,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同盟者。 2、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成为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 1、通过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2、北伐战争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对帝国主义列强以及北洋军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震慑。 3、国共合作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阶级一同实行反帝反封建任务,进一步扩大革命力量。 4、经过合作和合作的失败,党逐渐走向成熟,深刻了解了土地革命以及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 1、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 2、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要坚决依靠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3、武装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必须建立党和人民直接掌握的革命军队。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虽然合作关系在国民党右派的破坏下以失败告终,但是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查看全文 -
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哪一个
同学们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时候,会接触到几次近代的侵华战争以及不平等条约,那么同学们知道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哪一个吗? 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哪一个 在近代史上,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签订的直接原因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战败以及清政府的求和,1840年英国一“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于1843年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而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清政府的腐败与衰落。 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内容是什么 《南京条约》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割地、赔款、开港和关税自主权的丧失,具体如下: 1、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政府。 2、清政府像英国赔偿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处作为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标志着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历史影响 1、割让香港岛使得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受到了破坏,中国领土的完整性被损害。 2、巨额赔款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使得清政府更大程度地对劳动人民进行剥削和压榨。 3、五处通商口岸的开启使得西方列强得以打开了中国市场,进一步进行商品的倾销以及殖民掠夺。 4、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也意味中国人民从此需担负起反对资本主义侵略以及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同学们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可以从这一部充满灾难的屈辱史中更加了解国家富强、民族解放的重要性。
查看全文 -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哪里创建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道路,建立了第一个农村根据地,那么同学们知道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哪里创建的吗?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哪里创建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建立,井冈山道理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理。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背景 1、1927年后国内政治局势趋于严峻,中国革命进入低潮。 2、八七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发动并领导了秋收起义。 3、攻打中心城市受挫,毛泽东毅然决定改变部署。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意义 通过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表示了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了从城市转向农村的战略转变,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也证明了当时中国共产党开始趋向成熟,寻求到适合发展的革命道路。 从理论意义上来说,创建农民革命根据地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道路理论的重大发展。 从现实意义上,这也反映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也是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在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不仅是当时局势中国革命发展的要求,而且也大大推进了中国革命进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查看全文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是什么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进一步扩大在华利益而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具有及其深远的历史影响,今天就请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是什么 1、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对原有取得的特权和利益感到不满足,因而想进一步扩大在华利益,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 2、《南京条约》届满十二年,西方列强提出修改条约,而遭到清政府拒绝。 3、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活动爆发,中国正值内乱。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是什么 1、政治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外国公使驻京进一步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与控制。 2、经济上:外国列强将倾销商品的范围扩大到中国内地,掠夺廉价原材料以及劳动力,中国经济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 3、领土上:再次割地使得损失了更多的领土与主权。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清政府再一次向西方列强屈服,损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扩张,使得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查看全文 -
英国宪章运动的历史意义
列宁曾评价英国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英国宪章运动的历史意义。 英国宪章运动的时间 宪章运动是1836年至1848年间英国工人们为得到自己应有的权利而掀起的工人运动,这次运动有一个政治纲领——《人民宪章》 ,因此得名为宪章运动。 英国宪章运动的经过 19世纪20~30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起来。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的统治地位。工人阶级在议会改革运动中支持了资产阶级,但是政治上依然处于无权的地位,于是工人阶级决定掀起一场争取普选权的运动。1836年至1848年间工人阶级组织了示威游行以及三次请愿活动,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然而国会拒绝接受请愿书。接着,政府下令解散全国宪章派协会。 英国宪章运动的意义 宪章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英国历史及国际工人运动历史上仍具有重要意义。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揭开了同资产阶级争夺政治权力的斗争的序幕。 以上就是英国宪章运动的历史意义。英国议会制的民主化进程是经过了近300年的漫长时期才得以完成的,它是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与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长期斗争的结果,而宪章运动无疑对英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查看全文 -
都江堰的作用和修建过程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下面我们来了解都江堰的作用和修建历史。 都江堰的作用 都江堰是一个大型的水利工程,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另外也兼具水运和城市供水的功能。它将岷江水一分为二,引一部分流向玉垒山的东侧,让成都平原的南半壁不再受水患的困扰。这项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前提,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的修建过程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同时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在李冰的组织带领下,人们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八年的努力,终于建成了这一历史工程——都江堰。 以上就是都江堰的作用。都江堰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查看全文 -
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的时间和意义
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中的一个进程,表现了法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平等的决心。下面我们来学习攻占巴士底狱的时间和意义。 攻占巴士底狱的背景 到18世纪末期,巴士底狱成了控制巴黎的制高点和关押政治犯的监狱。凡是胆敢反对封建制度的著名人物,大都被监禁在这里。巴士底狱成了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1789年5月5日,为了征收新税,被中断了一百多年的法国的三级会议在凡尔赛重新召开。人民们要求限制王权,却遭到了统治阶级的反对和镇压,听到这类消息的巴黎市民开始暴动,攻占巴士底狱这一事件开始了。 攻占巴士底狱的时间 1789年7月14日,巴黎的警钟长鸣,工人、手工业者、城市贫民纷纷涌上街头,夺取武器,开始了武装起义。经过一场浴血奋战,人民终于攻占了巴士底狱。不久,由人民组织起来的制宪会议掌握了大权。 攻占巴士底狱的意义 攻占巴士底狱成为全国革命的信号:各个城市纷纷仿效巴黎人民,武装起来夺取市政管理权,建立了国民自卫军。不久,由人民组织起来的制宪会议掌握了大权,后续颁布了《八月法令》、《人权宣言》等多部法令。 以上就是攻占巴士底狱的时间和意义。为了纪念巴黎人民英勇攻占巴士底狱的伟大功绩,法国把7月14日作为自己的国庆节。
查看全文 -
卢沟桥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了扩张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并将中国划为其主要的侵略目标。并策划一系列事件作为出兵的借口,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卢沟桥事件。下面我们来学习卢沟桥事件发生的时间。 卢沟桥事件发生时间 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因此又称“七七事变”。 卢沟桥事件的经过 当时的卢沟桥是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尤为重要。为了占领这一战略要地,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来往,进而控制冀察当局,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卢沟桥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日军随即向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卢沟桥事件的影响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中国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热烈响应,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于7月17日在庐山发表谈话,宣布对日作战。 以上就是卢沟桥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大致经过。卢沟桥事件的整个过程表明,这是日本长期以来侵华野心的最终全面实施,也绝不是什么偶然事件。
查看全文 -
中俄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是哪一年
《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分别与不列颠帝国、法国、俄罗斯帝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下面我们来学习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 中俄北京条约签订时间 《中俄北京条约》又称《中俄续增条约》,是俄罗斯帝国和清朝于1860年(咸丰十年)11月14日在北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清朝承认1858年的《瑷珲条约》的合法性; 2、规定中俄西段疆界:中俄东段边界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划归俄罗斯。原住这一地区的大清国人,仍准留住。中俄两国未经划定之西部疆界,今后应顺山岭的走向、大河的流向以及大清国现有常驻卡伦路线而行,即从沙宾达巴哈界牌起,经斋桑湖、特穆尔图淖尔至浩罕一线为界。 3、开放张家口、库伦、喀什噶尔为商埠,准许两国之人随便贸易。 4、俄国在库伦、喀什噶尔设立领事馆。 中俄北京条约的影响 《中俄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与列强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之一,这个条约极大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以上就是中俄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和影响。中国近代史是充满苦难与屈辱的,中俄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让底层人民遭受苦难与屈辱,最终奋起反抗强权。
查看全文 -
井田制的实质是什么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下面我们来学习井田制的实质。 井田制的实质 井田制,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盛行于西周。井田制的实质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的特点 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奴隶主使用,但是奴隶主使用的井田不得买卖和转让,还要交一定的贡赋。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使用奴隶集体耕作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这种土地的国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公有制,它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完全被排除在外。因此,奴隶制国家以及周王,代表的是少数人利益,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也就是一种土地私有制了。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春秋晚期,井田制逐渐瓦解了。促成这一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当时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 以上就是井田制的实质。井田制度体现了中国夏、商、周三代社会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可以将它定义为:井田制度是建立在以井田作为一种有效的产权供给制度为基础的中国夏、商、周三代社会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制度结构安排的总体描述。
查看全文 -
隋炀帝的功绩和过失有哪些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是中国历史一位有名的皇帝。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隋炀帝的功绩和过失。 隋炀帝的功绩 隋炀帝一生的最大功绩是修建大运河,先后开凿疏浚永济渠、广通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将这五段共五千多里链接贯通,成了大运河。大运河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其次是迁都洛阳、开发丝绸之路、开创科举重视教育等,尤其是颁布了“无隔夷夏”的开放政策,热情接待外国使团,并积极对外派出使者,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华夏文明与外界的交流。 隋炀帝的过失 1、首先是营造东都洛阳,随后又下令开凿南北大运河,造龙舟等各种船数万艘。这些工程调发男丁竟高达200多万,造成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的情况。 2、在军事方面,隋炀帝三次御驾亲征高句丽,皆是无功而返。最多的兵力竟然高达一百一十三万人,征调来运输军事物资的民夫更是不计其。由于连年征战,使得民不聊生,饥民遍野。 历史上对隋炀帝的评价褒贬不一。一方面,隋炀帝杨广即位仅仅五年,隋朝国势达到华夏史上空前未有的鼎盛时期,但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可以说隋炀帝的政绩和暴政都很突出。
查看全文 -
秦朝实行郡县制的作用是什么
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几乎盛行整个封建时代。下面我们来学习郡县制的作用。 郡县制的内容 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楚武王熊通,郡制起源于秦国秦穆公嬴任好,经过法家历代的改革,最终成型于秦汉时期。再经秦始皇的改革,郡县制正式成为秦汉以后的地方政治体制。 在郡县制下,共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防区司令)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辖县;郡(守)与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 郡县制的作用 1、郡守、县令(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郡县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2、郡县制使各诸侯国形成了中央、郡、乡一套比较系统的行政机构,对地主阶级实行集权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 3、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中央通过考课和监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4、郡县制废除了分封贵族时代的世袭特权,有利于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形式;废除了分封制,基本上解除了地方分封割据势力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既是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以上就是郡县制的作用。自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单一的郡县制、中间经由汉武帝予以稳定,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郡县制一直是中国古代国家的基石。在今天中国学界讨论的治理体系创新的议题中,郡县制仍然是可资解读的重要历史资源。
查看全文 -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英国议会改革一共有三次:1832年议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和1884年议会改革,这三次议会改革英国的资产阶级的权利获得了增长。下面我们来学习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原因。 英国议会改革的原因 英国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仍然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同时工人运动发展,工人阶级提出普选权的要求。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于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改革。 英国议会改革内容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主要包括两项重要内容: 1、重新分配议席,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 2、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大大增加选民人数,工业资产阶级和富农得到选举权。 英国议会改革的意义 英国议会改革是向旧制度的公开挑战,迫使土地贵族、金融寡头让出部分权力。同时,中产阶级在议会中取得了强大的地位,成为了有权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也得到满足,从而能够更好地发展。 以上就是英国议会改革的原因。虽然这次英国议会改革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的分享政权,但是广大工人,雇农,妇女仍被排斥于政治之外。
查看全文 -
初三各科冲刺学习方法,如何进入高效率学习状态
初三各科冲刺学习方法是整个初中学习阶段的重中之重,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快速地进入高效率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质量,是许多学生和家长长期以来的困扰,接下来就让小编跟大家讲一讲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高效率的学习状态的特征 如何衡量自己是否进入高效率学习状态,一般来说可以依据存在以下特征: 1、对当前的学习有清晰的判断,能清楚地知道讲出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 2、解题流程比平时顺畅,学过的内容时时刻刻都能记起来; 3、对学习充满自信,不会因学习成绩而颓废,善于总结经验和向他人请教,不断调节自己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 4、制定了科学的学习计划,并能稳定执行,各科的学习都能得到兼顾,能发现问题的同时能及时给出解决方案; 5、有主动翻看各类参考资料并进行知识对比、吸收、归纳的意识 如何进入高效率的学习状态 1、首先要保证学习精力,因此每天要有足够的睡眠,保持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尽量不要熬夜,上课时保持精神抖擞。偶尔感到疲劳的时候,也要给自己一定的休息时间; 2、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尽量详细列出每天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段,并督促自己按照安排好的计划进行学习,保证每一个学科都有足够的学习时间,不要出现明显的偏科现象; 3、在学校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最好尽快向老师或同学们请教,解除心中的疑虑。若不能及时解决,就做好标记,也可以尝试利用网络或者参考书的资源来解决; 4、如果有条件的话,尽量超前学习。寒暑假有相对自由的时间,大多数人会利用这段时间学习下一个学期的内容,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平时学习过程中也可以抽出部分时间预习一下明天将要学习的内容,更有利于课堂学习和及时发现问题。 5、养成做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适当花一些时间把学到的知识做成笔记,以便随时翻阅,复习巩固,也能更多地加深一下记忆。 看到这里,相信各位对初三各科冲刺学习方法和如何进入高效率的学习状态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小编提醒各位初三学生,初三学习任务重时间紧,一定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查看全文 -
秋收起义的起因和结果是什么
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下面我们来学习秋收起义的起因和结果。 秋收起义的起因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公开宣布“分共”,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彻底失败了。为了挽救革命,消除党内右倾投降主义的影响,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召开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决定在革命基础较好的湖南、湖北、江西、广东4个省举行秋收暴动,实行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秋收起义的结果 起义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攻占老关、醴陵、浏阳等地方,但由于敌强我弱,部队缺乏作战经验,队伍中的某些领导者在指挥策略上也出现了错误,使得起义开始连连受到挫折,后来又遇到敌人的伏击,起义最后以失败告终。 秋收起义的影响 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了自己的旗号,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面军旗(带有镰刀、斧头、五角星的工农革命军军旗)的诞生,在全国人民面前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 以上就是秋收起义的起因和结果。秋收起义使得当时中共领导人意识到由于敌强我弱,必须要放弃攻打敌人力量比较集中的大城市,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查看全文 -
安庆内军械所是谁创办的
清末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一批新式工厂,其中就包括安庆内军械所。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安庆内军械所的创办历史。 安庆内军械所的创办 安庆内军械所是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底由两江总督曾国藩筹设于安徽安庆的。 19世纪中期,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在清朝的统治阶级内部,以奕、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为首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特别是近代军工技术。曾国藩在给清廷的奏折中不断的强调兴办近代军工业的重要性,不仅可以加快镇压国内的各民族起义,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增强国防力量。洋务派主办的军事工业,是从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内军械所和196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洋炮局为开端的。 安庆内军械所的历史地位 安庆内军械所是中国依靠自己力量建立的第一个近代军事工业企业,也是中国近代机械工业的发起,是中国近代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标志着近代工业的起步。 安庆内军械所的贡献 安庆内军械所规模较小,以手工仿制开花炮、弹药及轮船,为湘军提供部分武器装备。集合了一批当时中国著名科学技术专家,1862年(清同治元年)8月,制造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同年底,试制成一艘小火轮,成为尔后“黄鹄”号的雏形。1863年初开始生产各种劈山炮和开花炮弹。该所的创办,是晚清近代军事工业和中国近代工业的发轫。 以上就是安庆内军械所的创办。1864年湘军攻陷南京后,安庆内军械所迁往南京,后并入金陵机器制造局,完成了时代任务之后退出了历史的潮流。
查看全文 -
每个中学生应具备的好习惯,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个优秀的中学生应该具备哪些好习惯呢?通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认为每个中学生应具备几个好习惯,具体内容就接着往下看。 每个中学生应具备的好习惯 学习方面:提前预习;专心听讲;不耻下问;及时改错;独立思考;自制力强;仔细审题;勤于动笔;书写认真。 生活方面:积极向上;孝敬老人;勤俭节约;持之以恒;充满自信;守时惜时;诚实可信;善待他人;不给他人添麻烦。 卫生方面: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每晚洗脚、洗袜子;手脏了及时洗;不随意席地而坐;常换衣服常洗澡;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随手整理好用具和衣物。 阅读方面:经常去书店和图书馆;手不释卷;专心致志;做摘抄、画重点;读、写、思相结合;爱护书籍;善于使用工具书;姿势正确;善于交流心得。 每个中学生如何养成好习惯 要养成每个中学生应具备的这些好习惯,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养成习惯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一件事情坚持重复21天以上,慢慢地就能养成习惯了。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实践起来并不容易,贵在每天坚持。好习惯像车轮一样推动着我们前进,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动力,而坏习惯则是我们的阻力,所以我们也要注意将坏习惯消灭,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 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惟方式、处事态度,这些每个中学生应具备的好习惯的养成,是成功的第一步,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很重要的。
查看全文 -
中学生要做好的8项学习管理,自主管理能力如何培养
一个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他的学习管理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做好以下中学生8项学习管理,相信对于学习会有很大的提升。 中学生要做好8项学习管理 1、时间管理。就是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较为详细的课后时间安排计划表,把放学回家后自己的吃饭、休息、学习时间安排一下,充分利用时间,计划表要按照时间和内容顺序。 2、预习管理。主动预习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前理解跟消化老师要讲解的知识点,方便自己在课堂上跟上老师的节奏。 3、听课管理。上课时必须要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学会做学习笔记,提高课堂效率。 4、复习管理。有效复习的核心是做到五个字:想、查、看、写、说。 5、作业管理。完成作业一定要做到独立思考、自律完成,注重提高做作业的效率,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6、错题管理。每个同学最好都能准备一个错题本,将自己遇到的错题都整理起来,并弄清楚原因。 7、难题管理。为了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偶尔可以试试做一些难题,总结解题方法。 8、考试管理。考试心态会直接影响能力的发挥,所以同学们考前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平稳发挥就好。 自主管理能力如何培养 中学生要做好8项学习管理,就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是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分类汇总,做成学习笔记,方便理解、记忆、掌握。同时,要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断完善知识体系。第二是要学会借助高效的学习工具。工具书、学习网站等等都可以帮助我们寻找整合材料,扩展课本上没有的的知识点。中学生要做好的8项学习管理,也是我们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最重要的8个要点,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查看全文 -
初中生10大学习坏习惯:如何矫正要牢记
如果你学习水平一般还得不到提升,甚至出现下降的趋势,那么请你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有这初中生10大学习坏习惯。 初中生10大学习坏习惯 1、学习无计划:学习时没有学习目标、学习计划,也不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规划,每天做到书桌前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从何入手。 2、学习不定时:每天学习的时间不固定,时长时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非常不好的习惯。 3、学习不定量:要想较好地掌握知识,必须靠每日的学习积累,而有些同学却不重视这一点,平时不背诵也不默写,考前才临时抱佛脚。 4、学习马虎:例如默写总是出错误、考试总是在不该的地方丢分等等,有粗心这种性格的人,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会有影响。 5、一心二用:一边听音乐一边写作业,一边玩手机一边写作业,上课开小差,上这门课做另外一门课的作业,注意力不集中。 6、不懂的东西也不问。对于学习上有不懂的问题、知识点也不向别人请教,对待学习一知半解的也就过去了。 7、有错不改。做错的题目从不反思错误的原因,导致一错再错,别人的建议也不听。 8、课前不预习。很少预习第二天要学的内容,导致上课时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节奏,对老师所讲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会大打折扣。 9、上课不听讲。课堂是我们获取知识最高效的地方,但就是有同学不重视,课堂上思想开小差、小动作多、爱说话,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都搞不明白。 10、不复习就做作业。课后不先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复习就急匆匆开始做作业,导致作业出错多,对知识的学习也不深刻。 初中生10大学习坏习惯矫正法 习惯的养成重要的是每天坚持,慢慢培养,同样的,坏习惯的矫正也是需要每天的坚持。不少学生学习依赖意识强,没有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地克服各种困难的意志品质,家长要注意引导自己的孩子,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生10大学习好习惯 1、主动学习钻研的习惯; 2、提前预习的习惯; 3、及时复习的习惯; 4、属于提问的习惯; 5、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6、经常阅读的习惯; 7、及时完成作业和反思的习惯; 8、专心上课的习惯; 9、定计划的习惯; 10、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如果有这初中生10大学习坏习惯要及时进行改正,为什么要注重培养中学生的行为习惯,改掉初中生10大学习坏习惯,可以提高孩子们对事物正确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查看全文 -
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哪里
古代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今天我们来学习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哪里。 陆上丝绸之路是什么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连接首都长安和中亚、西亚以及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最初是用来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被命名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随着时代的发展,丝绸之路成为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哪里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汉朝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丝绸之路全长七千多公里,由长安向西延伸,经河西走廊,一路连通中亚地区和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等国家。 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点是哪里 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点是大秦,即现今欧洲的罗马。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陆上丝绸之路起于长安,终于罗马,是最早最重要的东西方文明交流通道,到了三国至隋朝时期,又发展出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又叫做“海上丝绸之路”
查看全文 -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意义是什么
《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即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的宣言,亦《阿卡迪亚会议宣言》,又称《二十六国宣言》。下面我们来学习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意义。 联合国家宣言的背景 德意日法西斯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断扩大侵略的范围和规模,促进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美英两国为了商讨对策,拟定作战计划,倡议对法西斯国家作战各国签署一项宣言。1942年1月1日,以美(总统罗斯福)、苏(李维诺夫)、英(丘吉尔)、中(宋子文)四国为首的二十六个国家的代表齐集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联合国家宣言的内容 《联合国家宣言》中宣布: 1、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同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轴心国及其仆从国家作战; 2、相互合作,不与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和和约。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联合国家宣言的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盟国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作战的第一个共同纲领性文件。《联合国共同宣言》的发表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为创建联合国组织奠定了基础。 以上就是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意义。《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以美、英、苏、中为核心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并为建立联合国组织奠定初步基础。
查看全文 -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华沙条约组织是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的时间。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时间 1955年西德加入北约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包括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签署了《华沙公约》。该条约由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起草,1955年5月14日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除南斯拉夫以外,全部加入华约组织;在亚洲方面,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之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华约组织观察员国。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 成员国包括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 华沙条约组织的作用 《华沙条约》规定华沙条约组织的宗旨为:“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以上就是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国际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双方以冷战形式的军事对抗正式开始。
查看全文 -
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意义
中国古代的政治联姻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文成公主与金城公主进藏。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意义。 文成公主入藏时间 文成公主进藏是指唐朝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噶尔东赞(即禄东赞)为请婚使者,赴长安请婚。唐太宗将远支宗女封为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并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主婚使,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入蕃。 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内)迎接文成公主,与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并在拉萨为文成公主修建宫室。 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农技人员,把从中原带去的粮食种籽播种在高原的沃土上,然后精心地灌溉、施肥、除草,等到了收获的季节,那顶壮的庄稼,惊人的高产,让吐蕃人瞪大了眼睛,他们不得不佩服汉族农技人员高超的种植技术。 在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授意下,农技人员开始有计划地向吐蕃人传授农业技术,使他们在游牧之余,还能收获到大量的粮食。尤其是把种桑养蚕的技术传给他们后,吐蕃也逐渐有了自制的丝织品——这项技术是跨时代的创举。 以上就是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意义。文成公主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知书达礼,笃信佛教。她敢于遵照唐太宗的旨意,远嫁吐蕃,便显露出她大义凛然、“巾帼豪杰”的本性。
查看全文 -
夏朝建立时间和夏朝灭亡时间是什么时候
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延续约471年。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夏朝建立时间和灭亡时间。 夏朝建立时间 夏朝建立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约2070年,夏朝建立的直接原因很可能源自三皇五帝时代泛滥的黄河,由于洪灾长期影响着周边人民的生产生活,而大禹治水的成功极大的提升了自己的声望。洪灾得到根治后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首个统一王权的产生也就得以奠定。 根据史书记载,禹本来传位于益,但益却让位给禹的儿子启,这段历史被看作是中国历史上“家天下”的开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 夏朝灭亡时间 夏王朝的统治日益衰落,尤其是桀在位期间的行为引发诸多不满,桀只顾自己享乐,不顾民众疾苦,大约在前1600年,商部族首领汤率领着方国部落讨伐桀。最终夏室覆灭,商汤称“王”。这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政权夏朝灭亡,亡国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 以上就是夏朝建立时间和灭亡时间。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查看全文 -
俄国二月革命的历史影响
俄国二月革命是指俄国的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俄国二月革命的历史影响。 俄国二月革命的经过 帝国主义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反战运动日益高涨。1917年3月8日至12日,俄罗斯帝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的统治,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俄国临时政府和苏维埃政权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俄国二月革命的历史影响 1、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统治。 2、二月革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俄国的社会矛盾,但二月革命的胜利为俄国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最终迎来了新世纪的曙光:十月革命。 3、这次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各国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反对战争、反对本国政府,争取民主权利和民族解放的革命运动的高涨。 4、在起义过程中成立了新的革命政权—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但资产阶级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成立了临时政府,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以上就是俄国二月革命的历史影响。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临时政府,一个是工兵代表苏维埃。此后列宁又领导布尔什维克党进行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临时政府,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俄成立了。
查看全文 -
“停课不停学”,寒假居家学习方法的建议
为了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学们应该都延迟开学了,但寒假可以延迟,学习不容延迟。学生们寒假居家如何完成学习任务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些寒假居家学习方法的建议。 “停课不停学”的建议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企业复工和学校开学时间的通知》要求,中小学、幼儿园2月底前不开学。各地的学校和教师纷纷筹划在线课程、线上答疑活动,努力做到停课不停学。而对于学生们来说这个漫长的寒假应该如何学习才不虚度呢?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寒假居家学习方法,在自主学习、自主生活的实践中养成自主管理能力。 寒假居家学习方法的建议 1、稳定情绪。寒假居家学习的一大难点在于情绪的起伏,我们首先要在家里营造一个安静高效的学习环境,平稳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遇到困难而产生焦虑,尽量拒绝做太多娱乐而分散了注意力。 2、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寒假居家学习计划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同时要尽量细化,制定学习时间表是学习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实施学习计划的时候需要遵守劳逸结合的原则。与此同时,我们要严格按照所确定的学习计划来进行学习,才能提高效率。 3、合理利用资源。如果同学们已经将寒假作业完成了,可以利用这一段时间来预习或者学习课外知识。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同学们优质的学习资源,同学们要善于利用丰富多彩的在线课程和学习网站来提高自身。 自从提出“停课不停学”之后,学生们开始寒假居家学习,以上几点寒假居家学习方法的建议希望能帮助大家在这一特殊的时期更好地进行学习,不落下任何一门课程,同时提升自我。
查看全文 -
复习4大误区及应对策略,高效复习有方法
在复习阶段,很多同学会陷入复习误区,不仅没有完成复习任务,反而浪费了时间。针对这一情况,小编整理了复习4大误区及应对策略。 复习4大误区是什么 1、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记忆是需要技巧的,否则单靠死记硬背的方法要想记住全部知识点效率会非常低,而且也容易忘。 2、题海战术。很多同学为了提高成绩,而盲目地采用题海战术,每天沉浸在没有针对性的练习资料中,只一味的做题,最后却效果甚微。 3、忽视基础知识。有同学认为自己只要将考试中的所有题目都做出来,分数就能提升,因此每天沉醉于难题中,而不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 4、疲劳学习。简单来说就是不会安排好复习时间,对自己的学习没有规划,有的甚至通宵达旦、挑灯夜战,损耗了休息时间。 复习4大误区的应对策略 在复习阶段我们要避免走进以上这复习4大误区,那么已经出现这种情况的同学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1、拒绝死记硬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和背诵才是事半功倍的做法。同时理解也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如果对知识点一知半解,自然没办法融会贯通。 2、盲目的题海战术是不可取的,习题训练很重要,但要有针对性。不同情况的学生一个采用不同的方法: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就应该先梳理基础知识点,练习题要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先拿基础分,再图提高;针对中等生,需要先捋清知识点脉络,然后再将难点重点逐一攻破;针对偏科的学生,需要先对弱项进行查漏补缺,对考试的重点内容进行强化训练。 以上这复习4大误区你是否有过类似的情况呢?复习过程中我们难免会走进一些复习误区,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我们必须掌握一定的复习方法。
查看全文 -
先秦诸子百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诸子百家,是先秦时期对各个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先秦诸子百家出现的原因。 先秦诸子百家出现的时间 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许多学派纷呈,众多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百家争鸣时期。 先秦诸子百家出现的原因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当时正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逐渐形成。所以,各种思想应运而生。加之春秋战国铁器的广泛应用和生产工具的改进,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使得一部分人有时间去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为百家争鸣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先秦诸子百家的影响 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这一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乃至现在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以上就是先秦诸子百家出现的原因。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他们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查看全文 -
赤壁之战的历史影响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下面我们来学习赤壁之战的历史影响。 赤壁之战的结果 曹操率二十万众顺江而下。东吴的左右督周瑜、程普各自督领一万五千精兵,与刘备军一起逆江而上,与曹军相遇在赤壁。黄盖提出了火攻敌船之计,于是,孙刘联军大破曹军,烧毁了大量的曹军舟船。曹军又将剩余的曹军舟船都予以烧毁,然后撤退,因为士卒饥疫而死者大半。此战之后,孙权、刘备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之战的历史影响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两年。两年后,曹操西征,击破关中的马超、韩遂等人,然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形,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以上就是赤壁之战的历史影响。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查看全文 -
初二学习方法总结,如何提高初二学习效率
初二的学习方法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如何才能提高初二学习效率吧。 初二学习综合症的表现 初二学习的内容基本都是中考的重点,例如数学的平面几何,不仅是初中知识点的重中之重,也是高中学习立体几何的基础。因此我们也常说初二是重要的过渡时期,我们要掌握正确地初二学习方法,但很多初二学生会陷入初二学习综合症。所谓初二学习综合症就是指很多初二学生没有初一的那种拼劲和新鲜感,又会觉得距离中考还有初三可以拼搏,从而导致对学习懈怠。 初二学习方法总结 1、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新知识的吸收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课堂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学习效率,正确的初二学习方法是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特别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将上课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确认没有疑点,并做好整理和归纳总结。 2、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课后练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点,刚开始可以从基础题入手,打好基础后再找一些习题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各种题型解题思路的总结,并将做错的题目整理成一本错题集。 3、调整心态。对于初二的学习,调整心态非常重要,学习压力要有,但也要保持对自己的自信心,克服浮躁、骄傲自满的情绪。 初二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放松对知识点的深入挖掘,课外多通过做一些经典练习题来进行对知识点的引申拓展。希望同学们掌握以上初二学习方法,将初二所学的内容尽可能地掌握好。
查看全文 -
初中历史答题技巧有哪些,选择题怎么做
初中历史题题型相对固定,只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提高学习水平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你知道的初中历史答题技巧有哪些呢? 初中历史答题技巧有哪些 1、合理利用答题时间。中考地政史同场不同卷,考试时一定保持头脑清楚,不要搞混了。在规定的时间里要完成三份卷子,所以把要有限的答题时间合理地利用好,以免顾此失彼。 2、先易后难。答题时,尽量按照试卷的顺序来,避免漏题。但如果遇到实在不会做的题,可以做个小记号,跳过它先做别的,等完成了其他题目再回过头来思考一下。 3、注意答题规范。这是初中历史答题技巧中最简单也是最容易被忽略掉的一点。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不写错别字;二要保持卷面整洁。在组织语言时可以分点作答,并标明序号。 4、作答完毕之后要细心再检查一遍,查看有没有遗漏的题目,不确定的问题再认真想一想,实在不会的题目也尽量不要空着,能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初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否牢固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选择题时首先是要认真审题,理解题干的意思和备选项的叙述,找准关键词。如果无法直接选出最优解可以尝试用排除法,排除掉错误选项,剩下的就是正确的了。 关于初中历史答题技巧有哪些的问题小编已经给大家解答完毕了,建议大家在掌握以上初中历史答题技巧的同时,也千万不要忘记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哦。
查看全文 -
初中历史有哪些答题技巧和复习方法
掌握答题技巧对初中历史学习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用的,那么初中历史有哪些答题技巧呢?下面是小编总结的初中历史答题技巧,以供大家参考。 初中历史有哪些答题技巧 掌握各种题型的特点是掌握初中历史答题技巧的第一步,对于提高历史中考成绩是有很大帮助的。 1、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否牢固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选择题时首先是要认真审题,理解题干的意思和备选项的叙述,找准关键词。如果无法直接选出最优解可以尝试用排除法,排除掉错误选项,剩下的就是正确的了。 2、填空题同样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在答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从上下文得到提示。 3、材料分析题是考查学生理解、归纳和表达综合能力的一种题型。解答材料解析题的技巧,首先是阅读理解材料,归纳出材料的主要内容,并联想一下课本的相关知识。围绕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按要求作答。 初中历史有哪些复习方法 初中历史在复习时应遵循从浅到深,渐进分化的原则。安排多轮复习,不断分类归纳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要加强针对性和计划性,可以配合一些习题进行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 关于初中历史有哪些答题技巧的问题已经为大家解答完毕了,在学习的过程要不断地总结经验,这对初中历史成绩的提高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查看全文 -
初中历史有哪些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比较多且零散,但题型相对比较固定,因此掌握初中历史答题技巧非常重要。那么初中历史有哪些答题技巧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解答。 初中历史答题技巧 1、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否牢固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选择题时首先是要认真审题,理解题干的意思和备选项的叙述,找准关键词。如果无法直接选出最优解可以尝试用排除法,排除掉错误选项,剩下的就是正确的了。 2、填空题同样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在答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从上下文得到提示。 3、材料分析题是考查学生理解、归纳和表达综合能力的一种题型。解答材料解析题的技巧,首先是阅读理解材料,归纳出材料的主要内容,并联想一下课本的相关知识。 初中历史如何学习 初中历史在复习时应遵循从浅到深,渐进分化的原则。安排多轮复习,不断分类归纳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一定要立足课本,要反复翻看,做到对课本内容滚瓜烂熟,看着目录就可以回想起相关知识点。 关于初中历史有哪些答题技巧的问题已经为大家整理完毕了。虽然这些初中历史答题技巧能帮助我们学习,但还是需要我们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所以千万不要忽略基础知识的学习哦。
查看全文 -
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在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期间,积极推行社会改革。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赫鲁晓夫改革内容 1、政治方面。主要包括平反冤假错案;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赫鲁晓夫于1956年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中,发表了“秘密报告”,对前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展开全面批评。 2、经济方面。长期以来,苏联只注意重工业的增长,忽视农业的发展,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正是从农业开始的。首先,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其次,改变计划体制;第三,鼓励庄员发展副业经济。 赫鲁晓夫改革影响 赫鲁晓夫在其执政的十年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大力推进了改革,其中有些措施不乏体现了当政者的创见和魄力。但是,改革并没有获得特别显著的成效。其根本原因是赫鲁晓夫的改革只调整斯大林时期的体制中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一系列基本方针政策,不注意调整与此相关的某些具体的方针政策,不注意制定相应的保证措施。 以上就是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1964年10月,当赫鲁晓夫在黑海之滨度假时,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发动了十月政变,赫鲁晓夫“被退休”,赫鲁晓夫改革就此失败。
查看全文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四大策略,如何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不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或焦虑的情绪。下面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四大策略,告诉大家如何改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四大策略 1、兴趣暗示法。在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时,不断地给自己心理暗示:“我喜欢数学”“我能学好数学”。将厌烦的情绪赶走了,就会产生一种愉悦感,从而培养学习这门科目的兴趣。 2、增强自信法。有一种情况是学生是因为缺乏学好某门课的信心,产生了畏惧心理,丧失了兴趣,所以要建立起学习的兴趣,首先要增强自信心。从较为简单的方面入手,适应了以后再慢慢提高学习难度,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可以想象自己曾获得成功的事情,慢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弄假成真法。当面对着自己不喜欢的课程时,不要愁眉苦脸,也可以想一想别的开心的事情,尝试保持心情愉悦,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就容易真的对这门课程发生兴趣。 4、兴趣迁移法。面对不喜欢的科目时,也可以运用这种兴趣迁移法,利用自己对其他科目的兴趣来带动不感兴趣的那些科目。先学一会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进入学习状态之后再来学习不喜欢的科目。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乐意去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习效果。如果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时,他们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课堂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以上给大家提供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四大策略以作参考,同学们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在学习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是重中之重。
查看全文 -
禅让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怎么结束的
禅让是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禅”是指“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小编整理关于禅让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问题及其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禅让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禅让制是从五帝时期开始的:相传尧年老时,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发现他其实很贤德,于是推举舜为自己的继承人。尧死后,舜当上了部落联盟首领,用同样推举方式,推举了当时治水有功的禹成为新一任的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把这种在位君主生前便自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的制度叫做禅让制。禅让制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也有利于国家吏治的清明。 禅让制是怎么结束的 了解了禅让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那么禅让制又是怎么结束的呢?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自愿交出权力的制度并不能长久地流传下来。在禹年老时,依照禅让制推举了伯益为自己的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不服,于是通过武力打败了伯益,继承了首领之位,并建立夏朝。在启之后,帝王通常将权力传给自己的儿子,也即“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世袭制。禅让制从此开始名存实亡,而禅让制的结束也意味着国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本文已经将禅让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怎么结束的过程整理出来了,帮助大家记忆。多了解一些历史事件不仅是学习的要求,也能丰富自己的知识见闻。
查看全文 -
资治通鉴是谁写的
资治通鉴是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该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涵盖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那么同学们知道资治通鉴是谁写的吗? 资治通鉴是谁写的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时期司马光所主编的,该书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开始写起,一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停笔。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可以为统治者提供借鉴,宋神宗任务《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可以利用历史的得失来作为训诫以加强统治,所以将此书定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的创作背景 《资治通鉴》认为历朝历代是史书典籍浩大繁杂,想要汲取其中重要的部分,就要编撰纪传体史,初版有8卷,记述了战国至秦二世,而后继续编撰,宋神宗继位后为此书赐名《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中的史料极为丰富,往往在编撰一个历史事件时利用了多种材料写成,遇到年月或者事迹有歧义处,会进行考订并注明斟酌取舍的原因。 资治通鉴的历史影响 《资治通鉴》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历史著作,被后世所重视和阅读学习。司马光突破了以年纪事的旧例,开创了编年体史书多功能目录的新体例,使得《资治通鉴》更趋于完善,将中国的历史编纂推进到了新的水平上。 司马光所写的《资治通鉴》不仅为后世提供了丰硕的历史成果,还丰富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而且对文献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查看全文 -
辛丑条约签订时间及内容是什么
辛丑条约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失权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于义和团失败和八国联军侵华之后,给近代的中国带来了沉重的历史影响,那么同学们知道辛丑条约签订时间及内容是什么吗? 辛丑条约签订时间 《辛丑条约》的签订时间为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即1901年9月7日。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辛丑条约》是中国清政府代表与英、美、俄、法、德、意、日、奥、比、西、荷十一国外交代表签订的。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主要概括为以下几项: 1、中国对各国赔偿4.5亿两白银,价息合计超过9.8亿两白银,以关税和盐税等作为抵押。 2、北京东交民巷作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 3、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列六部之前。 6、清政府需对德、日道歉。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列强帝国主义进一步对中国的控制与掠夺,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查看全文 -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局限性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作为近代一场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这些爱国先进知识分子不仅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还反对封建文化,那么同学们知道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局限性是什么吗?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展开,新文化运动的实质前期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后期则是由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作为主题。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新文化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人民思想得到极大解放。 2、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为五四运动起到了重要的宣传动员作用。 3、在新文化运动后期所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作为新文化运动重要的成果,为后期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准备好了思想武器。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1、将改造国民性作为优先地位,新文化运动没有与工农运动相结合,使其只局限在知识分子群体中,阶级上存在一定局限性。 2、新文化运动没有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任务,回避了对军阀政府的斗争。 3、新文化运动对古典文学的批判和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是古典文化走向没落的开端。 4、新文化运动中倡导批判孔学思想,为的是给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但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没有对中国社会进行有效的改造。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后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对专制主义进行了沉重的打击,但是与此同时新文化运动也有一定局限性,看待历史问题必须结合时代背景,从多个角度去辩证地看待。
查看全文 -
诰命夫人是什么意思
在中国古代史中,每个朝代都有其官品制度,而有一个特殊的官职叫做“诰命夫人”,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诰命夫人是什么意思。 诰命夫人是什么意思 诰命夫人即指的是在唐朝、宋朝、明朝以及清朝中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进行加封,诰命夫人的封赠对象一般是一品至五品官员的母亲或夫人。诰命夫人与其丈夫的官职有密切联系,但是诰命夫人这个官职属于一种荣誉的象征,享有俸禄的同时并无实权在手。 古代授予官职时,授臣一品至五品官称诰,六品至九品官称敕。在明清时期形成了非常完备的诰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员授以诰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从夫品级。 诰命夫人的品级区分 诰命夫人的封赠也有严格的品级制度,以下列举宋朝的品级制度供同学们了解: 宋朝时期: 一等:封宰相、使相、三师、三公、王、侍中、中书令的妻子为国夫人; 二等:封光禄大夫、太子少保、节度使以上的母亲或妻子为郡夫人。 三等:封尚书以上官未至执政者的母亲或妻子为淑人。 四等:大夫以上封硕人。 五等:太中大夫以上官员的妻子封令人。 六等:中散大夫以上至中大夫封恭人。 七等:朝奉大夫以上至朝议大夫的母亲、妻子封宜人。 八等:朝奉郎以上至朝散大夫的妻子封为安人。 九等:通直郎以上的母亲或妻子封为孺人。 而后明朝时期统治者对诰命夫人的品级制度又进行了修改。 由上可见,在不同朝代对于诰命夫人的品级制度都有明确的规定,统治者通过对官员的母亲、妻子进行封赏,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统治地位,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查看全文 -
三大战役是哪三大
解放战争作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所进行的战争,关乎我国的前途命运,而在解放战争后期的三个战役作为重要战略决战,其胜利奠定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基础,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大战役是哪三大吗? 三大战役是哪三大 三大战役分别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这三大战役的结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歼灭了国民党有生力量154万余人。 三大战役的历史评价 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使全国的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为后面两大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淮海战役使得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平津战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战役采用了“分割敌人,各个击破”、“攻城与打援,牵制相结合”、“军事打击为主,辅之以政治攻势”的战术思想,注重战役之间的协调配合,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战略方针,以攻打重点目标统率战役全局,其中北平的和平改编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查看全文 -
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是谁
在中国古代史上存在过多个不同的学术流派,在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的各家流派争芳斗艳,历史上称该局面为“百家争鸣”,而在诸多流派中有一个流派叫做纵横家,那么同学们知道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是谁吗? 纵横家是什么学术流派 纵横家是一个中国权谋术派系,在战国时期主要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作为“九流十家”之一,是一个独特的谋士群体,纵横家也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最早而且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 纵横家的弟子事无定主,反复无常,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 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是谁 纵横家由谋圣鬼谷子所创立,曾授苏、张、孙、庞四大弟子,他们都是战国时的风云人物。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公孙衍和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 而后,习纵横术的人们很多,比较著名的有以下几位:张仪、公孙衍、苏秦、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毛遂、丽食其、蒯通等等。 纵横家的历史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纵横家曾经被西方学者高度赞扬,称其有实际的借鉴作用。当今世界的形势与春秋战国时期有相似之处,纵横术在时代实践中可以作为辅助手段,推动世界历史的发展。 纵横家作为“九流十家”之一,创立于“百家争鸣”时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思想解放,加快了历史进程,各家百家争鸣,思想碰撞,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查看全文 -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被后世尊称为什么
《伤寒杂病论》作为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书中对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那么同学们知道伤寒杂病论的作者被后世尊称为什么吗? 伤寒杂病论的内容 《伤寒杂病论》这部医学典籍以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被后世尊称为什么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张仲景被后世称为医圣,他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伤寒杂病论的历史影响 《伤寒杂病论》一书对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进行发展并确立,辨证论治不仅为诊疗一切外感热病提出了纲领性的法则,同时也给中医临床各科找出了诊疗的规律,成为指导后世医家临床实践的基本准绳,《伤寒杂病论》的科学价值与历史价值在现世十分庞大。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该书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
查看全文 -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实质是什么
罗斯福新政指的是在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个著名的“3R新政”极大缓解了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那么同学们知道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实质是什么吗?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罗斯福新政围绕的3R是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救济针对的是穷人与失业者,复兴目的是将经济恢复到正常水准,改革是针对金融系统以预防再次大萧条。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罗斯福采用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来指导经济。 2、实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同时针对工人与小生产者采取了相应措施。 3、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被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与继承。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它的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 1、罗斯福新政使得美国经济实现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罗斯福新政使得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3、实施新政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局部调整,巩固与发展,借鉴了计划经济的优势,大胆进行改革。 罗斯福新政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使得美国金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时期,延长了美国经济的生命力,使得美国摆脱大萧条。
查看全文 -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指的是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以及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这体现的是法国、英国和德国无产阶级所开展的独立政治运动,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简单介绍 1、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在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为了反对资本主义剥削而掀起了两次武装起义,工人们提出经济要求,还提出废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体的口号,虽然最终被镇压,但是里昂工人起义是法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重要标志之一。 2、英国宪章运动:1842年5月2日宪章派全国协会下院递交了全国宪章派第二次请愿书,1848年4月10日第三次请愿遭到宪兵的镇压,最终全国宪章派协会被解散。 3、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1844年发生在普鲁士王国的西里西亚,工人先后进行罢工和局部起义,最终起义被镇压。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历史意义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诞生奠定阶级基础,再加上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暴露的社会经济的前提以及英德法的三大思想来源,为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奠定基础。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不仅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而且表明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
查看全文 -
水经注的作者是谁
《水经注》是一部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因注《水经》而得名,该著作中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等,那么同学们知道水经注的作者是谁吗? 水经注的作者是谁 《水经注》的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水经注》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水经注的主要内容 《水经注》中对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另外,还记录了部分碑刻墨迹与渔歌民谣。 《水经注》全书约一万余字,其中的文字清新自然,文笔绚烂,《水经注》中的资料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水经注的影响意义 《水经注》一书中对于山川景物的描写可以被当作文学作品进行鉴赏与评价,其中对古代的大小战役超过300个,利用这些战例来说明熟谙地理,利用地形,争夺桥梁、险道、仓储的重要性。 《水经注》一书对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和世界地理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查看全文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哪一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在清朝晚期,当时的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大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大清帝国的武装侵略战争,那么同学们知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哪一年吗?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哪一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是义和团运动,1900年八国联军将镇压义和团作为借口对清政府进行瓜分和掠夺。 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沦陷,八国联军对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进行偷窃和抢掠,八国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的烧毁基础上,使得“万园之园”成为废墟。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最终结果,《辛丑条约》的签订致使中国从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 在政治上:清政府对各国列强的巨额赔款进一步加重清政府财政与底层人民负担,国家主权进一步丧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定程度上加速清政府灭亡。 在经济上:条约的签订使得国库空虚,内忧外患,巨额赔款使得中国社会经济凋敝,人民生活贫穷,经济实力进一步落后。 在文化上:八国联军侵华使得中国大量珍贵文物以及史料典籍遭到失窃与破坏,例如:《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等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1900年,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为后期救亡图存运动的开展埋下伏笔,促进了民族的思想觉醒。
查看全文 -
北京条约内容及影响有哪些
中国近代史是充满苦难与屈辱的,在近代史进程中,中国多次与列强签署了不平等条约,从《南京条约》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到《辛丑条约》使得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间历经了多场战争与条约的签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北京条约内容及影响有哪些。 北京条约是什么 《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而签订。《北京条约》是与大英帝国、法国以及沙俄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北京条约内容是什么 《北京条约》包括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它的主要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中英北京条约:确认《天津条约》的有效性;割让九龙半岛给英国;增开天津为通商商埠;增加赔款至800万两;允许传教士租买土地兴建教堂;允许外国商人招聘廉价劳动力。 2、中法英国条约:赔款增加至800万两;归还之前没收的天主教财产;开放大连为通商商埠。 3、中俄北京条约:承认1858年《瑷珲条约》的有效性;割让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规定中俄西段疆界;开放张家口、库伦、喀什噶尔为通商商埠;俄罗斯在库伦、喀什噶尔设立领事馆。 北京条约的历史影响 《北京条约》作为《天津条约》的扩大,在承认《天津条约》有效性的基础上,西方列强对中国进一步进行利益掠夺。 开放多个通商商埠使得西方列强势力获得侵略据点,割让大量土地使得中国领土主权被进一步破坏。 《北京条约》使得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中国底层人民遭受苦难与屈辱,中国的司法以及内河行驶主权被进一步侵犯。
查看全文 -
武昌起义是谁领导的
武昌起义作为辛亥革命的开端,是一场以推翻清朝统治为目的的兵变,武昌革命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那么同学们知道武昌起义是谁领导的吗? 武昌起义是谁领导的 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的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而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的爆发背景 1、思想条件:新式学校的开办开风气之先,科举制的废除以及教育制度的改革使得西学成为教育主要形式,为后来的辛亥革命输送了大批思想进步的人才。 2、社会条件:社会矛盾激化,人民群众进行反抗斗争,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实际上为了加强皇权统治。 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 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引领革命:武昌起义成为了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武昌起义胜利后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 2、初创法治:武昌起义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草案《鄂州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采用三权分立原则的政权根本法。 3、开启共和:武昌起义创建的湖北军政府成为了共和政权的雏形,为辛亥革命的重大胜利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武昌起义引领了辛亥革命,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影响。
查看全文 -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间和影响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一般指的是俄国十月革命,是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那么同学们知道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间和影响是什么吗?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间是什么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间是1917年11月7至8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结果是 俄国临时政府被推翻,苏维埃俄国成立,苏俄内战开始。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主要过程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阶段:“二月革命”及两个政权并存→列宁的《四月提纲》→“七月事变”→粉碎叛乱,革命时机成熟→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其他起义→“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二大”,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影响是什么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从此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致使革命胜利,对帝国主义统治是一个沉重打击,促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对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起到极大的鼓舞作用。
查看全文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的广泛使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后期,不仅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生产力等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还使得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因时而生,那么同学们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的广泛使用吗?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的广泛使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使用,在19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自然科学领域获得巨大成就,1866年发电机的问世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能源基础,1870年各种与电力有关的发明问世,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被称为“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 1、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发生重大变化,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加强,企业之间竞争加剧,一定程度上形成垄断,垄断组织由之应运而生。 2、垄断组织的产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新兴工业如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等的大规模集中生产使得企业规模扩大,垄断组织的出现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致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极大改变,资本主义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为世界霸权与市场的争夺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社会交通趋于便利,人民生活方式改变,活动范围扩大,生产能力随之提高。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使用,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查看全文 -
文艺复兴美术三杰是哪三位
文艺复兴作为一场发生在欧洲14世纪至16世纪的思想解放文化运动,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意在在反对封建的基础上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其中涌现了许多代表人物,那么同学们知道文艺复兴美术三杰是哪三位吗? 文艺复兴的爆发原因 文艺复兴的发生原因可以概括为物质、文化、阶级等多个方面: 1、物质基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为经济繁荣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手工工场与商业城市的发展对教会神学形成一定对立关系。 2、阶级基础: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典籍传到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的壮大为文艺复兴提供了阶级基础。 3、深层原因:教会神学对人民思想进行严格控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引发不满。 文艺复兴美术三杰是哪三位 文艺复兴美术三杰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主要出现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中,绘画艺术趋于成熟由此诞生了这三位代表画家。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代表作例如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等,米开朗基罗制作了著名的雕塑作品《大卫》、壁画作品《圣家族》等等,拉斐尔的代表作例如有《圣母的婚礼》《西斯廷圣母》《雅典学院》等等。 文艺复兴的历史影响 文艺复兴促进了资产阶级早期的资本积累,资本主义工商业从而蓬勃发展,文艺复兴其中对人性的探索与发现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文艺复兴作为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了必要的思想基础,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一定思想准备。
查看全文 -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是哪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参战方主要是英法联军,最终以清政府战败并签订不平等条约为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致使清政府在《南京条约》的基础上进一步丧失大量国土以及主权,那么同学们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是哪年吗?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是哪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1857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以广东官吏到英国商船上捉拿罪犯和一个法国传教士在广西被杀事件为借口举兵侵犯广东,而后是天津与北京。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天津条约》以及加订《北京条约》,其主要内容是: 《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公使进驻北京;外国商船可以自由驶入长江一带通商口岸;外国传教士可以到内地自由传教;确定领事裁判权;承认鸦片合法;赔偿给英国四百万两白银,法国两百万两。 加订《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给英国;允许外国人在中国买卖人口;返还天主教教堂财产,允许传教士租买土地建造教堂;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掠夺与烧毁,是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惨剧,同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祸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敲响了警钟,促进了民族觉醒。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遭受浩劫之后的洋务运动,推动了民族思想的进步,洋务运动中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及引进机器,但是由于多种社会因素,当时无法达到“自强”的目标,使得继续“落后就要挨打”。
查看全文 -
虎门销烟是哪一天开始的
相信很多同学都听说过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事件,虎门销烟是清政府委托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对鸦片进行集中销毁的历史事件,而虎门销烟也成为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那么同学们知道虎门销烟是哪一天开始的吗? 虎门销烟是哪一天开始的 虎门销烟发生在1839年6月3日,一直到6月25日结束,一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 1、外部因素:英国作为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生产力水平在世界上先进,英国为开拓海外市场以及掠夺生产原料,英国将印度的鸦片输往中国,将茶叶、生丝等输往英国,在三角贸易中获利,进行贸易入侵。 2、内部因素:鸦片输入使得中英贸易地位改变,中国白银不断外流的同时鸦片蚕食着国民的身心健康,林则徐上书光绪帝指出鸦片的危害,最后光绪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进行禁烟。 虎门销烟的历史影响 虎门销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鸦片在国内的泛滥,加强了国民对于鸦片有害性的思想认识,唤起国民爱国意识。 另一方面,虎门销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问题,为英国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提供了借口,虎门销烟不仅是中国半殖民化加速进行的标志,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由此可见,虎门销烟一方面对国内环境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但是碍于国际局势以及国内忧患等多个因素,成为了近代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同学们在看待历史问题时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查看全文 -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在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知识分子以及各界人士都曾经展开过爱国救亡活动,而从甲午中日战争与洋务运动的失败中,人们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等方面无法救国,因此戊戌变法应运而生,那么同学们知道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吗? 戊戌变法是什么 戊戌变法开始于1898年6月11日,是在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1、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2、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3、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4、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5、训练新式陆军海军; 6、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1、国内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力量弱小,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掌握实权,根基难以动摇。 戊戌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坚强的组织领导,变法脱离了广大群众,采取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合法”方式,实施措施上存在冒进现象。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得知识分子由维新转向革命,推动国内的思想解放运动,使得民主的思潮进一步传播。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一定的积极与进步意义,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彻底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奠定思想基础。
查看全文 -
戊戌六君子是哪六位
戊戌六君子是发生在百日维新失败后,在戊戌政变中被残忍杀害的六位改良派知识分子,戊戌政变致使持续了百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守旧派势力重新掌握大权,那么同学们知道戊戌六君子是哪六位吗? 戊戌六君子是哪六位 戊戌六君子指的是六位维新志士,分别是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这六位维新志士在戊戌政变后被慈禧太后下诏问斩。 戊戌六君子所处的历史背景 戊戌六君子为戊戌变法事业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而缘由就是戊戌变法中新政的推行。 由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得举国震惊,光绪帝在征求慈禧太后的意见后决定推行新政,实施变法,而光绪帝的一系列举动使得慈禧感到权力受到威胁,而后两人的矛盾逐渐升级,最终慈禧发动血腥政变,囚禁光绪帝的同时重掌大权,废除除京师大学堂以外的新政。 戊戌变法失败的历史影响 戊戌变法尽管以失败告终,仍然作为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思潮,对国民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 戊戌六君子的壮烈牺牲激发了国民的爱国意识与民族意识,虽然戊戌变法最后宣告失败,但是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救亡图存运动,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
查看全文 -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及红军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背景下召开的一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那么同学们知道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 遵义会议的历史背景 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并且在长征初期遭到军事力量的重创,说明了王明的军事路线与想法具有错误的方面,因此广大干部与战士对错误的领导提出该换的要求。 与此同时,为了总结在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领导同志的努力促成下,遵义会议在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 1、遵义会议上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对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指挥进行系统地批判。 2、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和今后在军事上应采取的方针。 3、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等在领导红军长期作战中形成的战略战术基本原则,制定了红军尔后的任务和战略方针。 4、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遵义会议的历史影响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的统治,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路线与方针问题,拯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推动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
查看全文 -
红军长征的原因和意义
红军长征作为一次战略转移行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国工农红军通过两年的转战,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最后到达陕甘苏区,那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红军长征的原因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红军长征的原因 红军长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进行错误指挥,未能粉碎“围剿”,因此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而进行战略转移。 2、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而红军反“围剿”失败,因此被迫进行转移。 红军长征的基本介绍 红军长征过程中总共进行了380多次的战斗,攻占县城多达700多座,其中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牺牲战士平均年龄不到30岁。 在长征过程中一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曾经走过荒草地,翻越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这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的意义 红军长征不仅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还使得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 除此之外,红军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北上抗日的方针,其中对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内领导地位的确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红军长征中战士们历经险阻,从中体现出的长征精神是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长征精神也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引领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查看全文 -
南昌起义历史意义是什么
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8月1日,由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左派联合在江西省南昌市所兴起的起义战争,中国共产党约有22500余人参与,其中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规军事武装力量,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南昌起义历史意义是什么。 南昌起义的历史背景 1927年3月蒋介石集团与汪精卫集团分裂,而南京等地的国民党对不断壮大的共产党所忌惮,大量逮捕并处决共产党人,四一二政变与七一五事变使得中国共产党力量受到损失。 国民党与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进行勾结,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与革命群众,使得国共合作失败。 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南昌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广州起义都极大了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为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浪潮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南昌起义虽然拥有及其深远与重要的历史意义,但是由于在主观指导上缺乏经验,且没有和农民运动相结合以开展土地革命战争,选择了孤军南下广东,因多种因素最后导致失败。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首次独立地领导战争和创立军队,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反对国民政府的开始,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为创建人民军队作出重要贡献。
查看全文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历史局限性
辛亥革命作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一直到1912年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具有及其深远的历史意义,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历史局限性是什么。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翻帝制,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封建皇权被推翻意味着各种依附着封建帝制的制度也被废除,民主气象洋溢在中国社会每个角落。 2、除旧布新,启蒙革命:辛亥革命致使中国社会发生面貌革新,推动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到来。 3、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辛亥革命使得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发展的有利条件,实业集团的开办使得经济力量获得增长,同时无产阶级队伍也在逐步壮大。 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 辛亥革命最终以袁世凯的上台为结果,共和民主并没有在辛亥革命后得到真正实施,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没有得到改变。 除此之外,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资产阶级,其软弱性与妥协性无法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被触动,实质上辛亥革命是不彻底的胜利。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不仅推翻了在中国持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还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民主与共和的理念,强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得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变革。
查看全文 -
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哪一事件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者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进行的自救运动,洋务派通过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以及科学技术试图挽救清朝统治。洋务运动最终并没有使得中国走上富强道路,那么同学们知道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哪一事件吗? 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哪一事件 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是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以及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洋务运动虽然失败,还是作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对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进程。 洋务运动的基本情况 洋务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他们兴起洋务运动的目的主要是希望通过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提升国家力量,从而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但是由于清政府的统治正在面临内忧外患的巨大危机,洋务运动的自强与求富思想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 洋务运动开始于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的建立,不仅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军队,还建立了近代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除此之外还有福州船政局、天津机械制造厂等等。 除此之外洋务运动还兴办轮船、铁路、电报、邮政、采矿、纺织等各种新式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校。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封建传统制度的弊端,洋务运动中守旧人士的反对以及官僚作风的败坏也是很大的消极阻碍因素。
查看全文 -
秋收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秋收起义作为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继南昌起义之后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秋收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秋收起义的背景 1927年,在北伐战争进展顺利的阶段,国民党反动势力开始革命背叛,在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影响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宣告失败。 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在消除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的基础上,决定在湖南、湖北、江西和广东四个省份实行土地革命,通过秋收暴动来对国民党反动势力进行武装反抗。 秋收起义的结果 秋收起义由于敌强我弱、决策失误以及缺乏作战经验等多个因素,起义遭受挫折,而后遇到敌人的伏击,最后以失败告终。 秋收起义的历史意义 秋收起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追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的崭新认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翻身求解放、探求革命新道路的伟大实践。 秋收起义同样也是是中国共产党勇于改正错误的重大举措,开创了根据地建设与发展模式,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主持下,开始了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探索,为日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壮大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查看全文 -
新青年的创办者是谁
新青年诞生于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由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一次“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那么同学们知道新青年的创办者是谁吗? 新青年的创办者是谁 《新青年》的创办者是陈独秀,《新青年》原名为《青年杂志》,是1915年由陈独秀创办的,而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刊载文章,宣扬民主与科学思想,正式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上: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军阀统治使得社会日趋黑暗,反帝反封建任务艰巨。 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步壮大,他们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3、思想上: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封建思想意识的深厚根基会严重阻碍革命的进行。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十分深远,但是同时新文化运动也有一定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工农运动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查看全文 -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及红军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背景下召开的一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那么同学们知道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吗? 遵义会议的内容 1、遵义会议上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对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指挥进行系统地批判。 2、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和今后在军事上应采取的方针。 3、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等在领导红军长期作战中形成的战略战术基本原则,制定了红军尔后的任务和战略方针。 4、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的重要标志。 遵义会议对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进行了集中性的解决,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同时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中国革命得以继续进行。
查看全文 -
秋收起义的主要领导者是谁
秋收起义是发生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地区由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继南昌起义之后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秋收起义的主要领导者是谁。 秋收起义的主要领导者是谁 秋收起义的主要领导者是毛泽东、卢德铭、余洒度。在北伐战争被蒋介石和汪精卫的破坏下宣告失败,并且国民党反动势力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的背景下,共产党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毛泽东主持前委会议,及时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决定,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 秋收起义的结果 秋收起义由于敌强我弱、决策失误以及缺乏作战经验等多个因素,起义遭受挫折,而后遇到敌人的伏击,最后以失败告终。 秋收起义的历史意义 秋收起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追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的崭新认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翻身求解放、探求革命新道路的伟大实践。 秋收起义同样也是是中国共产党勇于改正错误的重大举措,开创了根据地建设与发展模式,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主持下,开始了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探索,为日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壮大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查看全文 -
西安事变发生在几年几月几日
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的一场“兵谏”,那么同学们知道西安事变发生在几年几月几日吗? 西安事变发生在几年几月几日 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所以西安事变又可以称为“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的背景 西安事变的背景主要可以分为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 1、国际上:1935年七月、八月,中材国际召开七大讨论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相关问题;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致电中共中央要求其与蒋介石就共同抗日进行和谈。 2、国内形势:九一八事变使得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进入抗日战争的局部战争阶段;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西安事变的结果 西安事变以1936年12月24日蒋介石签订六项协议,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为结果。 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使得蒋介石停止“安内攘外”的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西安事变的重要成果就是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使得中国长达十年的内战基本结束,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进行一致抗日,对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西安事变为全民族抗战奠定了基础。 西安事变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查看全文 -
北伐战争的意义和结果是什么
北伐战争作为一场发生在1926年至1928年之间的统一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发起的,主力为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完成使得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北伐战争的意义和结果。 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 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主要分为内部和外部两方面: 1、内部:国民党一大会议中国共达成了第一次合作,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为国民革命军的东征创造了条件。 2、外部: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两系,为争夺地盘连年混战,民不聊生,结束封建军阀的统治成为了迫切要求。 北伐战争的结果 北伐战争的结果是张作霖逝世后国民革命军进入北京,而张学良东北易帜,宣布效忠国民政府,北伐战争成功。 北伐战争的意义 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对张作霖的军队造成了重大创伤,加速了中国革命进程。 北伐战争后发生了反革命政变使得北伐战争的胜利果实被窃取,使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建立以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军队,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自此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国民党政权的另一条革命道路。 虽然北伐战争极大了打击了军阀统治,但是北伐战争后国民党派系的矛盾冲突使得新军阀割据的局面产生,并且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的反革命政变使得国共决裂,长达十年的第一次国共内战正式爆发。
查看全文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什么
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的一场“兵谏”,那么同学们知道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什么吗?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什么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内形势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西安事变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进入抗日战争的局部战争阶段,共产国际致电中共中央要求其与蒋介石就共同抗日进行和谈,中国共产党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西安事变的结果 西安事变致使蒋介石签订六项协议,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自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得长达十年的内战基本结束,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 西安事变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查看全文 -
遵义会议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及红军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背景下召开的一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那么同学们知道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 遵义会议的历史背景 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并且在长征初期遭到军事力量的重创,说明了王明的军事路线与想法具有错误的方面,因此广大干部与战士对错误的领导提出该换的要求。 与此同时,为了总结在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领导同志的努力促成下,遵义会议在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 遵义会议上对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指挥进行系统地批判,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等在领导红军长期作战中形成的战略战术基本原则。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的统治,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路线与方针问题,拯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推动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的重要标志。 遵义会议对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进行了集中性的解决,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同时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中国革命得以继续进行。
查看全文 -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后期,不仅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生产力等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还使得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因时而生,那么同学们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吗?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情况 在19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自然科学领域获得巨大成就,1866年发电机的问世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能源基础,1870年各种与电力有关的发明问世,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被称为“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发生重大变化,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加强,企业之间竞争加剧,一定程度上形成垄断,垄断组织由之应运而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进一步掀起对中国的瓜分狂潮,《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工业革命致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从而也催生了中华人民的抗争活动例如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以及辛亥革命等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特别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使其社会面貌发生巨大改变,资本主义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查看全文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和革新,不仅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而且还推动了社会发展的进程,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的60年代,从英国发起,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用机器来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动力机和改良蒸汽机也成为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新能源。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棉纺织业,“飞梭”的发明使得生产纺纱的速度得到飞速发展,紧接着“珍妮纺织机”的发明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螺机”、“水力织布机”等先进机器的出现以及多个工业部门的机械化使得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瓦特发明的“改良蒸汽机”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在机器生产的背景之下,工厂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诞生了,交通运输行业也在机械化时代中得到革新,“汽船”、“蒸汽机车”的相继发明使得大机器生产不断进步,在这其中大英帝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地位,资产阶级通过革命逐渐巩固自身统治。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和标志在上文中已经为同学们解答,不仅加强了世界上各国的联系,还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此同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不仅使得旧制度受到冲击,还推动了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
查看全文 -
北平和平解放时间是什么时候
北平和平解放作为平津战役的尾声,也是解放战争中的重要事件之一,北平守军接受和平改编,使得解放军和平入城,平津战役结束,那么同学们知道北平和平解放时间是什么时候吗? 北平和平解放时间是什么时候 北平和平解放时间是1949年的1月份。 北平和平解放的过程 1945年1月15日天津的国民党守军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歼灭,北平的国民党守军陷于绝境,在1月21日国民党华北剿匪总司令部与解放军代表达成协议,22日傅作义在协议上签字并其25万守军按协议陆续撤出市区,接受解放军改编,31日解放军入城。 北平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 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得平津战役胜利结束,达到了解放军的预期目的,歼灭和改编华北国民党军52万多人,使得华北地区解放。 北平的和平解放中创造的“北平方式”为解放湖南、四川、新疆、云南都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使得文化古都北平免于战火,完整地保存下来,为新中国的定都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
查看全文 -
南昌起义是谁领导的
南昌起义是发生在江西省南昌市所兴起的起义战争,时间为1927年8月1日,那么同学们知道南昌起义是谁领导的吗? 南昌起义是谁领导的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是由周恩来、贺龙、李立三、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的。 南昌起义的爆发背景 1927年3月蒋介石集团与汪精卫集团分裂,而南京等地的国民党对不断壮大的共产党所忌惮,大量逮捕并处决共产党人,四一二政变与七一五事变使得中国共产党力量受到损失。 国民党与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进行勾结,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与革命群众,使得国共合作失败。 南昌起义的历史影响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南昌起义虽然拥有及其深远与重要的历史意义,但是由于在主观指导上缺乏经验,且没有和农民运动相结合以开展土地革命战争,选择了孤军南下广东,因多种因素最后导致失败。 尽管南昌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南昌起义对创建人民军队起到了重要意义,是中国共产党首次独立地领导战争和创立军队,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查看全文 -
西安事变是谁发动的
西安事变是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的一场“兵谏”,那么同学们知道西安事变是谁发动的吗? 西安事变是谁发动的 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最终以1936年12月24日蒋介石签订六项协议,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为结果。 当时中日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进入抗日战争的局部战争阶段,共产国际致电中共中央要求其与蒋介石就共同抗日进行和谈,中国共产党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西安事变的历史影响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内形势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西安事变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西安事变致使蒋介石签订六项协议,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自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得长达十年的内战基本结束,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 西安事变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查看全文 -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有哪些
法国大革命作为一场在1789年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及其君主制,给法国带来了史诗级的变化,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随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法国大革命及其历史影响。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事件与导火线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事件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而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索是1789年三级会议的召开。 法国大革命的发展进程 法国大革命的革命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攻占巴士底狱,雅各宾派领导推翻立宪派统治,吉伦特派取得统治政权,雅各宾派专政,热月党人统治建立临时执政府。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法国大革命作为一个深刻广泛的政治与社会革命,五年的历程体现出人民群众伟大的力量,挽救危机并推进革命,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将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广泛传播。 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以及最彻底的革命,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为各国的革命树立了榜样,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法国大革命不仅给本国的君主专制制度造成了摧毁,还沉重打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社会秩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查看全文 -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罗斯福新政指的是在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个著名的“3R新政”极大缓解了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那么同学们知道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吗?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罗斯福新政围绕的“3R”是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1、对银行以及金融系进行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刺激出口。 2、对工业以及农业政策进行调整,实现“以工代赈”。 3、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与生产。 4、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急救救济署,对特定群体进行补助。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它的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罗斯福新政使得美国经济实现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实施罗斯福新政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局部调整,巩固与发展,借鉴了计划经济的优势,大胆进行改革。 罗斯福新政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使得美国金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时期,延长了美国经济的生命力,使得美国摆脱大萧条。
查看全文 -
南京条约签订的背景及内容是什么
同学们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时候,会接触到几次近代的侵华战争以及不平等条约,那么同学们知道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的背景以及内容是什么吗? 南京条约签订的背景 《南京条约》签订的背景主要分为内部和外部两方面: 1、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使得社会矛盾尖锐,资本主义萌芽正在缓慢发展中,自然经济仍然在抵抗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广州一口通商使得刑事纠纷层出不穷,争端扩大。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大英帝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为开拓海外市场以及获取廉价原材料进一步打动侵略战争,对中国采取鸦片贸易的手段。 南京条约签订的内容 《南京条约》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割地、赔款、开港和关税自主权的丧失,具体如下: 1、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政府。 2、清政府像英国赔偿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处作为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标志着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受到了破坏,清政府的财政负担进一步加重,中国领土的完整性被损害。
查看全文 -
造纸术是谁发明的是哪个朝代的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不仅是古代的创新智慧成果,而且还体现出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人民开拓创新的优良品质。那么同学们知道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谁发明的吗,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造纸术是谁发明的是哪个朝代的 造纸术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即公元前206年已经产生了麻质纤维纸,而在东汉时期蔡伦对造纸术进行了改进,蔡伦使用的原料有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等,利用挫、捣、炒、烘等工艺进行制造。 出土的西汉时期古纸片体现出造纸术的发明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一个技术积累的过程,蔡伦发明了树皮造纸,将造纸原料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破布、渔网、树皮等,造纸工艺进一步精细化发展。 造纸术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造纸术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给文字提供一个良好的载体,在造纸术之前人们使用甲骨、竹简和绢帛等来书写和记载,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使得书写工具得到革新。 造纸术的发明适应了西汉的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纸张便于携带并且取材广泛,造纸术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查看全文 -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和革新,不仅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而且还推动了社会发展的进程,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当时的中国也有深远的历史影响,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归结于英国资产阶级通过殖民统治积累下的巨额资本,在海外贸易的积极发展下,海外市场以及原料产地进一步扩展。除此之外,“圈地运动”使得工场手工业获得飞速发展,逐渐膨胀的市场需求使得生产层面的革命进程进一步加快。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标志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瓦特发明的“改良蒸汽机”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在机器生产的背景之下,工厂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诞生了,交通运输行业也在机械化时代中得到革新,“汽船”、“蒸汽机车”的相继发明使得大机器生产不断进步。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大英帝国,扩张野心日益膨胀,为了满足迫切打开海外市场以及掠夺廉价原材料,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时也催生了洋务运动,统治者为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机器,兴建重工业制造厂,创办新式海军,一定程度上加快近代史进程,可以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有积极与消极的方面,同学们在分析历史问题时需要注意双面性,并且结合其历史背景去理解。
查看全文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意义是什么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作为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的战略性行动,为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对解放战争起到重要的历史作用,那么同学们知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意义是什么吗?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背景 1947年3月国民党进占延安,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采取“蘑菇战术”,利用陕北的险要地势和群众基础与敌军周旋,同时思考如何打破敌人重点进攻,从而转向战略进攻,中央将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定于中原地区,中原地区作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可以直接威胁蒋介石南京政权。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作为解放战争中的一个伟大转折点,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直达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坚固基础,其中的战略决策与作战经验也给毛泽东军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查看全文 -
本草纲目是谁写的哪个朝代的
本草纲目作为古代中国的药物百科全书,在中国历史典籍中占据重要的历史地位,那么同学们知道本草纲目是哪个朝代的谁写的吗? 本草纲目是谁写的哪个朝代的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明代的李时珍,李时珍是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 本草纲目的编写背景 李时珍字东璧,晚号濒湖山人。李时珍收到家庭氛围熏陶,精于研读医书与医药,发现本草一书历代的注解者谬误很多,属于他考古证今并且辨疑订误,广采博收群书,奋发进行编修。 李时珍耗时二十七年,自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在宋代的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的基础上编撰出《本草纲目》五十二卷。 本草纲目的历史影响 《本草纲目》对中国传统医药的分类方法进行了改进,造就格式统一以及叙述科学精密的医药分类,杜宇动物和植物的分类学的发展具有很大意义。 《本草纲目》也纠正了许多前人谬误,将同一种药物的两种名称被误认为两种不同药物的错误进行纠正,在书中加入未记载的新药物,记叙了大量宝贵的医学资料,作为历史价值极高的医学史料在当今被后人所深究。
查看全文 -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和实质是什么
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从商代开始,在西周时期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那么同学们知道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和实质是什么吗?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是什么 1、西周分封制的对象多样,例如有同性王室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先代帝王后裔、边远氏族部落首领等等。 2、周天子在分封制度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3、实现层层分封后,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由于具有土地管理权、行政权和军权,故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西周分封制的实质是什么 西周分封制的实质是通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建立的早期国家政治结构,在保证王室强大的基础上对各诸侯国实现有效控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西周分封制中周天子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开发边远地区,有利于扩大统治范围,并逐步构织出全国的交通网络。 分封制中周天子的至尊权威使得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但是诸侯国的相对独立性使得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现象,长远下来周天子的权力被衰弱,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
查看全文 -
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和影响有哪些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涌现出许多思想家,其政治主张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统治者或者社会中人民的思想,在古代历史上影响深远,其中黄宗羲作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其思想主张也是同学们在历史学科所要学习的,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来学习一下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有哪些。 黄宗羲的人物介绍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博,著作丰富,著有《明儒学案》、《破邪论》、《明文海》、《明夷待访录》等等。 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黄宗羲还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的称号。 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他提倡“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限制君权,设置丞相,明确提出天下是属于人民之天下,应该由人民共同治理,反对宋学的“理在气先”。 黄宗羲思想的影响 黄宗羲所提出的民本思想以及“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有力地对封建专制统治进行批判和抨击,经世致用的思想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黄宗羲对于“重农抑商”思想的批判,对于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具有积极的思想作用,他主张解放力学束缚,他主张的社会变革在当时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他对于历代政治制度的研究和反思也体现出民主主义的重要性。
查看全文 -
日本投降是哪一年哪一天
日本投降是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广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的历史事件,日本投降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那么同学们知道日本投降是哪一年哪一天吗? 日本投降是哪一年哪一天 日本投降指的是1945年8月15日。而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于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 日本投降的历史背景 1、盟国反攻:1942年6月美军在中途岛战役结束后发起大反攻,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 2、中国战区反攻:1945年8月9日共产党由毛泽东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8月10至11日八路军与新四军展开了全面大反攻。 3、日本本土局势:美军对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使得多个城市遭到重创,苏联红军发动八月风暴行动。 日本投降的历史意义 日本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抗日战争作为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成为了中华民族从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抗战胜利不仅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还成为了民族觉醒与团结的重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都获得了巨大发展。 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日本投降同时也标志着日本法西斯的覆灭。
查看全文 -
一战是哪个国家挑起的
一战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发生在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可以被定义为“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那么同学们知道一战是哪个国家挑起的吗? 一战是哪个国家挑起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7月28日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 一战的交战国家双方是谁 第一次世界大战分为同盟国和协约国两方面,同盟国包括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协约国有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美利坚合众国、塞尔维亚王国、比利时王国、罗马尼亚王国、希腊王国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对于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性的,属于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分赃不平衡的帝国主义战争。 一战的基本战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标志是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结束标志是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战争使得欧洲四大帝国被摧毁,欧洲列强的国力下降,美日两国逐渐兴起。 一战的历史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各方都使用了大量现代化战争装备,造成了极大的人员伤亡,给人类带来空前浩劫,给参战国都带来了灾难,使得15亿人口被卷入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不仅摧毁了欧洲四大帝国,还使得英法意等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被削弱。 在一战的战争后期俄国无产阶级去的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对无产阶级革命进程来说具有深远意义,同时促进了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以及殖民地人民的思想觉醒。
查看全文 -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什么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和革新,不仅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而且还推动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其中许多发明家的先进发明都对工业革命进程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什么。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介绍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的60年代,从英国发起,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用机器来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动力机和改良蒸汽机也成为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新能源。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棉纺织业,“飞梭”的发明使得生产纺纱的速度得到飞速发展,紧接着“珍妮纺织机”的发明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螺机”、“水力织布机”等先进机器的出现以及多个工业部门的机械化使得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瓦特发明的“改良蒸汽机”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在机器生产的背景之下,工厂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诞生了。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什么 富尔顿在1803年发明出轮船,在瓦特的支持,在1807年发明出蒸汽机船“克莱蒙脱”号,“克莱蒙脱”号长45米,在1807年8月18日实现历史性的航行,航速为1.61公里每小时。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蒸汽机船,使得交通运输行业在机械化时代中得到革新,大机器生产不断进步,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而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大英帝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开始了殖民扩张道路,一定程度上为中国近代史的鸦片战争埋下伏笔。
查看全文 -
虎门销烟的时间是哪一年
虎门销烟作为中国古代史中发生在清朝道光年间重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同时也是英国政府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和导火索,虎门销烟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历史影响深远,那么同学们知道虎门销烟的时间是哪一年吗? 虎门销烟的时间是哪一年 虎门销烟发生在1839年的6月份,清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对鸦片进行集中销毁,虎门销烟历时23天,从6月3日开始至6月25日结束。 虎门销烟的发生背景 1、国际上:大英帝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大大提升,急需打开新的海外市场进行商品的倾销与廉价原料、劳动力的掠夺,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入侵无法满足列强强大的欲望。 2、国内:鸦片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鸦片蚕食国民健康与意志,与此同时大量财富外流。 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虎门销烟对当时鸦片的泛滥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在社会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禁烟运动使得部分中国人的爱国意识被唤醒,许多有志之士开始将目光放的长远。 虎门销烟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化加速进行的标志,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问题,为英国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提供了借口。
查看全文 -
文艺复兴的背景及影响有哪些
文艺复兴作为一场发生在欧洲14世纪至16世纪的思想解放文化运动,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意于在反对封建的基础上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影响深远,那么同学们知道文艺复兴的背景及影响有哪些吗? 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意大利各城邦中兴起,而后扩展到西欧各国。该运动的历史背景可以分为意大利与欧洲各个国家两方面: 1、意大利:中世界后期的意大利文化环境高度繁荣,15世纪的意大利是欧洲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社会基础。 2、欧洲国家:中世纪教会绝对的权威与严格的等级制度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社会矛盾,资本主义萌芽作为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自由思想运动的兴起是必然的历史趋势。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文艺复兴前三杰是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这三位文艺复兴的先驱者,被称为“文艺复兴三颗巨星”,也称为“文坛三杰”。 文艺复兴后三杰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这三位被称为“美术三杰”,主要出现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中,绘画艺术趋于成熟由此诞生了这三位代表画家。 文艺复兴促进了资产阶级早期的资本积累,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的社会思想条件,作为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了必要的思想基础,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一定思想准备。
查看全文 -
洋务运动的时间和代表人物是什么
洋务运动是以晚清洋务派为代表发起的一场自救运动,洋务派通过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以及科学技术试图挽救清朝统治。那么同学们知道洋务运动的时间和代表人物是什么吗? 洋务运动的时间是什么 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在1861年开始推行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1861年政变后慈禧重用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1894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战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分为中央代表与地方代表,中央代表有恭亲王奕訢、文祥,地方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上文提到的历史人物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采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为指导思想,兴办近代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都是为了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试图通过“自强”、“求富”的相关措施来解决清朝统治面临的内忧外患大危机。 洋务运动尽管由于封建传统制度的弊端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它仍然在中国近代史中发挥着重要且深远的历史影响,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生产力的发展,还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同时也打开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进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中国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准备了最初始的文化条件。
查看全文 -
苏联新经济政策是谁领导的
苏联新经济政策指的是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该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是苏联为向社会主义经济阶段过渡而实行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那么同学们知道苏联新经济政策是谁领导的吗? 苏联新经济政策是谁领导的 苏联新经济政策是列宁领导实行的经济政策,实行该政策的历史背景主要分为以下两方面: 1、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得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立,苏联历经艰苦的国内战争后,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压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该政策在和平时期不再适用,社会群众的不满情绪影响了政治稳定。 苏联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在农业方面,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在工业方面,部分恢复私营经济,规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在贸易方面,允许自由贸易,恢复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在分配方面,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 苏联新经济政策的目的和实质 苏联新经济政策以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为直接目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即公有制。 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苏联新经济政策是实行不仅使得苏联的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到战前的水平,重要的是使得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使得危机迅速消失,生产得到了稳步恢复。
查看全文 -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义和团运动是发生在中国19世纪末的一场农民运动,不仅粉碎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还打击了清政府的黑暗统治,但是这场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农民运动以失败告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原因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原因可以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1、客观原因: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清政府采取假宣战真投降的欺骗手法,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义和团运动,使得义和团处于内外夹攻的境地,最终失败。 2、主观原因:义和团运动的口号为“扶清灭洋”,领导阶级盲目排外,使得忽略了清政府的黑暗统治势力。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1、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使得中华民族这个文明古国得以在这个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掠夺领土的时代中存在下来,中国几千年来的悠久文化得以保存。 2、义和团运动遏制了一场可能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很多,领导阶级为农民阶级,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使得他们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尽管义和团运动最终失败,但是义和团运动深远的历史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
查看全文 -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至18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对封建专制主义、宗教愚昧及特权主义进行了强烈的批判。那么同学们知道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吗? 启蒙运动的基本介绍 启蒙运动作为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以法国为中心,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强调反对愚昧主义,提倡普及文化教育,主张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很多,包括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洛克、霍布斯等等,以下对其中几位的思想主张进行了列举: 1、孟德斯鸠:孟德斯鸠著有《论法的精神》,他的主要思想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主张法律应当体现理性。 2、伏尔泰:主要著作有《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他主张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专制制度,强调自由和平。 3、卢梭:著作有《社会契约论》,他提出社会契约说,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启蒙运动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同时动摇了专制统治,使得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为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专制王朝,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查看全文 -
洋务运动的性质及评价
洋务运动是以晚清洋务派为代表发起的一场自救运动,洋务派通过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以及科学技术试图挽救清朝统治。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洋务运动的性质及评价。 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洋务运动的本质是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清朝统治者为维护统治,力图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提升国家力量,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洋务运动的评价 对于历史事件的评价,应该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入手。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中发挥着重要且深远的历史影响,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生产力的发展,还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同时也打开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洋务运动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促使了国防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最后以失败告终,洋务运动由于传统封建制度的弊端、缺乏完整的计划、主事者见识不足、守旧人士的反对、官僚政风的败坏等多方面原因,只学习技术而没有意识到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根源性弊端,最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查看全文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生产力等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还使得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因时而生,那么同学们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吗?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是什么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后期,主要发生在美、德、英、法、日等国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使用,在19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自然科学领域获得巨大成就,1866年发电机的问世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能源基础,1870年各种与电力有关的发明问世,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被称为“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致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极大改变,资本主义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为世界霸权与市场的争夺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社会交通趋于便利,人民生活方式改变,活动范围扩大,生产能力随之提高。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使用,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查看全文 -
巴黎和会的实质和影响是什么
巴黎和会在1919年1至6月于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共有英国、法国、美国等27个国家参加会议,主要目的为解决一战的战争问题,会议结果最终签订了《凡尔赛和约》。那么同学们知道巴黎和会的实质和影响是什么吗? 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 巴黎和会从会议性质上看,是一场讨论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但是实质上巴黎和会是一场帝国主义分赃会议。 巴黎和会的历史影响 在分析巴黎和会的历史影响时,可以分为对世界以及对中国两方面。 首先对于世界来说:巴黎和会后建立起了被称为凡尔赛体系的国际地区“新秩序”,并且该会议在协调一战参战战胜国家之间的矛盾上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另一方面巴黎和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 1、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以及政府无能点燃了青年学生的怒火,五四运动迅速爆发,这场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巴黎和会所暴露出来的帝国主义国家的真面目,打破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幻想,“废除二十一条”的号角蔓延全国,工人阶级罢工并且参与反帝爱国斗争,五四运动成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巴黎和会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产物,本质是是由帝国主义国家主导,试图重新安排战后世界秩序的回忆,蔓延从根本上解决战后各国的矛盾。
查看全文 -
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有哪些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中国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么同学们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有哪些吗? 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有哪些 《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五个,分别是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在此基础上,《南京条约》还允许英国人居住并设派领事。 南京条约的其他主要内容 除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外,《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还包括了割地、赔款等多方面: 1、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政府 2、清政府像英国赔偿2100万银元。 3、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标志着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南京条约》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使得社会矛盾日渐激化,清政府大力搜刮民脂民膏以弥补因鸦片战争和赔款而带来的财政亏空,加重了底层人民的生活负担,激起民众反抗。 《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直接影响到了中国的经济,使得中国大量白银继续外流,加剧了清廷的财政危机,严重影响了农民生计。
查看全文 -
戊戌变法的影响和评价是什么
在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知识分子以及各界人士都曾经展开过爱国救亡活动,而从甲午中日战争与洋务运动的失败中,人们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等方面无法救国,因此戊戌变法应运而生。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戊戌变法的影响和评价。 戊戌变法是什么 戊戌变法开始于1898年6月11日,是在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 戊戌变法不仅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其中许多新政都具有一定进步意义,例如:建学堂、编练新军、改革法制等等,而且还使得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 戊戌变法由于以失败告终,激起了民众对满清政府的愤恨,同时也推动了不少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 戊戌变法的评价 戊戌变法的结果是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以及封建顽固派的黑暗势力。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一定的积极与进步意义,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彻底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奠定思想基础。
查看全文 -
文艺复兴的实质和影响是什么
文艺复兴作为一场发生在欧洲14世纪至16世纪的思想解放文化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影响深远,那么同学们知道文艺复兴的实质和影响是什么吗? 文艺复兴的实质 文艺复兴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意于在反对封建的基础上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可以概括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中世纪教会绝对的权威与严格的等级制度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社会矛盾,资本主义萌芽作为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自由思想运动的兴起是必然的历史趋势。 文艺复兴代表人物 文艺复兴前三杰是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这三位文艺复兴的先驱者也称为“文坛三杰”,文艺复兴后三杰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这三位被称为“美术三杰”。 文艺复兴的影响 文艺复兴促进了资产阶级早期的资本积累,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的社会思想条件,作为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了必要的思想基础,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一定思想准备。 文艺复兴同时也使得人们从传统的封建神学的束缚中慢慢解放出来,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总体上讲文艺复兴对当时的政治、科学、经济、哲学、神学世界观都产生极大的影响。
查看全文 -
启蒙运动兴起于哪个国家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至18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对封建专制主义、宗教愚昧及特权主义进行了强烈的批判。那么同学们知道启蒙运动兴起于哪个国家吗? 启蒙运动兴起于哪个国家 启蒙运动最初在英国兴起,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还有荷兰、比利时等国,总体上看启蒙运动作为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以法国为中心,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强调反对愚昧主义,提倡普及文化教育,主张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 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 启蒙运动中对人们的思想进行了启迪,使得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为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专制王朝,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启蒙运动的重要成果是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启蒙运动中众多思想家的主张例如“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为后来社会的变革起了推动作用。 除此之外,启蒙运动对近代中国也起到了一定影响,鼓励了近代中国一批仁人志士为改造社会而斗争。
查看全文 -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局限性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作为近代一场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这些爱国先进知识分子不仅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还反对封建文化,那么同学们知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局限性是什么吗?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阶级四个层面进行分析: 1、在政治方面,近代中国受到帝国主义和军阀黑暗统治势力的双重压迫,反帝反封建任务艰巨。 2、在经济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在一战期间不断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 3、在思想文化方面,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4、在阶级方面,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1、将改造国民性作为优先地位,新文化运动没有与工农运动相结合,使其只局限在知识分子群体中,阶级上存在一定局限性。 2、新文化运动没有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任务,回避了对军阀政府的斗争。 3、新文化运动对古典文学的批判和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是古典文化走向没落的开端。 4、新文化运动中倡导批判孔学思想,为的是给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但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没有对中国社会进行有效的改造。 新文化运动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强烈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后来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思想准备。
查看全文 -
师夷长技以制夷出自哪本著作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苦难与屈辱的历史,“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使得中国人民尽管在遭受压迫与侵略的情况下仍然不放弃寻求自强道路,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句话体现出中国知识分子在晚清时代的自强意识,那么同学们知道师夷长技以制夷出自哪本著作吗? 师夷长技以制夷出自哪本著作 “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个主张出自于《海国图志》,《海国图志》这本著作内主要对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进行了综合的介绍,在书中作者详细叙述了世界各地和各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个主张就是该书的中心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 “师夷”的意思就是指向西方学习它们在军事技术上的优势长处,从战舰、火器以及养兵练兵三方面进行学习。“制夷”的意思是抵抗侵略,克敌制胜。“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就是通过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工业技术,达到抵抗西方侵略的目的。 在“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个主张当中,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魏源提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这个主张不仅体现出爱国主义精神,还在晚清时代为中国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路。 “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了洋务运动前期重要的指导思想,后来“师夷长技以制夷”演变成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这种思想转变是一种进步,也是近代中国人寻求国家自强道路的意识启航。
查看全文 -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什么
俄国十月革命即发生在1917年十月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俄国的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社会主义革命,对俄国乃至全世界都带来了深远的历史影响,那么同学们知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什么吗? 十月革命是什么 十月革命是在列宁同志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继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之后所建立的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以及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什么 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曾经评价:“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使得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知识分子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得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希望和前路。十月革命的胜利吸引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目光,从向西方学习转向学习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 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查看全文 -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中一场思想革新运动,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同学们在历史学科中也有相应的学习要求,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随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有哪些。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以及《新青年》杂志。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可以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阶级四个方面,具体如下: 1、政治背景:帝国主义与军阀统治使得近代社会日趋黑暗,反帝反封建任务艰巨。 2、经济背景: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思想文化背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 4、阶级背景: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新文化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得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为五四运动起到了重要的宣传动员作用。
查看全文 -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五四运动作为一场发生在1919年由青年学生所组织的爱国运动,由多个阶层共同参与,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那么同学们知道五四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吗? 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 1、新文化运动使得民主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了中国青年的爱国热情,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中国工商业在一战末期得到巨大发展,工商阶层的社会地位更显重要,工商阶层在五四运动中是重要力量。 3、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的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的初期主要由学生参与,而后演变为全民运动,五四运动使得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这场爱国运动不止影响了社会的发展,还对思想文化,政治发展,社会经济,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查看全文 -
巴黎和会的性质和局限性是什么
巴黎和会在1919年1至6月于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共有英国、法国、美国等27个国家参加会议,主要目的为解决一战的战争问题,会议结果最终签订了《凡尔赛和约》。那么同学们知道巴黎和会的性质和局限性是什么吗? 巴黎和会的性质和局限性 巴黎和会的性质是一场讨论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这场会议的结果是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巴黎和会的局限性 巴黎和会的局限性体现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后各国的矛盾。巴黎和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 1、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以及政府无能点燃了青年学生的怒火,五四运动迅速爆发,这场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巴黎和会所暴露出来的帝国主义国家的真面目,打破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幻想,“废除二十一条”的号角蔓延全国,工人阶级罢工并且参与反帝爱国斗争,五四运动成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巴黎和会实质上是一场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大会,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一般关系与制度,凡尔赛体系的局限性也为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埋下了崩溃的种子。
查看全文 -
戊戌变法的性质和结果是什么
在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知识分子以及各界人士都曾经展开过爱国救亡活动,而从甲午中日战争与洋务运动的失败中,人们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等方面无法救国,因此戊戌变法应运而生,那么同学们知道戊戌变法的性质和结果是什么吗? 戊戌变法是什么 戊戌变法开始于1898年6月11日,是在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的性质和结果 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由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1、国内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力量弱小,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掌握实权,根基难以动摇。 戊戌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坚强的组织领导,变法脱离了广大群众,采取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合法”方式,实施措施上存在冒进现象。 戊戌变法不仅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而且还推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不再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由维新转向革命,除此之外,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使得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
查看全文 -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有哪些
罗斯福新政指的是在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个著名的“3R新政”极大缓解了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那么同学们知道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有哪些吗?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罗斯福新政围绕的“3R”是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1、对银行以及金融系进行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刺激出口。 2、对工业以及农业政策进行调整,实现“以工代赈”。 3、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与生产。 4、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急救救济署,对特定群体进行补助。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有哪些 罗斯福新政避免了美国走向经济大崩溃,通过国家干预经济,推动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方向,为后来参与反法西斯战争建立了良好坚实的基础。 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从而修建的一大批工程项目,对缓解失业困难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刺激了社会经济的复苏,基础设施工程惠及国民经济。 罗斯福新政不仅使得国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从更深远的层面看,通过罗斯福新政的施行,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调整、巩固与发展。
查看全文 -
启蒙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至18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对封建专制主义、宗教愚昧及特权主义进行了强烈的批判。那么同学们知道启蒙运动的影响和意义有哪些吗? 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 启蒙运动作为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以法国为中心,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很多,包括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洛克、霍布斯等等,启蒙运动强调反对愚昧主义,提倡普及文化教育,主张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 启蒙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启蒙运动的影响和意义可以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对西方社会的影响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对西方社会:启蒙运动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专制统治,为法国大革命爆发与推翻专制王朝,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促进近代科技进步,进步思想传播到亚非拉地区,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2、对近代中国:受启蒙运动中思想的影响,戊戌变法爆发,同时中国新出现的一批启蒙学者,翻译并介绍西方启蒙思想,对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启蒙运动中众多学者提倡普及教育,反对愚昧主义,他们从理论上证明了专制制度的不合理,是一场宣扬新的政治思想体系的运动。
查看全文 -
洋务运动的影响及意义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者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进行的自救运动,洋务派通过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以及科学技术试图挽救清朝统治。洋务运动最终并没有使得中国走上富强道路,那么同学们知道洋务运动的影响及意义有哪些吗? 洋务运动的主要措施 1、在“自强”方面,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例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以及天津机械制造厂。 2、在“求富”方面,创办多种新式民用工业例如轮船招商局,推动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3、创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京师同文馆就是中国最早的官式新式学校。 洋务运动的影响及意义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中发挥着重要且深远的历史影响,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生产力的发展,还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同时也打开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洋务运动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促使了国防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作为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化企业,同事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查看全文 -
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五四运动作为一场发生在1919年由青年学生所组织的爱国运动,由多个阶层共同参与,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那么同学们知道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影响分别是什么吗? 五四运动的性质 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场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直接起因为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学生罢课示威,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而后演变为全民罢工,五四运动中北洋军阀释放被捕学生,该运动赢得了初步的胜利,五四运动的结果是打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大门。 五四运动的影响 五四运动这场爱国运动不止影响了社会的发展,还对思想文化,政治发展,社会经济,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中的“抵制日货”行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族产业的发展,五四运动作为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自此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查看全文 -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学过中国近代史的同学们都知道历史上国共合作一共有两次,分别是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而第一次国共合作最后以失败告终,那么同学们知道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分别是什么吗?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什么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在国民党一大中,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重大政策。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具体如下: 1、内部原因:中共政治经验不足,工农运动出现“过火”,导致北伐阵营内部的不满。 2、外部原因: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国情而进行错误指挥,直接套用别国经验搞“党内合作”;蒋介石持有“革命是非专政不行的,一定要一个主义,一个党来专政”等主张。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教训 第一次国共合作给中国共产党的教训十分深刻。革命成败的关键是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必须坚决依靠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重视武装斗争,建立党和人民直接掌握的革命军队。 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该合作使得工农运动得到大力开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了统一和巩固,北方革命运动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查看全文 -
洋务运动的目的和结果是什么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者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进行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那么同学们知道洋务运动的目的和结果是什么吗? 洋务运动的时间是什么 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在1861年开始推行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1861年政变后慈禧重用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洋务运动的目的和结果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运动的结果为失败,894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战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结于传统封建制度的弊端、缺乏完整的计划、主事者见识不足、守旧人士的反对、官僚政风的败坏五个方面。 洋务运动尽管失败了,但是洋务运动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它不仅推动了近代生产力的发展,促使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还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同时也打开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还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国防的近代化。
查看全文 -
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是什么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中国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么同学们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有哪些吗? 南京条约的内容 《南京条约》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割地、赔款、开港和关税自主权的丧失,具体如下: 1、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政府。 2、清政府像英国赔偿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处作为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标志着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南京条约的影响 《南京条约》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使得社会矛盾日渐激化,清政府大力搜刮民脂民膏以弥补因鸦片战争和赔款而带来的财政亏空,加重了底层人民的生活负担,激起民众反抗。 《南京条约》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导致白银外流,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查看全文 -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作为近代一场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这些爱国先进知识分子不仅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还反对封建文化,那么同学们知道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吗?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展开,新文化运动的实质前期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后期则是由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作为主题。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作用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文化运动造成了中国社会范围内的巨大思想解放,属于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沉重打击了封建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2、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3、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尽管在阶级方面存在局限性,没有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任务,但是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查看全文 -
马关条约是什么时候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史是充满苦难与屈辱的,在近代史进程中,中国多次与列强签署了不平等条约,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期间历经了多场战争与条约的签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马关条约是什么时候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马关条约的简单介绍 《马关条约》在性质上属于不平等条约,签订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马关条约》中主要分为割地、赔款、增开商埠港口、允许日本在口岸投资办厂等四大方面。 马关条约是什么时候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马关条约》这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时间为1895年4月17日,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该条约使得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日本获得巨大经济利益,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趋于严重。 《马关条约》作为自《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最惠国待遇使得各帝国主义国家获得了出割地赔款以外的所有特权,进一步对近代中国社会带来危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化进程。
查看全文 -
权利法案是什么时候颁布的
英国《权利法案》作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性文件,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同时也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历史影响,那么同学们知道《权利法案》是什么时候颁布的吗? 权利法案是什么时候颁布的 《权利法案》的颁布时间是1689年10月,其主要目的是限制国王权力。 权利法案的颁布背景 在1660年时,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对反对派进行压制,同时企图恢复国王集权,激化矛盾,因此英国决定以法律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自己的权力。 权利法案的历史意义 《权利法案》不仅为限制国王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保障,还确立了议会的权力。 《权利法案》的颁布使得英国从此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自此国王日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从社会转型的层面看待《权利法案》的颁布,该法案的重要历史意义体现在,《权利法案》使得法律权利代替了君主权力。
查看全文 -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是什么
儒家学派作为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学派,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那么同学们知道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是什么吗? 儒家学派基本介绍 儒家学派在春秋时期为孔子所首创,孔子适当吸收了老子对礼制的部分见解,并且加以吸收、改造和创新,而后儒家在汉武帝时期得到地位的确立,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家从此就成为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正宗,五四运动前后,儒家思想丧失正统思想的地位。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儒家学派历代的代表人物有很多,以下是部分举例: 1、孔子: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他提倡“仁、义、礼”,孔子的思想主张具体可以体现在《论语》当中。 2、孟子:他主张性善论,《孟子》一书中体现了他及其弟子的学说。 3、荀子:继承重礼义的思想,主张性恶论。 4、贾谊:他主张“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还主张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 5、董仲舒:他是儒学阴阳五行化的代表人物,着有《春秋繁露》。 6、韩愈:排斥佛道,提倡儒家道统,为宋明理学张本。 7、周敦颐:作为宋明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提出了太极、理、气、性命等。 8、程颢、程颐:作为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主性即理,然亦重视天道,著有《明道文集》等等。 9、朱熹:作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程颐讲性即理,在工夫论方面倡言格物致知学说,著有《四书集注》等等。 儒家学派历代都有其代表人物,儒家学派的思想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与更新,以适应不同时代的需求。
查看全文 -
日本明治维新时间和内容是什么
近代史历程中多个国家都进行过各式各样的改革运动,明治维新是日本明治时代初期在日本所进行的一系列复兴举措,明治维新也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日本明治维新时间和内容是什么。 日本明治维新时间是什么 日本明治维新是发生在19世纪60至90年代的改革运动,实施时间是1868年1月3日。 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是什么 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主要归纳为以下几项: 1、政治改革: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实现形式上的“四民平等”。 2、文明开化:提倡学习西方的社会文化习惯,翻译西方著作。 3、殖产兴业:引进了西方的近代工业技术,废除原有的土地政策,许可土地买卖,实施新的地税政策,推动工商业发展。 4、大兴教育:发展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义务教育,选派留学生到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留学。 5、军事改革:改革军队编制,陆军参考德国训练,海军参考英国海军编制,实行军国主义。 6、社会司法:兴建新式铁路、公路,仿效西方制度进行国内法律的制定,政府大力鼓励神道教,借助天皇思想维护统治。 日本明治维新使得日本国力逐渐强盛,不仅废除了幕府时代与西方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还使得国家进入近代化,为日本之后的扩张道路奠定了基础。
查看全文 -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新航路开辟指的是在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船队出现在世界的海洋上,寻找新的贸易路线与伙伴,以推动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发展。那么同学们知道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吗? 新航路开辟有哪些 历史上的新航路开辟一般指的是地理大发现,历史上关于新航路开辟的重大事件有以下几个: 1、马可·波罗进行远航探索:用《马可·波罗游记》来详细记录自己的旅程。 2、中国探险家郑和下西洋:郑和一共下西洋七次,他的船队极有可能是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舰队。 3、达伽马的探索:发现了通向印度的新航线,陆上丝绸之路不再是通往东方市场的唯一途径。 4、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什么 1、经济上:“淘金热”以及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使得货币成为衡量社会地位与权力的重要标志。 2、社会上:《马可·波罗游记》为西欧社会带来了东方大陆遍地财富的幻想。 3、科学上: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罗盘针在欧洲普遍使用,造船技术的进步使得欧洲具备远洋航行的条件。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什么 新航路开辟使得世界开始走向整体,资本的原始积累进一步被推动,大陆之间的联系加强,与此同时由于殖民国家在亚非拉地区进行资源的掠夺以及奴隶的贩卖,这些暴行使得部分地区总体落后。 新航路开辟是欧洲大陆的航海家通过远洋探索去发现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这些远航的人们受到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驱使而进行探索,大大扩展了已知世界的范围。
查看全文 -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的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苦难与屈辱的历史,“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使得中国人民尽管在遭受压迫与侵略的情况下仍然不放弃寻求自强道路,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句话体现出中国知识分子在晚清时代的自强意识,那么同学们知道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的吗?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 “师夷”的意思就是指向西方学习它们在军事技术上的优势长处,从战舰、火器以及养兵练兵三方面进行学习。“制夷”的意思是抵抗侵略,克敌制胜。“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就是通过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工业技术,达到抵抗西方侵略的目的。 在“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个主张当中,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魏源提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这个主张不仅体现出爱国主义精神,还在晚清时代为中国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路。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历史意义 “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了洋务运动前期重要的指导思想,后来“师夷长技以制夷”演变成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这种思想转变是一种进步,也是近代中国人寻求国家自强道路的意识启航。 “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实践意义上是洋务运动甚至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等一系列革新运动的先声,历史影响深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查看全文 -
洋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洋务运动的口号。 洋务运动口号 洋务运动总共有两个口号,它们分别是“自强”和“求富”。其中“自强”是洋务运动第一阶段的口号,而“求富”则是洋务运动第二阶段的口号。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开始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创办军事工业,生产轮船、弹药等,分配给军队使用。到了洋务运动的后期,洋务派开始以“求富”为口号,先后创办20多个民用工厂,其本质是带有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 不管是哪个口号,都是为了最终的目的服务的,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都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运动的经验教训 洋务派虽然自我标榜“自强新政”,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当时中国面临的危机,也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从这一点上来讲,洋务运动仍然是失败的。从洋务运动的失败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经验: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地主阶级不可能完成自救。 2、洋务派欲以先进的生产方式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是注定要失败的 3、洋务派所建立的近代工业,受制于封建体制的束缚和侵略势力的压迫,使洋务运动举步维艰,最后导致破产。 以上就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洋务运动在“自强”和“求富”的口号下,推动了近代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查看全文 -
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什么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三大主流宗教,今天小编将带领大家来认识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是什么 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其中基督教是公元1世纪,发源于罗马的巴勒斯坦省。它建立的根基是耶稣基督的诞生、传道、死亡与复活。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 伊斯兰教是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由麦加的古莱什部族人穆罕默德所复兴。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公元前6世纪以前,距今约2500-2600多年。据经文记载,印度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代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部落王子,以净饭王为父、摩诃摩耶为母。 世界其他宗教有哪些 除了世界三大宗教外,比较著名的宗教还有:道教、印度教、犹太教、神道教等。 1、道教是唯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所以又被称为本土宗教。道教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思想,认为道可以修得,修炼的目的是得道成仙。 2、印度教是随着印度封建社会形成,种姓制度发生新变化而出现的,认为每一种生命都有灵魂,会再生或转世,善恶将得到报应,这种轮回周而复始,无始无终。 3、神道教是日本大和民族和琉球族的本土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天皇崇拜等为主,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也赋予各代日本天皇神性。 以上就是世界三大宗教。在善恶意志方面,宗教力量有助于匡正世道人心,确立伦理道德,乃至于发动社会反省、调整舆论风潮等积极之价值。
查看全文 -
鉴真东渡日本是发生在什么时期
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鉴真东渡日本的过程。 鉴真东渡日本的时间 鉴真东渡日本发生在唐朝时期。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他留居日本10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 鉴真东渡日本的过程 在6次东渡日本中,鉴真等人遇到许多挫折。前五次东渡接连失败,而且鉴真因长途跋涉,过度操劳,不幸身染重病,双目失明。但这并没有影响鉴真东渡的决心,终于在第六次时顺利到达了日本。鉴真带去很多佛经和医书到日本。他主持重要佛教仪式,系统讲授佛经,成为日本佛学界的一代宗师。他指导日本医生鉴定药物,传播唐朝的建筑技术和雕塑艺术,设计和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这座以唐代结构佛殿为蓝本建造的寺庙是世界的一颗明珠,保存至今。鉴真死后,其弟子为他制作的坐像。至今仍供奉在寺中,被定为“国宝”。 鉴真东渡日本的意义 鉴真东渡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到东亚地区,对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 以上就是鉴真东渡日本的时间和过程。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查看全文 -
法国启蒙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法国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性质。 法国启蒙运动的性质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伟大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它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这次运动有力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宗教愚昧及特权主义,宣传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 法国启蒙运动的核心 法国启蒙运动以法国为中心,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启蒙运动的倡导者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认为启蒙运动是以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目的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法国启蒙运动的贡献 在法国启蒙运动中,一批先进的、新兴的思想家前赴后继,取得了以下历史成就: 1、对专制制度及其精神堡垒——天主教会展开猛烈抨击; 2、对未来的社会蓝图进行展望和描绘; 3、这场持续近一个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民智,为欧美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4、这场运动传播到世界成为强大社会思潮,为民族解放斗争做了贡献。 以上就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性质。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光明”。当时先进的思想家认为,迄今为止,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为此他们积极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和特权主义,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
查看全文 -
庄子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十分繁荣,并逐渐形成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的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下面我们来学习庄子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物吧。 庄子是什么学派 庄子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学说,将“道”看作世界的本源以及宇宙万物的运行法则。 庄子的思想观点 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自己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庄子之学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字,大多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庄子》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在哲学有较高研究价值。 庄子的主要作品 庄子的主要作品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庄子的作品被编入《庄子》一书。《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由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 以上就是庄子是什么学派代表的回答。总体来说,庄子的文学极具浪漫主义风格,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对后世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最高成就。
查看全文 -
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标志英国着从一个海上帝国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君主立宪制国家。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英国光荣革命的相关知识。 英国光荣革命的时间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这一文件奠定了国王统而不治的宪政基础,国家权力由君主逐渐转移到议会。君主立宪制政体即起源于这次光荣革命。 英国光荣革命的实质 英国光荣革命这次政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间所达成的政治妥协。政变之后,英国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英国光荣革命的意义 1、对英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提供了基础。 2、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3、开启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4、成为了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以上就是英国光荣革命的基本内容。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起来的议会权利超过君主的立宪君主制度以及两党制度等,不仅对英国以后的历史发展,而且对欧美许多国家的政治都发生了重要影响。
查看全文 -
官渡之战时间发生在哪一年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官渡之战时间发生在哪一年。 官渡之战的时间 官渡之战发生与建安五年,也就是公元200年。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其中以袁绍、曹操两大集团势力最为强大。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史称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的结果 经过一年多的对峙,官渡之战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当时的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官渡之战的影响 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以上就是官渡之战发生的时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实力明显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但他却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其取胜之道是值得后人很好地深思的。
查看全文 -
秦始皇的功绩和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秦始皇的功绩和对后世的影响。 秦始皇的功绩 秦始皇的功绩包括:扫灭六国,统一海内;开创帝制,加强中央统治;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行同轮,统一文字、货币等。 1、秦国耗时10年陆续兼并了六国,并由秦王政完成统一大业,进入了君主的帝国时代。 2、秦王嬴政灭六国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自称“始皇帝”。 3、秦始皇废除分封制以后,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县制和官僚制。 4、为了巩固政权,秦始皇还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主要是: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长城、驰道和直道。 秦始皇对后世的影响 秦始皇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为了巩固国家政权,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就是秦始皇的功绩。但是秦始皇苛政虐民,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导致秦朝二世而亡。
查看全文 -
秦朝政治制度的结构和影响是什么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秦朝的政治制度。 秦朝政治制度的结构 1、创皇帝制。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一个以咸阳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国家。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并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 2、中央制度。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即三公九卿制,由皇帝掌握最终决断权。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太尉(负责管理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九卿:卫尉(掌管皇宫保卫)、郎中令(掌管警卫事务)、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廷尉(掌管司法诉讼)、典客(掌管外交事宜)、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宗正(掌管皇室内部事务)、少府(掌管山河湖海税收和制造业)、治粟内史(掌管财政税收)。 3、法律制度。秦始皇采用战国时期法家韩非的建议,以法治国,秦帝国制定的法律十分细密、严苛。 4、郡县制度。在地方设立郡和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 秦朝政治制度的影响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在以后中国社会的历史中,只有修修补补,基本框架不变。 以上就是秦朝政治制度的结构和影响。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秦朝的政治制度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查看全文 -
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独立宣言》是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颠王国独立,并宣明此举正当性之文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点就是独立宣言的内容。 独立宣言的内容 《独立宣言》:痛斥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权、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同时宣告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 《独立宣言》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前言,阐述了宣言的目的。第二部分高度概括了当时资产阶级最激进的政治思想,即自然权利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第三部分历数英国压迫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条条罪状,说明殖民地人民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拿起武器的,力陈独立的合法性和正义性。在宣言的最后一部分,美利坚庄严宣告独立。 独立宣言的背景 独立宣言是一份由托马斯·杰斐逊起草,并由其它13个殖民地代表签署的最初声明美国从英国独立的文件。早在独立前的一百多年间,欧洲启蒙思想就开始在北美传播,为《独立宣言》的发表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欧洲启蒙思想的熏陶下,北美殖民地也产生了自己的启蒙思想家,代表人物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杰斐逊,他们反对奴隶制,主张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 以上就是独立宣言的内容。《独立宣言》的中心思想是宣布美国独立,它深刻地阐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原则,具有反封建的革命进步意义。
查看全文 -
复习阶段的注意事项,关于复习的几点建议
在紧张的复习阶段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和提高复习效率呢?本文列举了一些考前复习的注意事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保持最好的状态。 复习的注意事项 1、复习大致要经历这样三个阶段:首先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将老师上课的内容都梳理清楚;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加强理解和掌握;考前10天,建议再浏览一遍大纲词汇,背一些作文范文,老师强调的部分要引起重视。 2、复习时要坚持每天都要背和练,最好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每天迫使自己进入状态。 3、提高作题速度和准确率,归纳总结一下经典的几大类型题的解题思路。 4、把各章节联系起来复习,融会贯通,按专题进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更科学。 复习的几点建议 有哪些注意事项是复习最忌讳和需要避免的? 1、克服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让坏习惯影响到正常发挥。 2、形成规律的生物钟。学生们一定要注意:要进入标准的朝作晚息,按时起床和睡觉,每日保证8小时健康睡眠,千万不要熬夜,得不偿失。 复习要注意的事项很多,同学们要对照自己身上有哪些事项做得还不够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祝愿大家都能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
查看全文 -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是很多同学都容易忽略的学科,七年级上册历史需要同学们记忆的知识点有很多,因此做好总结整理工作很重要。接下来分享的这篇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同学们预习或者复习都用得上。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了解了西域的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2、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的大秦。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以少胜多的战争 1、巨鹿之战 形势: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 概况:公元前207年,项羽击败秦朝主力军 影响: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 2、官渡之战 背景:东汉末年,北方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生产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概况:公元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的大军。 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赤壁之战 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全国。 概况:公元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 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4、淝水之战 形势: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概况:公元383年,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千古明帝 1、秦始皇的功绩: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采取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交通上车同轨,开灵渠;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 秦朝的暴政使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2、汉武帝的功绩: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增加财政收入;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在对外关系上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加强西域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这些措施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汉武帝是我国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3、北魏孝文帝的功绩: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交融。 改革措施:迁都洛阳;改说汉语;改穿汉服;改用汉姓;鼓励与汉族联姻;用汉制,学汉礼。 评价: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坚持改革,促进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发展。 上文总结整理了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其实不仅仅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初中历史的学习以背诵为主,可能会比较枯燥无聊,希望同学们能坚持下来,先培养自己对学习历史的兴趣,慢慢的就能提高历史水平了。
查看全文 -
中学生增强自制力的5个方法,如何提高自制力
自制力弱的人意志薄弱,做事缺乏恒心,这对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来说是致命的。为了更好地学习,同学们一定要增强自制力。本文提供增强自制力的5个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增强自制力的5个方法 1、制定学习计划。一个有效、可行的学习计划要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时间表等要素,明确自己在某一阶段要完成那些事情,这样就会对自己有所约束,长此以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大提高学习能力。 2、独立作业。独立完成作业有助于培养大家独立思考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为了避免一些学生为了应付老师检查,而去抄袭,这样老师布置作业就没有意义了。 3、从小事做起。坚持每天都去做同一件事情,可以是读一篇课文、练一练字、看几页书这样的小事,但贵在每天都坚持,相信你的自制力会有所提升。 4、控制情绪。自制力的强弱还与情绪有关,因此学好掌控自己的情绪也很重要,用乐观、积极的心态来接受新的事物。 5、心理暗示。通过自己给自己心里暗示,增强完成任务的信心,尤其是当自己开始懈怠的时候,要为自己加油,给自己鼓励。 增强自制力的重要性 其实不管是对学习还是工作、生活,自制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制力是人控制和调节自己思想感情、举止行为的能力,能使我们更好地控制自我,坚定地走向自己的目标。有了自制力,我们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不被轻易地诱惑。一个有着强大自制力的人是很有魅力的,他更容易走向成功,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自制力的培养。 以上这增强自制力的5个方法,期待同学们能用到实处。中学时期是我们培养自制力的最佳时期,同学们可以请家人来监督自己,完成所有学习目标。
查看全文 -
八年级历史上册重点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历史上册重点学习了近代中国百余年的历史发展,主要有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中国近代化两条主线。本文汇总了八年级历史上册重点知识点,以帮助大家学好这一时期的历史。 八年级历史上册重点——列强入侵 1、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原因:根本: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直接: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虎门销毁鸦片,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侵略者:英国。 结果:1842年战败,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地:割香港岛;开放:广州、厦门、上海、福州、宁波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协商:英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 影响: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 原因:根本: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直接:修约被拒。 侵略者:英法(主谋)、美俄(帮凶),火烧圆明园。 结果: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开放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 影响: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 主要战役民族英雄:丰岛海战;平壤战役(左宝贵);黄海海战(邓世昌);辽东战役(徐邦道);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丁汝昌)。 结果: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岛;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赔款: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 侵略者: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奥匈帝国) 结果: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赔4.5亿两白银,本息共计9.8亿两;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八年级历史上册重点——反侵略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 过程:金田起义-开始;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组织;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革命政权;北伐和西征-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天京事变-由盛转衰;安庆陷落-中外势力联合绞杀;天京陷落-失败。 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评价: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积极影响: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消极影响: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农民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2、义和团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失败原因:根本: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观: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八年级历史上册重点——近代化的探索 1、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师夷长技”的主张。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 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堂、筹办海防。 失败的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 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积极: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消极: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898年) 背景: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破产,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重要性。 代表人物: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戊戌六君子) 内容: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员上书言事;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文化上废除八股文、开办新式学堂;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结果: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而失败。失败原因:根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客观:封建顽固势力和西方列强的阻挠;主观:脱离群众,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3、辛亥革命 背景:帝国主义的侵略加重和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准备:1894年,孙中山组织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年,孙中山建立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爆发: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爆发首次胜利的起义 成果:1912年1月1日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作用的重要文件《中国民国临时约法》。 评价: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积极: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族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消极: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制并没有真正实行,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启示: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4、新文化运动(1915年) 背景:政治上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想复辟帝制;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思想上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 口号:民主、科学。 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白话文,建立新文学。 评价: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积极: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是中国人民接受了一场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消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学习了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对八年级历史上册重点知识点有了全面的认识,对中国近代化历程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事实上,学习八年级历史上册重点知识点不仅为了学习,也能让我们更了解我们的国家。
查看全文 -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学习初中历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知识系统化,将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好,才能更好地复习和记忆。下面小编总结归纳了初中历史重点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中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3、西周分封制内容: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 4、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的变法。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土地私有制;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5、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上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思想上焚书坑儒;经济、文化上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度量衡;军事上:修万里长城。 6、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军事上出击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胁;对外交往:开拓了丝绸之路。这些措施使得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7、隋唐科举制度: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8、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的趋势。两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9、“闭关锁国”并非完全断绝对外往来,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10、四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造纸术,这些发明对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 初中历史知识点——中国近代史 1、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 2、鸦片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英国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3、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4、英法联军火烧圆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侵略者放火烧毁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5、《马关条约》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6、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个国家的侵略军攻入北京。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7、《辛丑条约》内容: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影响: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8、19世纪60~90年代,以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 评价:这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但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9、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898年光绪帝按照资产阶级维新派意图,颁布以下便法令: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10、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胜利后,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新文化运动:1915年起,进步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建立《新青年》。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过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12、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评价: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3、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了。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4、北伐战争:1924年5月,国民党在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开始北伐,目的要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了。 15、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27年9月秋收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6、1935年1月遵义会议:集中权利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17、抗日战争:九一八事件:1931年9月18日开始日军侵占东北三省,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1938年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1940年8月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1945年7月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1945年8月15日本宣布投降,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 18、国共内战1946年6月—1949年3月:1945年“双十协定”。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19、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为开国大典做好了准备;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0年抗美援朝。 20、现代化建设:1950-1952年土地改革: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手工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失误: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 初中历史知识点——世界史 1、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 2、14-16世纪文艺复兴: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其实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先驱但丁(长诗《神曲》),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戏剧家莎士比亚(《罗密欧与与朱丽叶》)。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3、新航路的开辟:迪亚士发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达伽马绕过非洲,到达印度;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其实质是殖民掠夺、殖民扩张的侵略活动。 影响:积极: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消极: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1688年):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新贵族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意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加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是世界近代史开始的标志。 5、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华盛顿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发展资本主义。1776年7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美国诞生。美国获得独立,建立了联邦制国家。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6、法国大革命(1789年-1815年)封建专制、等级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统治。 初中历史知识点较多,时间跨度大,涉及的历史人物、事件、地点也很多,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上文总结归纳了初中历史知识点,对大家预习或者复习都很有用,建议大家收藏起来。
查看全文 -
初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小编整理了初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帮助大家理清答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 初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1、表述型选择题有肯定和否定两种,一般考查的是历史概念的相关知识,如果忘记了也可以用排除法、推理法来做。 2、排序型选择题是把打乱了顺序的事件按一定的要求(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排列出正确的顺序。有两种方法,一是自己排好序跟选项对照,二是逐个判断选项是否正确。 3、因果型选择题一定要注意审题,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等。同时也要注意题干和选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时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但是与题意不符。 4、材料型选择题是中考历史选择题中最难的一种,通常会给一小段文字材料,不要被长字数吓到,划出这段话的中心句,联想一下课本中相关的知识进行作答。 初中历史题解题方法 在初中历史非选择题方面有一些解题方法可以帮助我们: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其他) 2、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3、目的、动机:直接(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主要(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根本(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4、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希望大家能学会并应用。
查看全文 -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又叫做土地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下面小编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相关知识点整理成下文,以供参考。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时间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27年至1937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为反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而进行的革命战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背景 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但随着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最终失败。在这种情形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以上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常考的知识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十年也是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的十年,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
查看全文 -
如何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如何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是一个漫长的任务,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好习惯,那么哪些做法有助于我们提高复习效率呢?下面一起了解下吧。 如何提高复习效率 1、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 复习计划要尽量细化,包括一天要学习多长时间,完成什么内容的复习,详细的计划会让你的复习更有目标感,学习也会更加有动力。 2、及时完成计划的学习任务。 制定好复习计划后,必须要极高的执行力,督促自己严格执行。因此复习计划的制定要科学合理、切实可行,最好把每个任务分割成小任务,小任务的快速完成也容易培养成就感。 3、勤做笔记会做笔记。 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养成动手做笔记的好习惯,关键的信息和知识点、有疑问的地方、做错过的题目都可以进行着重标记,也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区分。 提高复习效率的注意事项 1、克服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让坏习惯影响到正常发挥。 2、形成规律的生物钟。学生们一定要注意:要养成按时起床和睡觉的习惯,每日保证8小时健康睡眠,千万不要熬夜,得不偿失。 相信看完这篇文章的同学都能明白如何提高复习效率了。提高复习效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针于焦虑,自我怀疑,效率低下等不同的复习问题,上述几种方法都是可以作为参考的。
查看全文 -
历史的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总结
很多历史老师都用“似易而实难”来形容历史的学习,学不好历史的同学们一定要来看下面这篇历史的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总结。 历史的学习方法总结 学习历史最大的难点在于记忆,但记忆也讲究方法: 1、奇数法记年代,如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反袁斗争和新文化运动、 1917年张勋复辟、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共成立。 2、中外史对比法,如1939-1945年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 3、因果推导法,如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利益,直接原因是虎门销烟。 4、浓缩转化法,如戊戌变法的主张:政治上君主立宪,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 历史的复习方法总结 历史知识点多且零碎,散布在课本的各处,因此很多同学在复习是感到无从下手。要想提高复习的效率,要将知识点总结成知识框架,对所学知识进行专题化复习。此外,历史虽然是已经发生的故事,但仍然和当下的社会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学习之余也要多关注社会热点。 历史的解题技巧总结 1、"看":看清分值,把握得分点,做到心中有数; 2、"找":按照题意,回归课本,找到相关知识点; 3、"规范":答题语言规范化是最容易忽略的问题。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历史的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总结。事实上很多同学在学习历史时是有误区的,为了不作无用功,掌握历史的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对学不好历史的同学们来说至关重要。
查看全文 -
初中历史知识点梳理——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被人们称为三大战役,对中国人民的影响巨大,下面我们一起来走进初中历史知识点梳理——三大战役。 初中历史知识点三大战役的概况 1、辽沈战役 时间:1948年9月—11月 指挥者:林彪、罗荣桓 意义:解放东北全境。 2、淮海战役 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者: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 参战军队: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中心:徐州 意义: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规模最大、战果最丰) 3、平津战役 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参战军队: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意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初中历史知识点三大战役的意义 三大战役的胜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初中历史三大战役的易错点 渡江战役不属于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的时间在1949年4月,在三大战役之后,当时国民党军大部主力已被歼灭,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为解放军继续前进、解放南方各省创造了有利条件。 以上就是三大战役相关历史知识点的梳理和整理,中国近代社会动荡不安,因此我们在学习这段时间的历史时要多整理和总结,提前将容易出现的错误解决掉。
查看全文 -
初中历史易错知识点总结
在学习历史时有一些常见的错误,下面为同学们整理了初中历史易错知识点总结,建议收藏起来慢慢看。 初中历史易错知识点总结 1、中国近代史起止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 《南京条约》中割让的是香港岛而不是香港。 2、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 3、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4、《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一项内容是“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5、《辛丑条约》中,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一项内容是“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6、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没有民主主义。 7、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了。 初中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 1、近现代史上,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三件大事:1840—1842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后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把矛头对准中国。 3、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强大的资本主义制度 4、近代史上推动中国思想解放的重大事件: 戊戌变法:在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人们追求民主科学,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以上就是初中历史易错知识点总结,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要多多总结,并对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加以区别,建议同学们将常错的题目整理进错题本,以此加深印象,警醒自己。
查看全文 -
初中冲刺阶段的五个解题误区
最近许多同学都在对知识点进行复习,但是相比发现同学们在初中冲刺阶段存在五个解题误区,对学习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初中冲刺阶段的五个解题误区 1、只看不动笔。不少同学在做练习时,特别是文科类的题目,觉得看明白了就等于会了,但后来就会发现这些题目自己看到过,但是做起来不是那么熟练,甚至做不出来了。 2、一看不会就立即问人。不耻下问是很好的习惯,但是在问别人之前一定要先经过独立思考,这样我们的解题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3、做题不规范。很多同学在做题时解题思路并不明朗,基本上是想到什么写什么。 4、只做题不归纳。做错了就看一眼答案,做对了直接跳过,这样的做题方式是不可取的,不去思考题目知识点是什么、有什么值得注意的、能不能总结出解题思路,下一次遇到类似的题目还是会出错。 5、盲目做题。初中冲刺阶段做题时一定要有针对性,盲目钻研难题或者一直做同一类型的题目都不能让自己得到进步。 初中冲刺阶段解题的正确方法 希望同学们在避开误区的同时,也可以掌握初中冲刺阶段解题的正确方法。 1、练习规范解法。改掉只求结果不注重过程的不良习惯,在写答案时至少要写出大概的步骤。 2、大量的练习有时候并不一定能让你有所提高,要属于总结同一类型的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并做到举一反三。 3、遇到不会的题目,先试着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看自己能挖掘到多少隐含信息。在请教别人或者看答案之后记得重新独立地再做一遍。 以上提到的初中冲刺阶段的五个解题误区,希望看到的同学都不要再犯了。初中冲刺阶段的时间宝贵,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提高做题的效率,尽量避开学习误区,才能更好地完成复习。
查看全文 -
如何快速记忆历史朝代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朝代是初中阶段很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因此如何快速记忆历史朝代是很多初中生的难点。下面小编分享一个方法,教大家如何快速记忆历史朝代。 如何快速记忆历史朝代 快速记忆历史朝代可以使用口诀来记忆: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口诀中需要清楚的几个要点: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东周分两段”的意思是东周分为两个时期: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两汉指的是西汉和东汉,二晋指的是西晋和东晋;五代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有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前蜀、后蜀、北汉。南朝有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北朝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历史朝代解题技巧 1、审题要审清楚,看清楚题干的限制条件和主体内容再答题,容易混淆的字眼要格外留心,比如“主要目的”和“根本目的”的区别。 2、答题时的文字表达要简洁通顺,字迹要端正清晰,尽量减少涂改。在形式上分段、分点、标序号,把答案要点清晰地标明出来,方便我们检查答案是否全面。 相信看完全文以后,如何快速记忆历史朝代就不会再是大家学习历史的困扰了,其他难记忆的知识点也是一样,可以借助一些窍门来帮助记忆。
查看全文 -
初中历史如何复习,有什么历史学习方法
很多初中生表示历史总是学不好,要背诵的东西太多很容易就又忘了。那么接下来就让小编跟大家讲一讲初中生如何学习历史吧。 初中生如何学习历史 关于初中生如何学习历史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要知道怎么答题: 1、做选择题时审题最关键。审题时注意看一下问题是选择“不对的”还是“正确的”,这些字眼一定要看清。选择题难度不大,很多人丢分是因为审题没有看清楚。 2、做填空题要求基础知识要牢固,另外书写要正确,不能有错别字,特别是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 3、材料题,边做题边读材料,和问题有关的内容要细读。材料题的问题,一句话不只一问,一定要看清楚有几问。比方说这件事发生于何时何地?每一问都算分,不要因为漏掉问题而失分。 4、简答题要尽量避免啰嗦重复,只要把要点简洁、条理清楚地表达出来就行了,字迹要端正,卷面保持整洁。 初中历史如何复习 1、多看课本。课本的编排都是有规律的,所以课本要反复翻看,做到每看到一个知识点就能回想起书中的具体位置以及联想出相关内容。 2、整理笔记。例如整理大事年表,按时间顺序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条理清晰地罗列出来,方便复习和背诵记忆。 3、注意学习历史要纵向联系,就是时间。横向联系,就是课本的排列。空间联系,就是地理位置,地区、国家、城市。 看完全文相信大家对初中生如何学习历史的问题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希望大家不要因为任何原因而轻视任何一门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初中生学好历史还是贵在努力和坚持。
查看全文 -
初中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有哪些
很多初中生觉得自己背诵能力不好,学历史一定很难,那是因为你还没有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下面就让小编跟大家讲一讲初中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吧。 初中生如何学习历史 1、理清时间顺序。时间是我们学习历史千万不能忽略的一个点,历史书的编排基本上也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的,最好找一本笔记本按时间顺序把历史事件写下来,在复习时就更简单易懂了。 2、整理事件经过。每学习一个历史事件要搞清楚前因后果,分析事件发生的背景条件、具体经过以及影响意义等。同一事物要横向去比较在不同时代的不同特点,比如朝代灭亡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以帮助我们记忆。 3、多做练习题。有一些同学觉得文科不用做题,这实在是个大误区。文科同样需要通过习题来巩固知识和锻炼解题思路,因此一定要多做习题,并把自己的答案写下来与标准答案比对。 初中历史的解题技巧 1、审题要审清楚,看清楚题干的限制条件和主体内容再答题,容易混淆的字眼要格外留心,比如“主要目的”和“根本目的”的区别。 2、答题时的文字表达要简洁通顺,字迹要端正清晰,尽量减少涂改。在形式上分段、分点、标序号,把答案要点清晰地标明出来,方便我们检查答案是否全面。 以上就是初中生学习历史时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除此之外,初中生想要学好历史还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行。
查看全文 -
初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有哪些
选择题是很多同学的薄弱项,如果想要快速提高历史水平,先要掌握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1、表述型选择题有肯定和否定两种,一般考查的是历史概念的相关知识,如果忘记了也可以用排除法、推理法来做。 2、排序型选择题是把打乱了顺序的事件按一定的要求(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排列出正确的顺序。这类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有两种,一是自己排好序跟选项对照,二是逐个判断选项是否正确。 3、因果型选择题一定要注意审题,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等。同时也要注意题干和选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时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但是与题意不符。 4、材料型选择题是历史选择题中最难的一种,通常会给一小段文字材料,不要被长字数吓到,划出这段话的中心句,联想一下课本中相关的知识进行作答。 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1、合理利用答题时间。答题时,尽量按照试卷的顺序来,避免漏题。但如果遇到实在不会做的题,可以做个小记号,跳过它先做别的,等完成了其他题目再回过头来思考一下。 2、注意答题规范。这是初中历史答题技巧中最简单也是最容易被忽略掉的一点。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不写错别字;二要保持卷面整洁。在组织语言时可以分点作答,并标明序号。 3、作答完毕之后要细心再检查一遍,查看有没有遗漏的题目,不确定的问题再认真想一想,实在不会的题目也尽量不要空着,能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掌握以上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在提高历史水平,同学们还是要多通过习题来巩固,千万不要因为历史是文科而不重视练习。
查看全文 -
初中生如何快速提升历史水平,如何学好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的学习难度不会很大,很多初中生学不好历史是因为没有掌握好方法。下面就让小编跟大家讲讲初中生如何快速提高历史水平吧。 初中生如何快速提升历史 1、选择题。选择题主要检查的都是基础知识点,难度比较低,所以解题的精髓在于快速而准确地找出题目给出的关键信息,从而判断出答案。要注意的是审题要认真仔细,对于有图片或表格的选择题,要特别留意时间和数据等重要信息。 2、材料题。材料题通常会给出一大段文字材料,为了不浪费过多时间,要学会抓住关键句和重要信息,帮助自己快速锁定答案。 3、简答题。适合出简答题的内容在复习的时候可以重点加强一下,先理解再背诵会事半功倍。 4、主观题。主观题是比较开放的题目,没有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条理清晰,字迹端正,立足所学的知识,写出自己的见解。 初中生如何学好初中历史 要想快速提高历史水平,首先要从课本下手。课本上的知识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对象,在复习阶段要做到对课本内容滚瓜烂熟,并建立起知识框架,把知识点联系起来。 其次要注重课堂效率,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及时复习,并做好笔记。有的同学喜欢把笔记整理成一本单独的笔记本,有的喜欢记在书里,这两种方法没有高下之分,适合自己就好。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生如何快速提高历史水平的学习方法。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对待学习,做好充分的复习,相信你的初中历史水平是可以稳步提升的。
查看全文 -
初中历史答题技巧有哪些
很多初中生的历史水平一直提不上去,原因有二:一是基础知识不扎实,二是没有掌握好技巧,初中历史答题技巧可以帮助我们。那么你知道初中历史答题技巧有哪些吗? 初中历史答题技巧 1、作答完毕之后要细心再检查一遍,查看有没有遗漏的题目,不确定的问题再认真想一想,实在不会的题目也尽量不要空着,能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2、先易后难。如果遇到实在不会做的题,可以做个小记号,跳过它先做别的,等完成了其他题目再回过头来思考一下。 3、注意答题规范。这是初中历史答题技巧中最简单也是最容易被忽略掉的一点。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不写错别字;二要保持卷面整洁。在组织语言时可以分点作答,并标明序号。 初中历史答题方法 在初中历史答题时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答题: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其他) 2、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3、目的、动机:直接(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主要(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根本(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4、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历史答题技巧。在初中的学习阶段,掌握初中历史答题技巧和巩固基础知识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历史。
查看全文 -
初中生高效复习攻略,如何复习效率高
学习不仅是知识与能力的较量,同时也是心理素质、考法与技巧的比拼。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小编将初中生高效复习攻略分享如下。 初中生高效复习攻略 当复习备考工作进入关键的冲刺阶段,是努力提升的关键时期,也是能否走好至关重要的最后一步。初中生高效复习攻略需要包含以下几点:扎实的基础知识、适当的解题方法、良好的考试心态,要做好这些才能在解题时发挥最佳水平。 初中生生高效复习方法 1、重视基础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掌握单一的知识点对解决综合型题目的实际意义不大,我们要做到的是将大大小小的知识点梳理成一个知识框架,由浅入深地学习,既方便学习记忆,也有助于解题。 2、重视综合能力的锻炼。大部分题目对综合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建议大家多做一些综合题来锻炼的自己对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能力。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不要挑战太高难度的题目,不仅没效果还会打击自信心。 这份初中生高效复习攻略送给所有学子们。在努力学习的道路上,我们要时刻保持自信心,永远不要对自己失望,相信只要掌握高效的复习方法并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获得胜利。
查看全文 -
元朝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元朝统治者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下面我们来学习元朝行省制度的影响。 元朝行省制度的内容 1、中央: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枢密院掌管军事,御史台负责监察。 2、地方:行中书省(行省或省)-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管辖11个行省(即岭北行省、辽阳行省、河南江北行省、陕西行省、四川行省、甘肃行省、云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湖广行省)。行省设丞相一人,掌管全省军政大事。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3、在中央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4、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元朝行省制度的影响 行省制的确立,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元代的行省制度虽然与唐宋以来汉族社会日益强化的中央集权观念确实有很大的抵触,但它作为元代社会发展的产物,还是起到了它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的目的,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同时也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以上就是元朝行省制度的内容和影响。行省一词,源于金朝。金国因地方上战争的需要,设行尚书省以分任军民之事。元朝领土地域面积扩大,为了管辖更多不同民族,实行行省制度是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最有效的途径。
查看全文 -
唐太宗的年号和历史功绩是什么
唐太宗是指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唐太宗励精图治开疆拓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唐太宗的年号和功绩吧。 唐太宗的年号 “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的年号,自贞观元年(627年)正月至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十二月共计23年。 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唐太宗励精图治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在位期间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当时年号为“贞观”,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 以上就是唐太宗的年号和历史功绩。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649年7月10日),太宗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查看全文 -
反法西斯同盟主要国家有哪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反抗法西斯国家的暴政,一些国家成立了反法西斯同盟,为赢取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我们来学习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国家。 反法西斯同盟主要国家 反法西斯同盟主要国家有:英国、美国、苏联、中国;其他盟国包括:法国、 波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南斯拉夫、埃塞俄比亚、希腊、挪威、土耳其、荷兰、比利时等。到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加入同盟的共达52个国家。 反法西斯同盟成立时间 1942年1月1日,英美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的签署和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同时也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强调战胜共同敌人的重要性;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作战,与盟国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将在战胜法西斯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可加入本宣言。 反法西斯同盟的意义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变化,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它团结了可能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法西斯侵略势力,对于最后战胜法西斯国家了起了决定性作用。 以上就是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成员国。反法西斯防卫墙是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冷战关系的产物。
查看全文 -
明朝建立时间是什么时候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由汉族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传十六帝,共计276年。下面我们主要来学习明朝建立的时间。 明朝建立时间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南京)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定都于南京。 明朝建立背景 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残暴无道,导致农民起义爆发。1351年红巾军起义爆发,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参加了起义军并屡立战功,采纳了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南京)即皇帝位,国号大明,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攻打大都(即北京),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 明朝的政治制度 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大量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 以上就是明朝建立的时间。1644年李自成建国大顺,三月,李自成率军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关,最后攻克北京。崇祯在煤山自缢,明朝灭亡。
查看全文 -
红军长征路线是什么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下面我们来学习红军长征路线。 红军长征路线 中央红军长征经过了共11个省。 1、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自1934年10月11日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7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级行政区,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2、红二方面军长征路线:自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历时11个月,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级行政区,行程约一万六千里。 3、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自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8个月,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级行政区,行程共八千余里。 4、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自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历时10个月,途经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省级行政区,行程近万里。 红军长征的背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以上就是红军长征路线。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它不仅锤炼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军队,还培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查看全文 -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南京条约》于1842年8月29日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下面我们来学习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南京条约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国: 1、割让香港岛; 2、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 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 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 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 南京条约的签订 十八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前期,中国满清王朝已处于衰乱中,而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一个拥有大批的新企业、雄厚的资金、广大的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强国。对外,急于开拓更大市场和获取更多工业原料的英国进一步发动侵略战争。1840年6月,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史称“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失利之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以上就是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英国通过中英南京条约掠夺了大量的资源,但英方仍不满足于《南京条约》,尤其是谋求进一步增加通商口岸,1856年(咸丰六年),终于借亚罗号事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查看全文 -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1925年6月14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决定将原大元帅大本营改组为国民政府。后成立了广州国民政府,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广州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 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 广州国民政府,于1925年7月1日在广州成立,当时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它采用委员制取代大元帅府的一长制,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张静江等16人为委员。汪精卫、胡汉民、谭延闿、许崇智、林森为常务委员。汪精卫任主席。下设财政、军事、外交等部。聘鲍罗廷为高等顾问。 广州国民政府的贡献 广州国民政府以“履行孙中山遗嘱,对外废除不平等条约,消灭帝国主义势力;对内开展国民革命运动,消灭军阀势力”为职责。为此,广州国民政府积极整顿内部,实现了军政、民政和财政的统一。随后在广州国民政府的领导下,国民革命军通过第二次东征、南征,先后消灭陈炯明、邓本殷为首地方割据军阀势力,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为北伐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广州国民政府的结束 1926年11月8日, 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把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迁往武汉。1926年12月5日,国民党中央正式宣布中央党部和政府停止在广州办公,各机关工作人员分批前往武汉;广州国民政府的历史使命随之结束。 以上就是广州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武汉国民政府是广州国民政府的延续,武汉国民政府在一段时间内与南京国民政府相对立。宁汉合流后南京国民政府成为中国国民党政权,1928年东北易帜后成为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
查看全文 -
最早的指南针被称作什么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距今有非常久远的历史。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最早的指南针被称作什么以及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最早的指南针 目前所知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发现山上的一种石头具有吸铁的神奇特性,并发现一种长条的石头能指南北,他们管这种石头叫做磁石。古代的能工巧匠把磁石打磨凿雕成一个勺形,磁石的南极(S极)磨成长柄,放在青铜制成的光滑如镜的底盘上,再铸上方向性的刻纹。这个磁勺在底盘上停止转动时,勺柄指的方向就是正南,勺口指的方向就是正北,这就是我国祖先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叫做司南。 指南针的改进 指南针的发明应当是在一个很漫长的时间中,慢慢地改进的结果,而不同时期的形式,应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司南的体积相对较大,不方便随身携带,因此中国人又不断进行改进,其中就包括我们比较熟悉罗盘。为了使用方便,读数容易,加上磁偏角的发现,对指南针的使用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方家首先将磁针与分度盘相配合,创制了新一代指南针——罗盘。时至今日,部分地区还在使用古制的罗盘。 以上就是关于最早的指南针的内容。中国的指南针先后经由陆水两路西传,曾给人类的文明的进程带来重大的影响。
查看全文 -
虎门销烟事件的历史背景
虎门销烟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下面我们来学习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 虎门销烟的时间 虎门销烟发生在1839年的6月份,清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对鸦片进行集中销毁,虎门销烟历时23天,从6月3日开始至6月25日结束。 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 在中国闭关锁国期间,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尤其是英国在完成工业革命后,实力大增,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然而中国在与外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英国资产阶级向中国输入鸦片。由于鸦片输入的急剧增加,中英两国的贸易地位完全改变。由于鸦片大量输入而引起的白银不断外流,已开始扰乱清王朝的国库和货币的流通,使清朝的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更为严重的是鸦片的泛滥极大地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如任其发展下去,必将使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清朝大臣林则徐洞悉了鸦片的危害,并上书道光帝。最终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1838年12月31日)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关防,全国禁止吸烟。 以上就是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
查看全文 -
北伐战争时间发生在什么时候
北伐战争是指在中国国民党领导下,打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大军阀的作战部署。下面我们来了解北伐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北伐战争开始时间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经过两年多的斗争,广东革命政权得到统一和巩固,全国工农革命运动空前高涨,为北伐战争奠定了政治、经济、军事和群众基础。在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推动下,广东革命政府决定出师北伐。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在广州东校场举行,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宣告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北伐战争结束时间 1928年12月29日北伐结束后, 南京国民政府正式统治全中国,成为中国在国际上唯一代表政权。但实际上,国民政府内外仍有不同势力割据,造成日后发生中原大战等连串内斗冲突。 北伐战争的评价 北伐军将士英勇奋战,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北伐战争的辉煌战果。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面临崩溃。但是,北伐的胜利进军,并未能扼制革命阵营的危机。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北伐战争所取得的胜利果实被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窃取。 总结起来就是,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7月9日,结束于1928年12月29日。北伐战争后国民党派系的矛盾冲突使得新军阀割据的局面产生,并且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的反革命政变使得国共决裂,长达十年的第一次国共内战正式爆发。
查看全文 -
武昌起义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影响极为重大的事件之一。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武昌起义的时间吧。 武昌起义时间 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武昌起义的起因 保路运动亦称“铁路风潮”。1911年(宣统三年)5月,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激起湘、鄂、粤、川等省人民的强烈反对,掀起了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会,推举立宪党人蒲殿俊、罗纶为正副会长,以“破约保路”为宗旨,参加者数以十万计。清政府下令镇压。激起四川人民更大愤怒,将各处电线捣毁,沿途设卡,断绝官府来往文书。1911年荣县独立,荣县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成为武昌起义的先声。 武昌起义的影响 武昌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以上就是武昌起义的时间、起因和影响。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辛亥革命。武汉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查看全文 -
开国大典的时间和意义是什么
开国大典是指在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开国大典的时间。 开国大典的时间 开国大典的具体时间是从1949年10月1日15:00直到21:00才结束。 开国大典的主要流程 1、前期准备: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949年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2、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3、升旗之后,毛泽东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紧接着举行了规模浩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庆祝活动到当天晚上9点多钟结束。 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以上就是开国大典的时间和意义。开国大典的时间之所以选在下午3点,是因为当时国民党的空军图谋破坏开国大典,为了对付国民党空军,需要在下午举行,这样国民党飞机就来不及在天黑前返回了。
查看全文 -
中美联合公报发表的时间和内容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中美交往的大门重新打开。随后两国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美联合公报的时间 中美双方于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 中美联合公报的内容 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双方声明: 1、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 2、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 3、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4、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 5、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 中美联合公报的意义 美国在联合公报中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中美两国关于两国关系以及我国台湾问题的重要历史文件,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原则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政治基础。 以上就是中美联合公报的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是指导中美关系的根本原则。
查看全文 -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中国的起止时间
南京国民政府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时期的最高行政机关,统辖全国各地的中央政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起止时间。 南京国民政府的时间 1927年4月18日~1948年5月20日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中国的时间,一共存在了22年。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是以蒋介石为核心的中国国民党建立的,宁汉合流后成为中国国民党政权,1928年东北易帜后成为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至此,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得到国际承认、代表中国的合法的中央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北洋军阀势力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南京国民政府的功绩 统一中国后,南京中央政府展开了一系列恢复国民经济措施,包括建设重工业,发展民生,修筑大量公路、铁路。建造各类金属矿产,国防物资,开展科学技术,重视教育,大力发展国有企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教育、行政、司法趋向统一,达到近代较高水平。但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名义上为统一的中央政府,实际上难以在全国推行其政令、军令。并且抛弃孙中山三大革命政策,发出:《秘字第一号命令》,通缉共产党首要,继续“清党”,成为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 以上就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时间。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无视全国人民对和平、民主的要求和停战协定,于1946年6月发动全面内战。经过将近4年的激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彻底歼灭了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军事力量。
查看全文 -
明治维新发生在什么时间
日本的明治维新十分有意义,因为它是当时亚洲一众推行改革的国家之中,少数成功改革的国家。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明治维新的基本内容。 明治维新的时间 明治维新是指日本在19世纪60-90年代的一场改革运动,由于当时日本处于明治天皇统治时期,因此将其称为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基本内容 1、政治改革: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强制实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政策,将日本划分为3府72县,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且天皇一切权力集于一身。 2、文明开化:社会文化方面,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历制上则停用阴历,改用太阳历计日。 3、殖产兴业: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设立工部省管理工商业;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许可土地买卖,实施新的地税政策;统一货币,设立日本银行;撤消工商业界的行会制度和垄断组织,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4、教育方面:设立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发展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义务教育,进行军国主义思想灌输,为日后的对外扩张铺路。 5、军事改革:改革军队编制,颁布征兵令,实行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 以上就是明治维新的时间和基本内容。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然而,明治维新后,日本出现了极端民族主义和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查看全文 -
香港澳门回归具有什么意义
在祖国发展的历程中,有诸多事迹让我们感动,激动乃至狂欢,其中香港澳门的回归不仅使祖国领土完整,更是对我国拥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来学习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 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不仅使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而且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怀抱,中国人民洗血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澳门的回归,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这是旧中国的政府不能也不敢解决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 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 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 香港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澳门回归祖国是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葡萄牙共和国结束统治澳门。 这是继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后,中华民族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又一盛事。 以上就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香港和澳门回归后,我们党制定的“一国两制”方针,顺应了时代潮流和历史趋势,把握了民族根本利益和国家核心利益,体现了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尊重人民愿望的精神。
查看全文 -
十月革命时间发生在什么时候
俄国十月革命,又称红色十月、十月起义、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或布尔什维克革命。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十月革命的时间。 十月革命的时间 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1917年俄国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以列宁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因发生在俄历(儒略历)1917年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故称“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过程 十月革命的大概进程可以概括为:“二月革命”及两个政权并存→列宁的《四月提纲》→“七月事变”→粉碎叛乱,革命时机成熟→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其他起义→“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二大”,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推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经历近30年的浴血奋战,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3、在不断建设新中国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渐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以上就是十月革命的时间。十月革命也结束了资本主义独占天下的局面,并为之后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查看全文 -
香港和澳门回归时间是什么时候
晚晴时期,由于清政府的落后,我国被西方列强侵占了大片的疆土。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综合实力日益强盛,终于迎来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下面我们来学习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 香港回归时间 香港回归的时间是1997年7月1日。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后来英国又以武力逼迫占领了香港全境。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澳门回归时间 澳门回归的时间是1999年12月20日。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战败。葡萄牙趁机占领了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后又与清政府签订《中葡友好通商条约》,确认葡萄牙可长驻澳门管理,从此占领澳门一百多年。1985年5月,中国与葡萄牙决定就澳门问题在北京进行谈判。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以上就是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过程。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不仅使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而且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查看全文 -
印刷术的发明者是谁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地区,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印刷术的发明。 印刷术的发明者 印刷术是由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宋仁宗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的铅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印刷术的发明过程 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播。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随着印刷品种和数量的急剧增长,雕版印刷术逐渐不适用。到了北宋仁宗庆历元年至八年间,一位名叫毕昇的劳动者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制版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可以说,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不仅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也给了人们很多提示,后来在这一基础上,印刷术不断进步。 印刷术的发明意义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饱含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以上就是印刷术的发明者。印刷术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查看全文 -
戊戌变法的起止时间是什么时候
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下面我们来学习戊戌变法的时间。 戊戌变法开始时间 戊戌变法开始的时间是1898年6月11日。 晚晴时期由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机严重,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主张开始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标志着变法正式开始。 戊戌变法失败时间 戊戌变法失败的时间是1898年9月21日。 但是由于主导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触犯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将光绪帝囚禁,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逃出中国,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被杀害,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外,全部都被废止。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 戊戌变法的时长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至1898年9月21日,一共只经历了103天,因此戊戌变法也被叫做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等,。戊戌变法作为近代中国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虽然被慈禧太后扼杀了,但也为13年之后爆发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 以上就是戊戌变法的时间。 戊戌变法的失败让更多的有志之士意识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的。
查看全文 -
丝绸之路起点是哪个地方
古代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丝绸之路的起点具体是在那个地方吧。 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汉朝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丝绸之路全长七千多公里,由长安向西延伸,经河西走廊,一路连通中亚地区和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等国家。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连接首都长安和中亚、西亚以及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最初是用来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被命名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有全州、番禺(今广州)、明州(今宁波)、扬州、登州(今蓬莱)、刘家港等。中国海上丝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其中主要以南海为中心。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1913年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海上丝路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以上就是两条丝绸之路的起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丝绸之路成为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查看全文 -
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19世纪,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为了掠夺生产资料和开拓海外市场,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前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今天我们来学习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对中国最大最深刻的影响莫过于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1、政治上:使得中国损失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由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激化了阶级矛盾,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负担。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在美、俄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包括: 1、政治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外国公使驻京进一步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与控制。 2、经济上:外国列强将倾销商品的范围扩大到中国内地,掠夺廉价原材料以及劳动力,中国经济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 3、领土上:再次割地使得损失了更多的领土与主权。 以上就是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应该铭记耻辱,才能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查看全文 -
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闭关锁国政策,是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是典型的孤立主义。今天我们来学习晚晴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内容。 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内容 1、对来华的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场所、行动范围、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 2、建立公行制度,限制对外贸易。 3、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4、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做出严格的限制。 5、外商在华只能雇用翻译和买办,不能雇人向内地传递信件。中国人不准向外商借贷资本。条规还规定要加强河防,监视外国船舶的活动。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1、正面影响:闭关锁国政策从一定程度上打击和限制了猖獗的海上走私以及海盗行为,对沿海地区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2、负面影响:闭关锁国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使得中国和世界脱轨,慢慢地落后于世界。 以上就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内容。闭关锁国政策并不能保护好国家的主权,因此我们必须从中吸取教训,坚持对外开发,不断吸收世界各种先进技术思想。
查看全文 -
二战爆发时间和原因是什么
二战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二十世纪中期,是历史上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二战爆发的时间和原因。 二战爆发时间 二战发生的时间为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大战,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经济损失达5万多亿美元,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二战爆发原因 1、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一战后,英,法经济衰退,德国则利用英,法,美的矛盾,依靠美国扶植,经济再度超过英,法。经济矛盾。 2、直接原因:1929年10月股票市场的崩溃和银行的挤兑风潮,使美国经济陷入绝境,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西方国家大萧条所带来的动乱,使法西斯主义恶性发展。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各种矛盾空前激化,法西斯势力崛起,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以上就是二战爆发的时间和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查看全文 -
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和影响是什么
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一种人才选拔形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被废弃。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和影响。 科举制度废除时间 科举制度是1904年1月废除的。 1901年9月清廷实行“新政”后,各地封疆大吏纷纷上奏,重提改革科举,恢复经济特科,1903年,张之洞、袁世凯等会奏渐停科举,1904年1月,清廷正式批准减额减停科举的奏章。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科举取士与学校教育实现了彻底分离。 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 科举制度在1905年被废除的根本原因是科举制不能满足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此外还有以下客观原因: 1、经济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举制已经不适应经济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政治上,清朝末期统治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科举制以失去了为封建王朝服务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得统治。 3、文化上,西方文化的传入,使得民主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呼唤改革。 科举制度废除的影响 1、捣毁了封建官僚制度的基础 2、极大地冲击儒家学说灌输在国民头脑中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3、开启了中国现代教育,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4、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社会与思想基础,极大地推进新文化的传播 以上就是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原因和影响。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
查看全文 -
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古代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今天我们来学习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海上丝绸之路是什么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1913年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海上丝路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有全州、番禺(今广州)、明州(今宁波)、扬州、登州(今蓬莱)、刘家港等。中国海上丝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其中主要以南海为中心。 南海航线,又称南海丝绸之路,起点主要是广州和泉州。先秦时期,岭南先民在南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开辟了以陶瓷为纽带的交易圈。明朝时郑和下西洋更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南海丝路从中国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海航线,也叫“东方海上丝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在胶东半岛开辟了“循海岸水行”直通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直至东南亚的黄金通道。唐代,山东半岛和江浙沿海的中韩日海上贸易逐渐兴起。宋代,宁波成为中韩日海上贸易的主要港口。 以上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
查看全文 -
两次世界大战的时间和起因是什么
20世纪上半期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空前的灾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时间和起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和起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是1914年7月28日到1918年11月11日。战争起因: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和起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是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1929年10月股票市场的崩溃和银行的挤兑风潮,使美国经济陷入绝境,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西方国家大萧条所带来的动乱,使法西斯主义恶性发展。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各种矛盾空前激化,法西斯势力崛起,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启示 战争对人类而言是一场空前的浩劫,不仅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灾难。因此我们应该热爱和平、反对战争,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纠纷。 以上就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时间的起因。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和世界未来的发展,使和平、进步思想深入人心,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题。
查看全文 -
解放战争时间和历史影响是什么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一场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决战。下面我们主要来学习解放战争的时间和历史影响。 解放战争的时间 解放战争是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 1947年7月,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接着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1949年4月,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1949年10月1日,在解放军向全国进军途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到1950年6月,残存在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被全部歼灭,仅有少量逃往台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解放军完成了解放全国大陆和近海岛屿的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第二次国共内战胜利,统一了中国大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解放战争的影响 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大陆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影响。 以上就是解放战争时间和历史影响。从世界层面来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给全世界被压迫被奴役的民族和人民以巨大的鼓舞。
查看全文 -
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藏族是中国境内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与其他许多民族—样,在伟大祖国的创造与发展过程中,尽了自己的光荣的责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 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 1951年的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西藏和平解放的背景 长期以来,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领主专政制度,其代表人物是达赖喇嘛等宗教上层人士。比欧洲中世纪的制度还要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已经在雪域高原上延续了上千年。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藏地方与中国其他地方一样进入那段灾难深重的岁月。反帝爱国,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选择,也是西藏民族的必然选择。经过许多斗争和工作,挫败了美英等阻挠谈判的阴谋,西藏最终迎来了和平解放。 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1、西藏和平解放17条协议的签订,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中国西藏的妄想,维护了祖国统一,巩固了国防。 2、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人民废除反动农奴制度、彻底翻身作主人奠定了基础,为迅速发展西藏工农业生产,提高西藏人民生活水平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3、西藏和平解放,还挫败了美国试图将西藏作为亚洲反社会主义阵营的一个基地的计划,对于巩固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政权,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斗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以上就是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和意义。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也是西藏地方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
查看全文 -
土地革命战争的革命意义
土地革命战争一般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国共十年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下面我们来学习土地革命战争的革命意义。 土地革命战争的时间 土地革命战争是指中国在1927年-1937年间,由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性政权发动的战争,此战争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结束。 土地革命战争的背景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后与汪精卫武汉政府合并“宁汉合流”,对共产党人进行“清共”和屠杀。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行为吓倒,而是创建红军,开辟农村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同年10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府,建立地方武装,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的意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指挥员,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的战略战术,为实现全国抗战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土地革命战争的历史意义。这十年中,党在指导思想上虽然几度犯过“左”的错误,但终于依靠自己的力量纠正错误,汲取教训,实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实现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把中国革命推向了新的阶段。
查看全文 -
苏联成立时间和解体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
苏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5个权利平等的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并奉行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政策,由苏联共产党执政。下面我们来了解苏联成立和解体的过程。 苏联成立时间 1917年3月,俄罗斯帝国爆发二月革命,导致沙皇下台,俄罗斯帝国解体。十月革命后,俄国境内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或自治共和国,在社会建设时期,各苏维埃共和国的共产党提出了联盟。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首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大会通过了苏联成立条约。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4个加盟共和国。大会通过的联盟条约规定,联盟苏维埃代表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苏联人民委员会为执行机关。 苏联解体时间 改革最终导致了苏联社会的思想混乱,各加盟共和国政府纷纷脱离苏联而独立。1991年8月24日,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宣布独立,苏联开始走向解体。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自行解散,标志着苏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从法律和现实中正式结束其存在。苏联解体后分裂为十五个国家,且大部分经济及军事力量由最大加盟国俄罗斯联邦继承。 苏联前身是苏维埃俄国,于1922年12月30日成立,1991年12月26日解体,一共存在了69年。苏联解体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发生的重大事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历史经验。
查看全文 -
新航路的开辟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新航路是指在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的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新航路的开辟绝非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还有一定的宗教根源和思想根源。 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 十四世纪至十五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对财富的追求,对黄金的渴望,航海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播天主教的热情,使得欧洲上层分子急切的想绕过地中海东部,另外开辟一条航路通往印度和中国,从亚洲直接获得大量奢侈商品。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积极影响: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开阔了眼界,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一起,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互相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2、消极影响:欧洲国家走上殖民扩张道路,殖民掠夺和侵略活动造成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落后。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 历经迪亚士,麦哲伦,哥伦布,达伽马等人的探索后,最终找到了通往亚洲的通道。新航路的开辟体现了冒险进取的精神,是全球化的开端。
查看全文 -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文艺复兴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 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因此,文艺复兴运动的本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影响 1、文艺复兴是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2、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人民的觉醒,开启现代化征程,同时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做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准备。 3、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和准备。 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 1、文学三杰: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其代表作为《神曲》;乔万尼·薄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代表作《十日谈》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彼特拉克是近代诗歌的创始人,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美术三杰: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美术家、雕塑家,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拉斐尔·桑西,意大利画家;米开朗基罗,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 以上小编概括了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文艺复兴运动在传播过程中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在传播后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物质享受和奢靡泛滥,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查看全文 -
唐朝建立时间和灭亡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
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大、国力最强、历时最长的王朝之一,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唐朝建立时间和灭亡时间。 唐朝建立时间 唐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618年。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今西安)称帝建立唐朝。626年,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唐高宗以后武则天一度以周代唐,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国号。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军力强盛、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 唐朝灭亡时间 唐朝灭亡的时间是公元907年。 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趁唐朝政治腐败、军事空虚之机,和史思明发动叛乱,次年十二月叛军攻入东都洛阳,唐玄宗率众逃至成都,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历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后国势复振,末期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 以上就是唐朝建立时间以及唐朝灭亡时间。唐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朝接纳各国交流学习,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诗、书、画、乐等方面涌现出大量名家。
查看全文 -
明朝灭亡时间和清朝建立时间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是由满族人在远东建立的朝代,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下面我们来了解明朝灭亡和清朝建立的时间。 明朝灭亡的时间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 明朝灭亡的原因 明中期之后时常发生农民起事,崇祯时期朝政混乱与官员贪污腐化;与后金的战争带来大量辽饷的需求以及清兵的掠夺;以及因为气候变冷,农业减产带来全国性饥荒等等,这些因素都加重了明朝百姓的负担。1627年,陕西澄城饥民暴动,拉开明末民变的序幕,随后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事,最后发展成雄踞陕西、河南的李自成与先后占领湖广、四川的张献忠。1644年李自成建国大顺,三月,李自成率军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关,最后攻克北京。崇祯在煤山自缢,明朝灭亡。 清朝建立时间 1636年,汉满蒙三族共呈劝进表,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入关后20年时间里,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 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完成全国统一。 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凯诱使清帝溥仪逊位,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以上就是明朝灭亡时间和清朝建立时间。有一些同学可能会有误解,认为明朝是被清兵灭亡的,其实不是,明朝覆灭是由于李自成等人的农民起义,而非清兵。
查看全文 -
抗美援朝时间是什么时候
2020年10月23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下面我们主要来学习的就是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 抗美援朝开始的时间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美国乘朝鲜内战之机,悍然出兵朝鲜,此后不断轰炸中朝边境的中国城镇和乡村,使中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毛泽东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抗美援朝结束的时间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在历时将近三年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队伍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53年7月,双方签订了《朝鲜停战协议》,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以上就是抗美援朝时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同时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查看全文 -
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都有谁
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儒家学说主张的“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伦理观念。鸦片战争爆发后,封建传统政治思想也遭遇挑战,其中维新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早期维新思想。 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1、康有为(1858年—1927年),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2、严复(1854年—1921年),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 、新法家代表人,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3、梁启超(1873年—1929年),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4、杨深秀,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5、刘光第(1859年—1898年),维新变法时期重要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清末维新派的著名爱国诗人。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生存受到威胁,封建传统政治思想也遭遇挑战。维新思想发端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维新思想,在甲午战争后蓬勃发展,并掀起了一场变法维新政治运动。他们从洋务派中发展出来,超越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路,由学习西方的“船坚利炮”发展到政治层面,积极主张变法维新和君主立宪,但遇到了失败。清末民初,维新派转向保守而渐趋沉默,最后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之时,退出了历史舞台。 以上就是早期维新思想的发展进程。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反映了正在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种政治思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查看全文 -
第一届世博会举办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世博会的全称叫做“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下面我们来了解第一届世博会的相关内容。 第一届世博会的时间 世界博览会的雏形为7世纪的中国隋代杨广在观风行殿上举行的“万国博览会”。最早的现代博览会是由英国于1851年在水晶宫举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 第一届世博会的地点 1851年5月1日,世界上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召开。在23个星期的展览期间,有630万人进行了参观,14000件展出品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第一届世博会的意义 这次世界博览会不仅是一次“眼花缭乱,丰富多彩”的陈列,而且开创了今后数十年的自由贸易的先驱,向人类预示了工业化生产时代的到来,所有的展品均代表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的无限想象力。因此伦敦博览会被确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博会。水晶宫博览会成为二十世纪科学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它的成功使以后的世界博览会与奥林匹克运动会一样成为全球规模的盛会,世界博览会因此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以上就是第一届世博会的相关信息。世博会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
查看全文 -
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
19世纪工业革命传到美国,美国经济迅速发展,但由于南北双方奉行的政策不同,分歧逐渐增大,最后演变为一场战争,史称美国南北战争。 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 1、南北战争摧毁了奴隶制,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但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2、南北战争中工业革命带来了军事上的巨大进步,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推动了美国历史上的进步。 3、在美国建国以来的历史上,南北战争是唯一一次内战。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实行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美国南北战争的时间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一场规模最大的内战,参战双方为北方美利坚合众国和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1861年4月12日 至 1865年4月9日,战争以南方联盟炮击萨姆特要塞为起点,最终以北方联邦胜利告终。 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索 1860年林肯成功当为美国总统,是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导火索。在此之前,双方在土地、市场、黑奴制的存废等问题上矛盾尖锐,林肯当选总统引发了长期积累起来的政治危机。 以上就是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南北战争给当时的欧洲观察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卡尔·马克思说,南北战争代表了军事史上绝无仅有的重大意义战争:具有极伟大的、世界历史性的、进步的和革命的意义。
查看全文 -
五四运动时间以及导火索是什么
五四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对中国近代具有重大的意义。下面我们来学习五四运动的时间和导火索。 五四运动的时间 五四运动时间是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是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进一步加深了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事件起因是这样的: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准备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消息传开后北京学生和教育界群情激愤,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等多种形式暴力对抗政府,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 五四运动的口号 五四运动主要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还有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等。 这就是五四运动时间和导火索。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查看全文 -
中国的五个经济特区分别是什么
创办经济特区,是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重大步骤。那么,你知道五个经济特区分别是什么吗? 五个经济特区是什么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1988年4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是我们常提起的五个经济特区。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霍尔果斯、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因此严格来说,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共有7个经济特区。 五个经济特区的历史意义 经济特区的设置标志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经济特区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 以上就是五个经济特区的基本内容。此外我国还开辟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中国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发展。
查看全文 -
中英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下面我们来学习中英南京条约的历史影响。 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产生的历史影响有: 1、社会性质上,《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政治上,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社会的阶级矛盾考试发生变化。 3、经济上,中国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开始逐渐解体,中国经济也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 《南京条约》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国: 1、割让香港岛; 2、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 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 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 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 中英南京条约的后续 然后英国通过中英南京条约掠夺了大量的资源,但英方仍不满足于《南京条约》,尤其是谋求进一步增加通商口岸,1856年(咸丰六年),终于借亚罗号事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以上就是中英南京条约的对中国的影响。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也意味着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查看全文 -
联合国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是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中产生的,反映了世界人民痛恨战争、渴望世界和平的强烈愿望,是联合国组织的精髓所在。下面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联合国的宗旨 联合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宪章》的第一条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并促进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联合国的基本原则 为实现联合国的宗旨,宪章第二条又规定了联合国组织及其会员国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它们是: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互不侵略和领土完整原则,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和平共处的原则。 联合国的主要构成 联合国共有6大机构,即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此外,联合国还设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劳工组织、粮食与农业组织、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万国邮政联盟、国际电信联盟、气象组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专业机构作为辅助机构。 以上就是联合国的宗旨和基本原则。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大常任理事国有:美利坚合众国、俄罗斯联邦、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法兰西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查看全文 -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什么局面开始形成
国共合作宣言又称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这一宣言的发布对中国的命运有很大的影响。下面我们来了解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什么局面开始形成?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指出团结御侮的必要,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也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国共合作宣言的历史背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由于日军的侵略直接威胁到蒋介石集团的政权和利益,危害美英在中国的利益,国民政府被迫对日作战。1937年9月22日,中央通讯社以《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为题发表中共在1937年7月15日提交的宣言。 国共合作宣言的内容 1937年7月15日,周恩来向蒋介石提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宣言中提出发动全民族抗战、实现民权政治、改善人民生活等主张。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查看全文 -
人民解放战争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解放战争,是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下面我们来学习人民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 人民解放战争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是战略防御阶段,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在美国的大力支持下,进攻我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国、共两党的军队在中原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人民解放战争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是战略进攻阶段,1947年7月,解放军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刘邓12万大军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接着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人民解放战争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是大决战阶段,1948年9月16日粟裕华东野战军发动济南战役,标志战略决战开始,之后三大战役,夺取革命政权。1949年4月,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1949年10月1日,在解放军向全国进军途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解放军完成了解放全国大陆和近海岛屿的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第二次国共内战胜利,统一了中国大陆。 以上就是人民解放战争所经历的三个阶段。人民解放战争是一场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决战,中国人民解放军用劣势装备战胜了拥有优势装备的强大敌人,取得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
查看全文 -
改革开放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一项正确的决策,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天我们主要来了解改革开放的时间和标志。 改革开放的时间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 改革开放的进程 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南方谈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 这就是改革开放的时间和标志。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查看全文 -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时间和原因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虽然商品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要地位。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自然经济解体的时间 自然经济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我国的自然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满足自身消费为主的小规模农业经济。鸦片战争前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中国自然经济的大规模迅速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以后。甲午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又进一步解体。 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1、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凭借一系列政治经济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使得中国自经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3、本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也给予了自然经济一定的打击。 4、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小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生产规模狭小,分工和协作不发达,生产的发展,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都受到了根本的限制,终究抵挡不住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强有力的进攻。这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内部根源。 以上就是自然经济解体的时间和原因。自然经济是存在于市场范围较小时期的一种经济形态,因此其逐渐解体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查看全文 -
三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标志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共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工业革命,对后世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接下来我们主要来了解三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标志和意义。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法国和美国等国家。1765年“珍妮纺织机“的发明,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在这次革命中,资产阶级迅速壮大起来,逐渐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后期,主要发生在美、德、英、法、日等国家。期间出现了许多重大发明,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交通更加便利快捷,人际交流更加方便。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由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条件下,主要是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人类社会的三次工业革命,每一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
查看全文 -
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马关条约是中国签订的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那么,同学们知道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吗? 马关条约的时间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条约内容如下: 1、中国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4、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5、承认朝鲜独立。 马关条约的影响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与此同时,条约也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的斗争更加激烈,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以上就是马关条约签订的具体时间。马关条约签订后,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其历史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查看全文 -
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秦末农民战争又称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大陆对秦朝末年群雄并起的称谓,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那么,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呢? 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秦末农民战争的发生是由秦朝残酷的剥削压迫引起的。 秦朝时候,人民的负担很沉重。农民被迫把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交给政府作赋税。除此之外,他们还负担非常繁重的兵役和徭役。地主阶级的残酷统治,使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极端贫困,阶级矛盾日趋激化。 秦末农民起义的过程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900余人被征发去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遇大雨误期,根据秦朝法律,戍卒误期到达目的地的一律处死。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发动反秦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史称“大泽乡起义”。在起义过程中各地纷纷响应,其中属项羽和刘邦领导的两支军力最强,刘邦最终攻破咸阳推翻秦王朝。 秦末农民起义的影响 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打击了地主阶级,迫使汉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首创精神,树立榜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对汉初“布衣将相”有很大的影响。 以上就是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秦末农民起义所表现的革命首创精神和英雄气概,鼓舞了后世千千万万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
查看全文 -
辛丑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
《辛丑条约》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失权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有着极为严重的危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辛丑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 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 1900年英、美、法、德、俄、日、意、奥八国联军,借镇压义和团之名发动侵华战争,腐朽的清政府在战争中一败涂地后寻求和谈,并最终于1901年9月7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9.8亿两。 2、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4、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质的组织,保护外国人的安全,惩办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 5、总理衙门必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辛丑条约的严重危害 列强勒索了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衰败;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中国的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设置特殊性质的使馆区,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开始凌驾于清政府之上。改变清政府外交机构的地位,更加强了列强向中国勒索、发号施令的权利;严厉“惩凶”以及为德公使建立牌坊等,极大地损害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企图永远奴役中国人民。 因此说,《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沉,从而给中国人民带来空前灾难的不平等条约。
查看全文 -
三大改造的起止时间是什么时候
三大改造,即中国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下面我们来学习三大改造的起止时间。 三大改造的开始时间 1953年6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二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迈开了步伐。 三大改造的完成 从1953年下半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3年多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以上就是三大改造的起止时间。三大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但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查看全文 -
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和地位
《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下面我们来学习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 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 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是一篇对国王汉谟拉比的赞美诗。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意在调解自由民之间的财产占有、继承、转让、租赁、借贷、雇佣等多种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汉谟拉比法典典型地体现了古东方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特点。 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 汉谟拉比法典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较为完整地继承了两河流域原有的法律精华,使其发展到完善地步。它公开确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并对各种法律关系作了比较全面的规定。其内容对后世立法具有重大影响,不仅被后起的古代西亚国家继续适用,而且还通过希伯来法对西方法律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以上就是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和地位。汉谟拉比法典的原文刻在一段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亚洲展览馆。
查看全文 -
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个国家
四大文明古国,是关于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统称。那么四大文明古国具体是指哪些国家呢?下面小编将带大家走进四大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 四大文明古国是指大河流域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大陆文明,分别是古巴比伦(位于西亚,今伊拉克)、古埃及(位于北非,今埃及)、古印度(位于南亚,地域范围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和中国(位于东亚,今中华人民共和国)。但遗憾的是,除中国之外,其他三个文明古国的文化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了,只留下一些历史痕迹。 四大文明古国的诞生 四大文明古国,实际上对应着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分别是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这四个大型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四大古文明国度都是典型的大河文明,在某个区位的庞大水系把人们联系起来,巨大的人口基数围绕着纵横万里的河流,在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的古典时代,这就是文明古国产生的一个基本要求。 以上就是四大文明古国的基本内容。四大古文明的意义并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后来诸多文明的发源地,对其所在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
查看全文 -
欧盟成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欧盟的全称为:欧洲联盟,是指欧洲部分国家的经济、政治共同体,对欧洲、世界格局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下面我们来了解欧盟成立时间。 欧盟成立时间 欧盟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创始成员国有6个,分别为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现拥有27个会员国。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2012年,欧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欧盟成立的意义 欧盟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经济集团,它不但是经济实体,也是政治实体,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合作内容囊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 1、对欧洲: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利益;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对世界: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2、对中国:欧盟的关税、规则、壁垒,包括手续都是统一的,中国如进入其中一国,也就进入了欧盟各国,减少了入关和流通成本。同时,欧盟各领域都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这对中国不利。政治上,中、欧在国际上能更多地进行合作,有效地牵制单边主义。 关于欧盟成立时间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半个世纪的欧洲一体化表明,团结就是力量。
查看全文 -
巴黎公社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巴黎公社革命是指在1871年3月18日到5月28日期间短暂地统治巴黎的政府,下面我们来学习巴黎公社革命的性质和意义。 巴黎公社革命的性质 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暴力直接夺取城市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是用革命的动力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后建立起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学说,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上写下了光辉、伟大而悲壮的一页。 巴黎公社革命的意义 尽管最终以失败结束,但历史功绩不可磨灭,作为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暴力直接夺取城市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巴黎公社运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学说; 3、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以上就是巴黎公社革命的性质和意义。诚然,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所限,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和大发展的时期,发生于资本主义大工业初期阶段的这次无产阶级起义无法实现科学社会主义。但是,作为一次壮举,它带给我们以教育和反思。
查看全文 -
中日甲午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
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侵略政策,并于1894年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呢? 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 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在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1、对中国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首先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清朝洋务运动的失败,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其次签订了《马关条约》这一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主权沦丧,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2、对日本的影响:日本从中国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具备了与西方列强相提并论的资本;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扩张,开始了东亚地区新一轮的争霸。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
查看全文 -
淮海战役的时间是哪一年
三大战役是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下面我们主要来学习淮海战役的时间。 淮海战役的时间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是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淮海战役共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 第二阶段: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12个师; 第三阶段:1949年1月6日至10日,华东野战军对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 淮海战役的历史意义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也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二个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以上就是关于淮海战役的基本内容。三大战役的胜利,歼灭了国军的精锐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查看全文 -
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和意义是什么
中华民国是中国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中国的国家名称和年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和意义。 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后,1912年1月中华民国正式建立。当时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力主政中国,北洋政府分崩离析后政局动荡不安,孙中山南下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建立黄埔军校并促成国共合作。 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 中华民国的建立,对20世纪初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1、政治上,中华民国的成立宣布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 2、经济上,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里有了显著的增大,无产阶级队伍也日益壮大。 3、民族关系上,中华民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各民族间的平等。 4、文化教育上,民主共和的观念占据了人民的大脑,封建帝制的思想被逐步抛弃。 关于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和意义已经为大家整理完毕了。1949年后因国共内战失利,中华民国被中国共产党所领导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代替。
查看全文 -
西欧封建制度形成过程及特点
西欧封建制度与中国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特点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有所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西欧封建制度形成过程及特点。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根源,包括了三个主要的因素:罗马文明、日尔曼传统以及基督教的影响。 1、西欧封建社会早期,土地是主要财富。国王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这些人成为诸侯。诸侯又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较小的封建主,小封建主再向下分封。这样的层层分封,就形成了不同等级的封建主。 2、政教冲突从5~6世纪开始,西欧的教会势力迅速增长。罗马天主教会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教会同样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自己的教阶制度,最高的是教皇,下面有大教主、主教等。教皇既是宗教首领,又是拥有世俗权力的一国之君,有时候教权凌驾于君主的主权之上。 3、11~12世纪,欧洲各地的城市普遍重新兴起。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等早期的资产阶级,后面逐渐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可见其发展极不平衡,政治发展曲折艰难,国家长期四分分裂,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很晚才出现。中古早期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推行采邑改革,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封建等级制度,其特点是以土地为中心层层分封,封主封臣之间形成严格的契约(合同)关系。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 以上就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过程以及政治特点。在西欧封建制度下,王权是有限的,封建主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互相制约,具有契约性质。
查看全文 -
三大战役的时间顺序是什么
解放战争期间,通过三大战役,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那么,有同学们了解过三大战役的时间顺序是什么吗? 三大战役时间顺序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场战略性战役。三大战役按照时间排序依次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三大战役的具体时间 1、辽沈战役 时间:1948年9月—11月 指挥者:林彪、罗荣桓 意义:解放东北全境。 2、淮海战役 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者: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 参战军队: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中心:徐州 意义: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规模最大、战果最丰) 3、平津战役 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参战军队: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意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以上就是三大战役的时间顺序。同学们要注意的是,渡江战役并不属于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时间在1949年4月,在三大战役之后,当时国民党军大部主力已被歼灭,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为解放军继续前进、解放南方各省创造了有利条件。
查看全文 -
抗美援朝精神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过程
2020年10月23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下面我们主要来学习的就是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 抗美援朝精神的出现 1950年6月,美国乘朝鲜内战之机,悍然出兵朝鲜,此后不断轰炸中朝边境的中国城镇和乡村,使中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毛泽东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抗美援朝精神的主要内容 一、弘扬和光大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弘扬和光大了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三、弘扬和光大了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弘扬和光大了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 抗美援朝精神的意义 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以上就是抗美援朝精神的主要内容。在新时代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查看全文 -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下面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会议上肯定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同时也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最危机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从此,中国革命就在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引下走上了胜利发展的道路。 以上就是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历史意义。现在的遵义会议会址原为黔军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修建于30年代初。
查看全文 -
1935年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可以说是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中国革命。下面我们来具体学习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1、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屡遭挫折的红军从此有了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保证。 2、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红军力量遭受的严重损失,红军占领遵义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会址原为黔军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修建于30年代初。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 遵义会议是在紧急的战争形势下召开的,在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同时,也集中地讨论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并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制定了一条全新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 以上就是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相信同学们不难看出,遵义会议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查看全文 -
中日马关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危害。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中日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中日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马关条约》使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巨额的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无力偿还,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3、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4、允许侵略者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给中国民众带来了新的经济压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日马关条约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另外,日本为了对抗俄国,湔雪三国干涉之耻,一方面提出“卧薪尝胆”的口号,重新开启十年扩军计划;另一方面促成了“英日同盟”的形成,开始了东亚地区新一轮的争霸。 以上就是中日马关条约对中日两国的影响。《马关条约》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其历史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查看全文 -
百日维新的时间持续了多久
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百日维新起止的时间。 百日维新开始的时间 清朝末年,由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机严重,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变法。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百日维新结束的时间 因为戊戌变法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标志着百日维新的失败。 百日维新持续的时间 戊戌变法从6月11日开始,到9月21日便结束,只持续了103天,因此也叫做百日维新。 以上就是百日维新持续的时间。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查看全文 -
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我国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那么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呢? 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 两弹一星最初指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两弹”中的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合称核弹,另一弹指早期研发的导弹。后来两弹一星指导弹、核弹、人造卫星。 两弹一星的时间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是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 我们要学习两弹一星功臣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这一伟大精神,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 以上就是两弹一星的具体内容。简单来说,两弹一星是对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的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统称,并没有明确具体指哪颗弹和卫星。
查看全文 -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时间是哪一年
亚太经合组织全称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1989年11月,那么有同学知道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时间是哪一年吗?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时间 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目前该组织共有21个成员经济体: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墨西哥、马来西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新加坡、中国台北、泰国、美国、俄罗斯和越南。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意义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意义: 1、有利于中国把握全球经济合作的最新发展形势,因势利导地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做出规划。 2、有利于促进中国产品的出口,为中国企业创造一个更好的、更加稳定和开放的外部环境。 3、有利于中国学习其他成员经济管理体制中的先进经验,完善自身的市场体制建设。 4、有利于中国学习其他成员先进的科学技术。 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就 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自成立以来,特别是在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成为固定机制之后,亚太经合组织在促进区域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不断取得进展,在推动全球和地区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991年是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时间,2001年10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举办。这是APEC会议首次在中国举行。
查看全文 -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 延安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其本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其主要内容包括: 1、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4、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延安精神的历史地位 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延安孕育的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的精神动力。 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我们必须做到: 1、必须始终坚持艰苦奋斗; 2、必须始终坚持执政为民; 3、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4、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 以上就是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延安精神没有过时,也就是说它在现时代仍然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对我们来说,更应该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查看全文 -
北伐战争打击的对象是哪三个军阀
北伐战争,也叫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那么北伐战争打击的主要对象是谁呢? 北伐战争打击的对象 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因此北伐战争打击的对象主要有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吴佩孚部盘踞两湖、河南京汉路沿线,兵力号称二十万。孙传芳部由闽、浙、苏、皖、赣军阀组成,号称“东南五省联军”,兵力亦约二十万。奉系军阀张作霖窃据北京政府,盘踞京、津、直隶、热河及东北三省,兵力约四十万。 北伐战争的战争经过 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在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后,国民政府内部因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同态度而一度分裂,汪精卫和蒋介石决裂,北伐陷于停顿。宁汉合流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并在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加入下,于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军阀张作霖撤往东北途中被日本刺杀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至此北伐完成,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北伐战争打击的对象是占据中国广大地区、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张作霖和孙传芳。
查看全文 -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在中国的历史上,商鞅变法是一次成功的改革,使得秦国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吧。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有: 1、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合乎秦国国情,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所在。 2、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变法措施执行坚决,这也是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 3、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坚决斗争。 商鞅变法成功的影响 商鞅变法对此后秦国以及秦代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在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在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在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的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的进步之处 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在商鞅变法中处处体现了法治的思想,这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以上就是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查看全文 -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分析
明治维新是指日本在19世纪60-90年代的一场改革运动,是日本近代史上重要的转折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明治维新的结果 “明治维新”后,日本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力日渐强盛,先后废除了幕府时代与西方各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重新夺回了国家主权,最终进入了近代化。可以说,“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从此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并迅速成长为亚洲强国,乃至世界强国。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明治维新之所以能走向成功主要是因为日本封建统治相对中国来说比较薄弱,因而倒幕派的实力能够发展壮大;倒幕派发展壮大以后推翻了幕府的腐败统治,拥立明治天皇实行改革。明治维新实行了全面且行之有效的措施,同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当时世界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将侵略的矛头指向了中国,因而客观上给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使得改革可以顺利地进行。 明治维新成功的意义 1、积极影响: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2、历史局限性:虽然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但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地主所有制消极的一面逐渐显现出来,农民生活贫困,严重影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制约了工业发展。 以上就是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分析。明治维新后,日本出现了极端民族主义和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查看全文 -
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开元年间整个唐朝达到空前的繁荣与昌盛,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吧。 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1、政治上,唐玄宗改革机构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重用贤臣,修订律法。 2、经济上,唐玄宗制订经济改革措施:打击豪门士族,解放劳动力;改革实施封制度,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打击佛教势力,大力发展农业。 3、军事上唐玄宗对兵制进行改革,在边境地区大力发展屯田,扩张疆域,唐朝在东北设置了靺鞨都督府、室韦都督府、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等,中国历史上首次将东北三省全境纳入中国版图。 4、文化上,提倡文教,重道抑佛,人才辈出。唐玄宗还改善民族关系,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 开元盛世期间,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天宝年间唐朝人口达到8000万人。商业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繁华,对外贸易十分活跃,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贾云集。 以上就是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具体表现。开元盛世的场景,我们在很多诗人的作品中都可以感受到,例如亲身经历过开元盛世的杜甫便写下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诗句。
查看全文 -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在明末清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由此诞生了许多思想家,提出了他们各自的人本主义论点、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吧。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谁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的是王夫之、顾炎武和黄宗羲。他们在明末清初社会激烈变革之际,提出了许多人本主义论点,比如反对君主专制,提高商人地位,重实践、轻理论的实用主义。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三大思想家继承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传统,在明清之际“天崩地解”的形势下,开创了新思潮、新学风,是中国17世纪后半期社会进步思潮的代表。 1、王夫之。宋明理学的哲学思想是唯心主义的,王夫之反对宋明理学,提倡唯物主义思想。他反对理学家坐而论道,空谈心性的恶劣风气,提出“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2、顾炎武。顾炎武也反对唯心主义,注重实地调查,提倡独创,反对盲从和剽窃,开辟了清代治学方法和学术门类新途径,为考据学派宗师。 3、黄宗羲。黄宗羲在政治专著《明夷待访录》中提出明确的反封建主义思想,否定了君为臣纲的封建教条,主张通过学校和实行法治来监督君权。 以上就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以及他们的思想主张。他们的思想,在后来君主集权严重的清朝并没有多少发展,但对于中国传统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查看全文 -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各诸侯国都把主要精力用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变法改革,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商鞅变法。因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有: 1、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 2、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 3、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农业生产中; 4、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 商鞅变法的主要成果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变法的局限性 在商鞅变法中,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在一定程度上给广大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内行刀锯,外用甲兵”、迷信暴力而轻视教化等思想,也有其明显的历史局限。 以上就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具有它的进步性,在由于时代的限制也并不十分完美,我们要学会正确地评价它。
查看全文 -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以及历史意义。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概括起来是以下几点因素: 1、政治因素。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当时的统治阶级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统治思想,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各诸侯国的国君积极地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 2、经济因素。铁器牛耕的推广,使得生产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了极大发展,为“百家争鸣”的出现提供物质条件。 3、科技因素。科学技术上也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这些科技成果标志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4、文化因素。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关于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小编已经整理好了。我们比较熟悉的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就是诞生与这一时期,可以说对后世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查看全文 -
百团大战是谁指挥的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那么同学们知道百团大战是谁指挥的吗? 百团大战是谁指挥的 百团大战是由彭德怀指挥的。在1940年8月20日至12月15日期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在华北地区发动了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战役。 百团大战的历史意义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百团大战的三大阶段 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为第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摧毁正太路交通。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并摧毁日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 关于百团大战是谁指挥的问题小编已经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可以解决大家的疑问。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者,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彰显了不屈的民族精神。
查看全文 -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虽然洋务运动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而彻底终结,但洋务运动的内容仍然对中国近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军事设备,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建成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 2、以“求富”为旗号,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兴办轮船、铁路、电报、采矿、纺织等各种新式民用工业。 3、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人才。 洋务运动的经验教训 洋务派虽然自我标榜“自强新政”,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当时中国面临的危机,也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从这一点上来讲,洋务运动仍然是失败的。从洋务运动的失败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经验: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地主阶级不可能完成自救。 2、洋务派欲以先进的生产方式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是注定要失败的 3、洋务派所建立的近代工业,受制于封建体制的束缚和侵略势力的压迫,使洋务运动举步维艰,最后导致破产。 以上就是小编总结的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虽然失败,但洋务运动仍然具有积极意义: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查看全文 -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叫什么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例,是指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是中国古代历史最为悠久的史书文学体裁,那么,有同学知道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叫什么吗?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由孔子修订而成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记载了二百四十多年间春秋各国的大事,记事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因此后来也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作品,例如《左传》、《公羊传》等。 编年体史书的特点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同时也便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叙事重复。 编年体史书的代表作 1、《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3、《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到宋朝共1362年的历史,展示了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曾经出现的诸多王朝兴衰交替的沧桑历史,揭示了其中蕴含的历史发展的规律。 关于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的相关信息小编已经整理完毕了,需要注意的是,《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而《资治通鉴》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查看全文 -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指的是谁
由于清朝统治者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清朝晚期与世界脱轨,在很多方面落后于其他国家,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清朝官员被称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 中国近代史上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是林则徐。西方资本主义强敌入侵,促使林则徐“最先从封建的闭关自守的昏睡状态中觉醒,以全新的态度睁眼看世界”,他敏锐的意识到自己对西方知识的贫乏、国人对王朝之外世界的无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林则徐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收集外文报刊、书籍进行翻译,以求获得有价值的情报,加深朝廷、国人对“西洋”的了解。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功绩 1839年(道光十九年)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广州,在严禁鸦片的同时积极探求域外大势,派人收辑、翻译外文资料,以备参考。虽在两广抗击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1839年他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及魏源于1844年编撰的《海国图志》,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以上就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的功绩,提到林则徐就不得不提虎门销烟这一壮举,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查看全文 -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但最终还是走向了失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898年由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机严重,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戊戌变法。但戊戌变法从6月11日开始,到9月21日便结束,只持续了103天,因此也叫做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主导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实权掌握在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手中。 2、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3、过于乐观的估计改革和变法,没有大号基础就采取冒进的措施。 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 戊戌变法的失败让更多的有志之士意识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的。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的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因此注定是要失败的。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以上就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虽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查看全文 -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思想文化革新运动,本文主要收集了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以供大家参考。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1915年至1923年,在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的逆流的时代背景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在新文化运动中,涌现了一大批爱国人士: 1、陈独秀: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这两面旗帜,揭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3、胡适:提倡文学改良,提倡白话文,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4、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5、蔡元培: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担任北大校长期间通过改革使北大成为当时全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青年》杂志以及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人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在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以及由蔡元培担任校长的北大高举着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在以上这些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努力下,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同时也传播了马列主义思想,传播了西方先进思想和民主、自由的精神。
查看全文 -
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
俄国1861年改革又称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改革。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就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 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 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帝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享有其他自由的农村居民同等的权利,同时可以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的使用权。 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 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农奴制。农民整天无偿地为地主劳动,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因此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为了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统治者认为到了改革的必要性。 俄国1861年改革的影响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民主革命依然是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面临的历史任务。 以上就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关内容。事实上,俄国1861年改革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巩固沙皇的统治。
查看全文 -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指什么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两个概念,最初是在马克思主义中,为社会所做的阶级划分中的两个阶级,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分别指什么? 无产阶级是什么意思 1、在资本主义社会,没有生产资源、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被雇佣的劳动者阶级称为无产阶级,包括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2、在社会主义社会,无产指的是拥有都为国家财产,没有私产。无产劳动阶级已摆脱了在政治上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成为掌握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是什么意思 在马克思主义里,资产阶级被定义为在生产商品的社会中拥有生产资料,占有工人劳动的阶级,和资本家实际上是相同的意思。资产阶级是的富有阶级之一,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区别 1、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有无产。根据马克思主义,这里的“产”不是指个人财产,而是指生产资料。 2、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本质上是互相敌对的,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指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丧失生产资料、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被雇佣的劳动者阶级。 在上文中小编向同学们讲解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含义。熟悉近现代史的同学们都知道,中国无产阶级从五四爱国运动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的领导下走向胜利的。
查看全文 -
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
1929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一次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下面我们来了解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 1929年经济危机的原因 从1929年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一次经济大危机,危机首先在实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爆发,然后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爆发1929年经济危机的原因有: 1、直接原因:股票投机活动猖獗,掩盖了生产和销售的矛盾。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美国纽约股市的大暴跌,成为此次大危机的导火线。 2、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这次危机历时近五年,其间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剧烈下降,各国企业大批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失业率高达30%以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等。这些做法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加速了法西斯主义在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发展,使这些国家走上了对内强化军事统制、对外大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以上就是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一般认为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导致了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因此政府会用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来规避一些风险。
查看全文 -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怎么回事
上世纪50年代,以美国和苏联为首形成了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对阵,然而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塌,美国成为一方霸主。下面我们来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怎么回事? 东欧剧变的过程 东欧剧变,西方社会称之为东欧1989年系列革命,是指1989年前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事件。 东欧剧变是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剧变从1989年的波兰人民共和国开始,后来扩展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等华沙条约组织国家。这一事件动摇了苏联存在的根基,直接促使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的过程 苏联解体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及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解体的事件。1991年9月6日开始,一些国家宣布独立;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一共分裂成15个国家:立陶宛、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爱沙尼亚、塔吉克斯坦、拉脱维亚、亚美尼亚、乌克兰、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苏联正式解体后,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接收了原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 以上就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大致过程。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都是20世纪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世界格局有职责重大的影响。
查看全文 -
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谁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是我国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其中纸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那么你知道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谁吗? 造纸术的发明者 西汉时期的中国就已经有了造纸术,到了东汉元兴元年蔡伦结合实际情况,对造纸术进行了改进。虽然蔡伦不是造纸术最初的发明者,但后人为了纪念蔡伦所做的贡献,遂尊他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人。 造纸术的发展历程 纸的发明、发展及传播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纸没有发明以前,人们一般用龟甲、兽骨、竹简、缣帛之类的物品来记录事物。直到西汉时期,中国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终于发明了早期的麻质纤维纸。但是这种纸张的质量较差,并不适合用于书写,因此到了东汉时期,蔡伦对在此基础之上,对原材料、工艺进行了改进,制造出了质量很高的纸,并且这种造纸术可以大量推广使用。在唐朝时期,通过阿拉伯商人,中国的造纸术传播到欧洲各国,对于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造纸术的意义与价值 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 关于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谁的问题小编已经解答完毕了,造纸术的发明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一个技术积累的过程,其中饱含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查看全文 -
武昌起义是谁领导的
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起义运动,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那么,同学们知道武昌起义是谁领导的吗? 武昌起义是谁领导的 武昌起义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也就是说,武昌起义其实是蒋翊武所领导并发起的。蒋翊武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动家、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被孙中山誉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1911年蒋翊武被推为革命军临时总指挥,负责指挥武昌起义。1913年,蒋翊武在广西进行反对袁世凯的活动时,被广西军阀逮捕并杀害。 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关于是谁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普遍认为是被孙中山先生多次肯定的熊秉坤开的枪。熊秉坤当时是武昌起义主力军——新军中的一名班长,得知起义计划泄露,他和营内其他革命军士相约,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因此熊秉坤后来人称“熊一枪”。 武昌起义的历史功绩 1、敲响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革命军占领武昌,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并最终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 2、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武昌首义为中华民国诞生的基础,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关于武昌起义是谁领导的问题小编已经解释完毕了。武昌起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辛亥革命开始的标志。
查看全文 -
1787年美国宪法的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起了一个联邦制的国家,需要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因此制定了1787年美国宪法,以保护国家的利益和主权。 1787年美国宪法的制定 美国1787年宪法是1787年由美国制宪会议制定和通过并与1789年3月生效的美国联邦宪法,规定由当时13个独立州组成邦联制国家,确认了民主共和、三权分立与人民的权利自由等制度和原则,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787年美国宪法的原则 美国宪法确认了某些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包括: 1、分权与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别由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行使,这三权之间分立的状态十分明显,同时又保持着一种互相牵制互相平衡的关系。 2、有限政府原则。它与法治原则相联系,即联邦政府的权利要受法律限制,不能超越法律规定的限度。 3、代议政府原则。它与人民主权原则相联系。 1787年美国宪法的意义 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宪法,此后许多国家都以此为典范来制定本国的宪法,但对于1787年美国宪法来说,仍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1、进步性:体现了联邦制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以及民主原则三大原则,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这有利于巩固北美独立战争的成果,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局限性:宪法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保留种族歧视的条款,这是它反民主的表现,不承认黑人、印第安人、妇女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 以上就是1787年美国宪法的历史意义,当时美国建立了联邦制总统共和制,开创了近代政体新形式,既确保了共和,又加强了主权。
查看全文 -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抗日战争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全面战争。抗日战争历时14年,最终中国人民成功赶走了日本侵略者。下面我们主要来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主要有: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汇聚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人士积极参加,形成了全民族抗战战线。 2、中国共产党为抗战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并在抗战困难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措施,扭转了局面。 3、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共同为抗战作出重要的贡献。 4、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和爱国华侨的积极援助。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2、抗战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了一个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侵略的经验和范例,也促进了民族觉醒和唤起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大部分军队,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以上就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因此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对中国有重大的意义,对世界反法西斯活动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查看全文 -
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一般称之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是指1840年到1840年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这一次战争使得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1840年鸦片战争是如何改变中国的命运的。 1840年鸦片战争的原因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需要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18世纪60年代,英国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了掠夺生产资料和开拓海外市场,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2、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也就是导火索是中国的禁烟运动尤其是虎门销烟。 1840年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对中国最大最深刻的影响莫过于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1、政治上:使得中国损失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由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激化了阶级矛盾,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负担。 3、思想上:国外先进思想使得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探寻强国之路,开始向西方学习,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打下思想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并不意味着封建制度的结合,中国的封建制度一直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真正地结束了。
查看全文 -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原本是一个联邦制社会主义国家,与1991年解体,以为世界上再也没有这个国家的存在。那么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苏联解体的原因比较复杂,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思想理论上,教条主义禁锢、思想僵化,照抄照搬脱离本国国情;政治领域中,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官僚主义盛行、严重脱离群众;在经济发展上,计划经济体制一统天下,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片面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收入分配长期搞平均主义,人民生活改善十分缓慢;在对外关系上,搞大国主义、霸权主义,干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政,与美国争霸。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其中,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共产党在建设苏维埃社会主义实践中严重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导致的。斯大林的独断专行和党内清洗,赫鲁晓夫的全盘否定和自以为是,勃烈日涅夫的堕落腐化和好大喜功,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和总统制,无一不严重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一般认为,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从根本上放弃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造成苏联党和国家思想上、政治上的混乱和国家经济的继续恶化。在这种背景下,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改革后形成的混乱局面,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苏联的解体对对世界格局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势力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处境艰难。
查看全文 -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俄国十月革命被苏联红军称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历史上是翻天覆地的大事件,下面我们主要来学习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2、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社会,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 3、十月革命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的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4、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十月革命的时间 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1917年俄国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以列宁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因发生在俄历(儒略历)1917年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故称“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性质 十月革命是经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胜利前进的道路。 关于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小编已经整理完毕了,十月革命之后,俄国从此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新时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查看全文 -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结束,作为清政府所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什么呢?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洋务运动的最终结果虽然是失败,但是其对中国近代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1、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洋务派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 3、洋务运动打开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培养了大量新型人才; 4、洋务运动促使了国防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的历史局限性 洋务派虽然自我标榜“自强新政”,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他们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并没有对落后的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进行任何形式的变革,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当时中国面临的危机,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从这一点上来讲,洋务运动仍然是失败的。 洋务运动的经验教训 从洋务运动的失败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经验: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地主阶级不可能完成自救。 2、洋务派欲以先进的生产方式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是注定要失败的 3、洋务派所建立的近代工业,受制于封建体制的束缚和侵略势力的压迫,使洋务运动举步维艰,最后导致破产。 以上就是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相关内容。在洋务运动中,开办了许多新式企业:包括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这促进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因此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查看全文 -
三权分立是谁提出的,讲的是什么
三权分立是当前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民主政治制度,今天我们要了解的就是三权分立是谁提出的?以及三权分立讲的是什么? 三权分立是谁提出的 三权分立这一概念最早由17世纪英国著名政治学家洛克提出,为了制约封建王权,英国学者洛克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后来法国著名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政权、司法权、立法权三权分立的形式,进一步完善了该学说。 三权分立讲的是什么 三权分立,也叫做三权鼎立,就是说将行政权、司法权、立法权三种权力分别交给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管辖,即为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政府机构共同存在,地位平等且互相制衡的政治制度。三权分立的核心在于行使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权力的政府机构既保持各自的权限,又要相互制约保持平衡。 三权分立的实际应用 实行三权分立制度的主要是西方国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美国的总统制、英国的内阁制、法国的双首长制三种模式。但是,只有美国实行较彻底的三权分立,而其他绝大多数西方国家主要实行议会制,立法权与行政权不完全分立。在美国,行政权指政府,立法权指国会的上下议院制度,司法权指法院,三者互相制衡。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习大家已经了解三权分立是谁提出的了吧。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属于“三权分立”的范畴。
查看全文 -
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两极格局是指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的局面,以美国和苏联为首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那么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呢? 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二战后西欧列强普遍衰败,而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则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与此同时,苏联的军事实力也迅速增长,成为唯一可以抗衡美国的国家。从1947年开始,美苏由二战时的合作关系逐渐走向战后对抗。 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西欧和北美针对苏联战略吧、联盟。 1955年,《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统称《华约公约》签订,以苏联为首的7个国家社会主义建立,意在抗衡北约。 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形成的特点 1、政治上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势不两立。 2、军事上两大集团强烈对抗。 3、两种类型经济并行发展、交往很少。 4、两大阵营内部基本是一元结构、一个中心。 5、两极格局长期相对稳定。 以上就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两极格局的实质其实是两种社会制度的对峙,总的来说,就是以美国和苏联的两大集团在世界格局中占据绝对主导位置,相互敌视、对峙的世界权力划分形势。
查看全文 -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指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首次建立的合作,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下面我们就来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间。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的时间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东召开。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也标志着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改组了国民党组织,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使得国共两党实现了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结束的时间 1927年,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右派不顾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 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失败了,但这次国共合作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1、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是必要的、正确的,但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这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2、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心问题,必须放手发动农民,坚决依靠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3、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必须重视武装斗争,建立党和人民直接掌握的革命军队。 以上就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间。同学们要牢记: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这是考试中经常会考到的知识点。
查看全文 -
1905年俄国革命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1905年至1907年间,当时的俄罗斯帝国境内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革命,接下来我们主要来学习1905年俄国革命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1905年俄国革命的爆发 1905年俄国革命是指发生于1905至1907年间,俄国民众爆发的以反政府为目的的社会动乱事件,诸如恐怖攻击、罢工、农民抗争、暴动等,导致尼古拉二世政府于1906年制定等同于宪法的基本法、成立国家杜马立法议会与施行多党制。当时的俄国处于封建王朝的统治之下,几十年的国家动乱和对罗曼诺夫王朝的不满,让俄国民众的抵抗情绪日益增加。1905年由于沙皇指挥不力,导致军队在日俄战争中惨败是这场革命最直接的导火线。1905年1月9日沙皇政府枪杀彼得堡工人的事件,激起各地工人的抗议罢工和示威游行,到了10月民族解放运动全面爆发。 1905年俄国革命的性质 1905年俄国革命是俄国第一次反对沙皇制度的民主革命,各地方的革命虽然最后妥协或被镇压,俄国国内也加快改革的步调,但仍不够阻挡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的命运。 1905年俄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俄国1905年革命的历史意义是沉重地打击了沙皇专制制度,锻炼和教育了劳动大众和布尔什维克党,为十月革命的胜利作了良好的准备。布尔什维克党员常常把这场革命当作1917年革命的先驱。 以上就是1905年俄国革命的基本内容。虽然1905年俄国革命以失败告终,但后人们认为这一场革命奠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向,培养了许多的革命家,是1917年俄国革命能够成功的重要前提。
查看全文 -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年至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领导的一次武装农民起义,本文将向大家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农民战斗,其历史意义主要有: 1、促进了清王朝的衰落和崩溃,打击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制度。 2、英勇顽强地抗击外来侵略者的进攻,减慢了中国殖民化的步伐。 3、比以往的农民战争在思想上、组织上都高出一筹,提出了“平等”的思想和修建铁路等近代化主张。 4、太平天国领袖还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5、19世纪中叶,亚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太平天国运动同波斯、印度尼西亚、印度等果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的起义者大多都是农民,他们无法克服阶级的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革命纲领。他们参加革命的目的大部分是为了摆脱贫穷的经济地位,因此在取得短期成就时,就开始滋长腐败、争权夺利,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2、战略上的失误。从客观方面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徘徊在紫荆山周围,缺乏进取。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在军事战略上存在重大失误。 以上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失败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了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只有反封建,反对资本主义列强,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才能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
查看全文 -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叫什么
在人类探索外太空的道路上,中国人起步虽晚,但通过科学家们不断地努力,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射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名字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卫星,因工程师在其上安装一台模拟演奏《东方红》乐曲的音乐仪器,并让地球上从电波中接收到这段音乐而命名。 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时间 东方红一号卫星于1958年提出设想计划,1965年开始研制工作,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也意味着我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一号在运行28天后,电池耗尽于1970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目前,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空间轨道上运行。 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参数 东方红一号卫星重173千克,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倾角68.44度的椭圆轨道。“东方红一号”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层密度,在太空中运行期间,不仅把遥测参数和各种太空探测资料传回地面,还进行了《东方红》乐曲的播送。 以上就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基本信息,希望小编整理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不仅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也给中国人继续探索外太空提供了珍贵的数据和经验。
查看全文 -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概括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的几千年来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人的为人处世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复杂,下面小编主要总结了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以供参考。 儒家思想的形成 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孟子和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两位代表人物。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以德服人,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儒家思想的高潮 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根据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出国家大政。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儒家思想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不断形成新的体系,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北宋时期的“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是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朱熹,他们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南宋时期的陆九渊和王阳明在此基础上提出“心学”,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此外在东亚各国都有广泛的影响。直到今天儒家思想的许多说法仍然被许多人所接受,可见其生命力。
查看全文 -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鸦片战争是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下面我们来了解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清朝社会制度的腐败和落后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束缚了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科技的进步,导致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因而无法抵抗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 鸦片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 清政府的战略错误直接造成了鸦片战争的失败,清军的盲目自大使得他们面对英军无法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反而频频出现战略失误。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者内部并不和谐,军事指挥失当。 鸦片战争失败的客观原因 1、清政府军队的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而已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努力寻找新的资源及产品生存空间,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 2、当时清政府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封建制度已严重地阻碍着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低。而英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强大 以上就是小编总结的关于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在历史上我们认为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查看全文 -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是什么时候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1840年鸦片战争两次战争的本质目的相同,因此可以看作是鸦片战争的延续和扩大。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是发生在什么时候?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在美、俄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其目的是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这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目的相同,因此将这场战争命名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第二次鸦片战争历时四年,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英勇抗敌,给予侵略者沉重的打击。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软弱、腐败和无能,战争最后还是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与侵略者们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政治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外国公使驻京进一步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与控制。 2、经济上:外国列强将倾销商品的范围扩大到中国内地,掠夺廉价原材料以及劳动力,中国经济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 3、领土上:再次割地使得损失了更多的领土与主权。 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通过这一场战争,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人民的生活更加艰难了。
查看全文 -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从这一点上说辛亥革命可以算是失败的。下面我们主要要学习的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 辛亥革命的失败是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受列强的压迫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束缚,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反对封建的革命要求,但他们又与国外的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辛亥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 1、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在这三大主义中,并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没有认清中华民族最大的敌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失败的原因之一。 2、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封建纲领,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3、没有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一直依赖着军阀的力量,而没能够建立统一的革命力量。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最终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仍然是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我们讲辛亥革命并不能算完全胜利。尽管以失败告终,但它对中国的影响还是毋庸置疑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各种武装起义推翻了清政府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进行资本主义的探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以上就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是中国爆发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民主革命,因为革命爆发的这一年1911年是农历的辛亥年,因此被称为“辛亥革命”。
查看全文 -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的一场全国性革命,这场革命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重大的影响。下面我们来学习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具体内容如下: 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反对满清专治和列强的侵略,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2、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建立人人平等的民主共和国,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由国民共享,使“耕者有其田”。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各种武装起义推翻了清政府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进行资本主义的探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1、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仍然是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导致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从这一点上说辛亥革命并不能算完全胜利。 以上就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及其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下通过各种武装起义以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为目标的革命运动。
查看全文 -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是在1894年7月25日到1895年4月17日,虽然时间不长,但无论是对中国还是整个世界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首先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清朝洋务运动的失败,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其次签订了《马关条约》这一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主权沦丧,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甲午中日战争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从中国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具备了与西方列强相提并论的资本;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扩张,开始了东亚地区新一轮的争霸。 甲午中日战争的对西方列强影响 从上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几乎是致命的,而日本经此一战,从中国掠夺了大量资源,从一个小国变成极具潜力的国家,这极大地刺激了其他侵略者的野心,纷纷把中国列入自己的侵略目标,西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争夺日趋激烈。 由此可见,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之巨大。这场战争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的腐朽,从这之后人民逐渐看清了封建制度的落后,走上了民主共和的道路。
查看全文 -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1840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同时也称为了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需要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18世纪60年代,英国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了掠夺生产资料和开拓海外市场,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也就是导火索是中国的禁烟运动尤其是虎门销烟。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想在中国市场销售工业产品以获取更多利润,然而英国的商品在中国并不受欢迎,反而是中国的茶叶、丝绸等在英国市场上畅销,这使中英贸易为英国带来庞大的贸易逆差,为了扭转这一局势,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特殊商品——鸦片。鸦片是一种会使人上瘾的毒品,鸦片的输入严重败坏了社会风尚,摧残了人民的身心健康。为此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了禁烟措施以自救,派钦差大臣湖广总督林则徐前往广州负责禁烟活动,林则徐缴获了一大批鸦片并与虎门进行销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英国人把这些禁烟行动看成侵犯私人财产,并以此为由发动了鸦片战争。 以上就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这是历史考试中很常考的知识点,因此同学们一定要理解并记住。
查看全文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共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其中第一次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法国和美国等国家。当时的资产阶级在英国已经确立统治地位,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1765年“珍妮纺织机“的发明,大大推动了纺织业的发展,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英国工厂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棉纺织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作业,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推动了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领域、世界市场等诸多方面的变革。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在这次革命中,资产阶级迅速壮大起来,逐渐巩固了自己的统治。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解除封建压迫,实行自有经营、竞争和贸易。 2、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掠夺资源进行侵略,使得东方逐渐从属与西方,改变了世界格局。 3、同时第一次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在客观的传播先进生产技术与经验的同时,猛烈冲击了旧思想与旧制度。 以上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以及相关知识点。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 /* Font Definitions */ @font-face {font-family:"Cambria Math"; panose-1:2 4 5 3 5 4 6 3 2 4; mso-font-charset:0; mso-generic-font-family:roman; mso-font-pitch:variable; mso-font-signature:3 0 0 0 1 0;} @font-face {font-family:等线; panose-1:2 1 6 0 3 1 1 1 1 1; mso-font-alt:DengXian; mso-font-charset:134; mso-generic-font-family:auto; mso-font-pitch:variable; mso-font-signature:-1610612033 953122042 22 0 262159 0;} @font-face {font-family:"\@等线"; panose-1:2 1 6 0 3 1 1 1 1 1; mso-font-charset:134; mso-generic-font-family:auto; mso-font-pitch:variable; mso-font-signature:-1610612033 953122042 22 0 262159 0;} /* Style Definitions */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so-style-unhide:no;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argin:0cm; text-align:justify; 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 mso-pagination:none;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等线; mso-ascii-font-family:等线;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等线; 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等线;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bidi-theme-font:minor-bidi; mso-font-kerning:1.0pt;} .MsoChpDefault {mso-style-type:export-only; mso-default-props:yes; font-family:等线;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bidi-theme-font:minor-bidi;} /* Page Definitions */ @page {mso-page-border-surround-header:no; mso-page-border-surround-footer:no;} @page WordSection1 {size:595.3pt 841.9pt; margin:72.0pt 90.0pt 72.0pt 90.0pt; mso-header-margin:42.55pt; mso-footer-margin:49.6pt; mso-paper-source:0; layout-grid:15.6pt;} div.WordSection1 {page:WordSection1;} -->
查看全文 -
三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那么这三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呢?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因此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而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机器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标志着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器的广泛应用最为显著。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了新进展,1870年以后,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人类由此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叫做科技革命,空间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是这次技术革命的一大成果。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 以上就是三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对世界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
查看全文 -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知识点
在1949年9月举行的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对我国来讲意义重大,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与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相关的知识点。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和地点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在北平举行,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1、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少数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2、会议作出了以下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即日起改名为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确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国旗定为五星红旗。 3、大会选举出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周恩来、陈毅、董必武等56人为政府委员会委员。 4、会议最后一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郑重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考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充分发扬了社会主义民主精神。
查看全文 -
最早的纸出现在什么时期
根据考古发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出纸的国家,那么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纸出现在中国的什么时期吗? 最早的纸出现的时期 世界上最早的纸出现在我国的西汉时期。 纸的发明、发展及传播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纸没有发明以前,人们一般用龟甲、兽骨、竹简、缣帛之类的物品来记录事物。直到西汉时期,中国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终于发明了早期的麻质纤维纸。但是这种纸张的质量较差,并不适合用于书写,因此到了东汉时期,蔡伦对在此基础之上,对原材料、工艺进行了改进,制造出了质量很高的纸,并且这种造纸术可以大量推广使用。因此,虽然蔡伦不是造纸术最初的发明者,但后人为了纪念蔡伦所做的贡献,遂尊他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人。 最早的纸是什么样的 通过上文我们不难看出,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时期。最初的纸,是作为新型的书写记事材料而出现的。中国甘肃省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在西汉时期的纸大多是用麻绳头、破布、旧鱼网等废旧麻料制成的,这样的纸大多比较粗糙,而且制作成本高,并不适合书写和普及,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和实践,才形成了现如今我们所使用的纸张。 通过上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世界上最早的纸出现在我国的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这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
查看全文 -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回首1919年,在北京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群众运动,由于这场运动在5月4日集中爆发,因此史称“五四运动”。下面我们来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广泛的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以及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此后,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准备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进一步加深了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因此当消息传开后北京学生和教育界群情激愤,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等多种形式暴力对抗政府,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1、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真正的群众运动。 3、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关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小编已经为同学们整理完毕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还直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阶级上、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条件,因此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十分巨大。
查看全文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主要战场是在欧洲,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下面一起来学习相关内容吧。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具体时间是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间 1914年6月28日,当时的奥匈帝国皇储裴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枪杀,这件事也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对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紧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并逐渐形成两大阵营:德意志帝国为首的同盟国阵营,以及英、法、俄、意、美、塞尔维亚、比利时等所属的协约国阵营。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1918年11月11日,德国代表签署停战协定,正式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本质是帝国主义之间关于资源和权利的争夺的一场战争,在这四年里给全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的灾难。 通过上面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这一场战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我们主要是要记住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查看全文 -
东周一般分为哪两个时期
东周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时间为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在历史上习惯将东周分为上下两个时期,那么接下来我们久一起来看看东周分为哪两个时期呢? 东周分为哪两个时期 西周覆灭后,诸侯们拥立周平王为新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东周两个时期的历史 1、东周的前半期历史阶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出现了许多诸侯国,并且大小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大分裂。其中比较重要的诸侯国有齐国、晋国、宋国、陈国、郑国、卫国、鲁国、曹国、楚国、秦国、吴国、越国、燕国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等诸侯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战国时期指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经过春秋时期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基本形成了秦、魏、韩、赵、楚、燕、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战国时期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混战,后期秦国国力逐渐强大,并以武力统一六国,建立秦朝,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 总结起来就是,东周一般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基本上都处于群雄割据、战争连年的状态。
查看全文 -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如何形成的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一战前夕欧洲国家为了保护各自的国家利益而缔结的同盟关系,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三国同盟和三国协是如何形成的?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背景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时期过渡、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这一背景下诞生的。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三国同盟是是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在1882年结成的同盟。1915年5月,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阵营,三国同盟瓦解。 三国协约是英国、法过、俄国三国在1907年签订的协议,他们都因为德国在欧洲的影响力不断上升而感到不安,因而结盟。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性质 无论是三国同盟还是三国协约,其目的都是协调重新瓜分世界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种种矛盾,为引发战争时可以互相支援,从而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矛盾国和其矛盾有:1、法德矛盾(普法战争的后果问题);2、主要矛盾英德矛盾(世界市场和殖民地问题);3、俄奥矛盾(巴尔干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本质都是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集团,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为核心的反人类组织。 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欧洲爆发了的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
查看全文 -
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暴力直接夺取城市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并于1871年4月被镇压,以失败告终。下面我们来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巴黎公社缺乏取得革命胜利的客观历史条件。当时法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正处于上升时期,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还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这种新制度的条件。 2、客观原因:当时大多数法国人拥护和信任的是资产阶级共和派,工人阶级在政治上并不成熟,因而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得不到有力的支援,这就决定了公社必定失败的命运。 3、主观原因:巴黎公社自身也犯了一些错误,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并错误地采取了消极防御的战略。 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 巴黎公社的失败带给我们以教育和反思:它深刻地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只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无法保证和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这是消灭不了的特性。因此无产阶级要想获得真正的民主,必须粉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机器。 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尽管最终以失败结束,但历史功绩不可磨灭,作为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暴力直接夺取城市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巴黎公社运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学说; 3、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以上就是关于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巴黎公社虽然最终走向是失败,但是它鼓舞了无数无产阶级人民拿起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同时也为后来的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查看全文 -
如何正确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太平天国运动经历了十三年,在兴盛的时期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呢?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农民战斗。 原因为: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列强的侵掠,因此它是反帝国主义的;其次太平天国的斗争锋芒直指国内封建统治者,提出了要建设理想平均主义社会的想法,因此它是反封建的;太平天国运动是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农民战斗,以农民作为革命的主力军。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1864年7月首都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的起义者大多都是农民,他们无法克服阶级的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革命纲领。其农民战斗这一性质,最终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2、战略上的失误。从客观方面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太平天国,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在军事战略上存在着重大的失误。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1、促进了清王朝的衰落和崩溃,打击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制度。 2、英勇顽强地抗击外来侵略者的进攻,减慢了中国殖民化的步伐。 3、比以往的农民战争在思想上、组织上都高出一筹,提出了“平等”的思想和修建铁路等近代化主张。 4、带有资本主义色彩,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5、太平天国运动同波斯、印度尼西亚、印度等果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小编已经为同学们整理完毕了。对19世纪中叶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我们需要认识其积极进步的一面,同时也要认识其在时代局限下落后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进行评价。
查看全文 -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与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是晚清时期由洪秀全领导的一次武装农民起义,本文将向大家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与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标志是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史称“金田起义”。运动爆发的原因包括: 1、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以及清政府的腐败和剥削,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经济上扼住了中国的命脉,加重对中国人民的剥削。 2、直接原因:连年发生的自然灾害。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此后这场运动坚持了14年,势力扩展到17省,可惜最后由于领导集团在组织上、军事上、外交上的问题,最后遭到内外镇压。1864年7月首都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的起义者大多都是农民,他们无法克服阶级的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革命纲领。他们参加革命的目的大部分是为了摆脱贫穷的经济地位,因此在取得短期成就时,就开始滋长腐败、争权夺利,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2、战略上的失误。从客观方面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徘徊在紫荆山周围,缺乏进取。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在军事战略上存在重大失误。 本文已经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和失败的原因整理如上,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虽然太平天国最终以失败收场,但它鼓舞了中国人民对封建王朝的斗争。
查看全文 -
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
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麦哲伦,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成就,下面我们来了解关于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 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时间 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由航海探险家麦哲伦率领的探险船队于1519年9月20日出发,1521年3月麦哲伦客死他乡,他的助手继续未完成的旅途,并于1522年9月6日成功完成环球航行归来,总共历时1082天。 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 麦哲伦率领的环球船队从欧洲出发,向西依次经过大西洋、南美洲、太平洋、大洋洲、亚洲、印度洋、非洲好望角、大西洋,最后重新回到欧洲。 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意义 1、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的成功,以事实证明了地球是圆的,从此,地圆学说有了实践的依据,便广泛流传。 2、麦哲伦在航行途中发现了沟通大西洋、太平洋的麦哲伦海峡,成为地理上的一个重要大发现。 3、开拓了一条从欧洲经麦哲伦海峡抵达亚洲东部的航线,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密切联系。 上面小编整理了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希望可以解答同学们的疑问。虽然麦哲伦本人并没有在有生之年完成环球航行,但为了纪念这位船长所做的贡献,人们将这一伟大航行命名为麦哲伦环球航行。
查看全文 -
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美国1787年宪法是1787年由美国制宪会议制定和通过并与1789年3月生效的美国联邦宪法,这部宪法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知识点。 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 美国1787年宪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 1、序言。序言主要说明了制宪的目的。 2、7条正文。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与制衡、人民主权、限权政府、联邦和州的分权等原则,明确了联邦宪法、法律与州宪法、法律之间的关系。 美国1787年宪法的特点 1、美国宪法是成文宪法。其制定与北美独立宣言与邦联条例这两个历史性文献息息相关。 2、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美国宪法的条款具有若干灵活性,迄今为止,已通过了27条宪法修正案,来适应美国国情的变化和发展。 美国1787年宪法的地位 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宪法,此后许多国家都以此为典范来制定本国的宪法,但对于美国1787年宪法来说,仍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1、进步性:1787年宪法体现了联邦制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以及民主原则三大原则,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这有利于巩固北美独立战争的成果,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局限性:宪法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保留种族歧视的条款,这是它反民主的表现,不承认黑人、印第安人、妇女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 美国1787年宪法的颁布,使得美国成为一个具有全国统一的中央政权的联邦制国家。这种政治体制和国家结构形式后来为许多国家所仿效。
查看全文 -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什么时候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值得纪念、值得中国人民以及全世界热爱和平、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感到自豪。那么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什么时候呢?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上通过投票表决,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作出了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决议。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是安全理事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然而,中国与联合国之间的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在美国操纵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中华民国”的代表占据着,但中国领导人从未放弃过对合法权利的争取。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1971年中国得以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主要有以下三层原因: 1、70年代,美国的霸主地位衰落; 2、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斗争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拥护; 3、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许多国际问题需要有中国参与才能彻底解决。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不仅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也意味着中国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查看全文 -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有哪些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今天我们来学习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1、领导力量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引导的。 2、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3、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没能充分发动群众;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4、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果实被人窃取,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在某些意义上来说其实是失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其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 1、社会性质相同。都是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下。 2、革命任务相同。都是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思想。 3、革命性质相同。都是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之内。 以上就是小编总结的关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和相同点。革命领导阶级的不同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由资产阶级改为无产阶级是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大特点。
查看全文 -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蒸汽机的出现曾引起了18世纪的工业革命,并在往后的几百年之间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能量转换装置,那么有同学知道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具体时间吗?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时间 瓦特于1795年对蒸汽机进行了改良,发明了设有与汽缸壁分开的凝汽器的蒸汽机,这一创造性的工作成果使蒸汽机迅速地发展,真正地让蒸汽机可以普遍地应用到各个领域,从而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经过 1764年,詹姆斯·瓦特当时是英国的一名仪器修理工,在修理蒸汽机时注意到其存在一些缺点,因此进行了研究。 1765年,瓦特为蒸汽机装设了与汽缸壁分开的凝汽器,使得蒸汽机的热效率成倍提高,煤耗大大下降。 1769年瓦特取得了英国的专利,成为了蒸汽机的改良者。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意义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被广泛地应用在工厂中,成为几乎所有机器的动力,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产方式,极大地推动了技术进步并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蒸汽机为一系列精密加工的革新提供了可能,更高的工艺保证各种机器包括蒸汽机本身的性能提高,这进一步促进了规模化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率的同时也使得商业投资更有效率。 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瓦特并不是蒸汽机的发明者,而是改良者。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是由古希腊数学家希罗发明的,但这并不适合普遍应用,因此对工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查看全文 -
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巨大,那么你知道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吗? 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而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 1、清朝社会制度的腐败和落后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束缚了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科技的进步,导致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因而无法抵抗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 2、清政府的战略错误直接造成了鸦片战争的失败,清军的盲目自大使得他们面对英军无法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反而频频出现战略失误。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者内部并不和谐,军事指挥失当。 3、清政府军队的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而已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综合国力强大,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 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 1、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摆脱封建主义的统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2、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在国际上赢得尊重和独立,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上面就是小编总结的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经验教训。我们总结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为了从中学到经验教训,为我们指明未来前进的道路。
查看全文 -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创新的智慧成果和科学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产生巨大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1、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中国是世界上公认发明指南针的国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对物体磁性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发明了最早的指南针——司南,后来改进为更方便携带的指南针,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东汉元兴元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了既美观又便宜,并且书写方便的纸张。这种纸的使用对书写和思想传播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印刷术的地位非常重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北宋的毕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既省时省力又经济,为文化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4、火药是隋唐时期的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的,后来被运用到军事上,如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等。火药武器的发明使人类从冷兵器进入热兵器的时代,对人类的文明进步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历史意义 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和火药这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迹,在历史上不但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后,对世界的文明进步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面为同学们整理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点,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和火药这四大发明推进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同学们一定要有所了解。
查看全文 -
我国唐三彩属于什么技术
唐三彩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那么有同学知道我国唐三彩属于什么技术吗?想了解的同学就接着往下看吧。 我国唐三彩属于什么技术 唐三彩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是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因此我国唐三彩属于制陶技术。 唐三彩的命名由来 唐三彩主要是从唐代墓葬中挖掘出来的,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唐三彩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也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制陶技艺的先进。其色彩的形成非常考究,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体现出色釉的浓淡变化、互相浸润。 我国唐三彩的特点 唐三彩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分别是造型、釉色、胎质。 1、首先是造型。从造型方面来讲,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其中唐三彩出土的马比较多,人物一般以宫廷侍女比较多,这个反映的就是当时的交通工具和宫廷生活。 2、唐三彩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釉色。不少人有一个误区,认为唐三彩就只有三种颜色,其实不是的,釉彩有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只是以黄、绿、白三色为主,经过高温烧制以后,形成了很多斑驳淋漓的色彩。 3、唐三彩胎质白中泛浅红、浅黄色。胎土细、实,含有矿物杂质,叩之声音响亮,上手手感较重。 通过以上讲解,同学们应该明白我国唐三彩属于什么技术了吧?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后人也可以通过“唐三彩”研究分析当时的繁荣。
查看全文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指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各大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斗。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那么其发生的导火线是什么呢?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1914年6月28日,当时的奥匈帝国皇储裴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枪杀,这件事也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对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紧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并逐渐形成两大阵营: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于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美利坚合众国、塞尔维亚王国、比利时王国、罗马尼亚王国和希腊王国等则属于协约国阵营。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时间 1918年11月11日,德国代表签署停战协定,正式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大战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3000万,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战争促进了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上文小编总结整理了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的相关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给全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的灾难。
查看全文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亦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最终战胜了以纳粹德国为首的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下面我们来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战役,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斯大林格勒会战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上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团军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此战后苏联开始逐步掌握战略主动权,其战略上的胜利远远超出由英美领导下的诺曼底登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1、防御阶段:1939年9月1日,德军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随后英、法对德国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国发动“闪电”攻势,陆续攻占更多国家,1941年12月德意日同时对美国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升到最大规模。 2、转折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反法西斯同盟逐渐掌握主动权,受到重大损失的德国军队无力再发动大规模全面攻势。 3、反攻阶段:1943年11月22日~26日,中美英三国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将坚持对日本作战,并制定作战计划以尽快打败纳粹德国。 4、结束阶段: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占柏林,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身亡。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同时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查看全文 -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的建立,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开始,作为向西方学习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 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并支付了两亿量白银的巨额赔偿费,之后洋务派在清政府内部逐渐丧失话语权。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结于传统封建制度的弊端、缺乏完整的计划、主事者见识不足、守旧人士的反对、官僚政风的败坏五个方面。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传统封建制度的弊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是中央官员和地方实力派人物,他们的主观目的是是维护封建制度、维护和巩固清朝的专制统治,而传统封建制度的弊端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了。由于没有触及封建统治基础,没有从根本进行改革,洋务运动主张的自强、求富目标也未能实现。 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地主阶级不可能完成自救。 2、洋务派欲以先进的生产方式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是注定要失败的 3、洋务派所建立的近代工业,受制于封建体制的束缚和侵略势力的压迫,使洋务运动举步维艰,最后导致破产。 以上就是小编总结的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洋务运动仍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以“自强”和“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客观上剌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查看全文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今天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 大跃进运动 “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大跃进”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重大损失。 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由于在合作化运动的后期已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题,违背了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关系,结果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挫伤了社员的积极性,引起农民的恐慌和不满。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第一次郑州会议)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开始逐步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大肆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确实犯过一些错误,例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我们应该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查看全文 -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
美国独立后,南方和北方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两方矛盾越来越大,下面小编总结了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以供参考。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南方种植园经济严重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间接原因:双方在土地、市场、黑奴制的存废等问题上矛盾尖锐; 直接原因:1860年林肯成功当为美国总统,是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美国南北战争的结果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大规模内战,战争最终以北方美利坚合众国胜利告终。战争之初本为一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后来演变为一场为了黑奴自由的新生而战的革命战争。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影响 1、北方在战争中的胜利,在巩固国家统一的同时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全国的统治地位,美国经此一战后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和独立。 2、内战消灭了奴隶制,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从而为美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3、这场战争在美国历史及世界人权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南北战争的局限性在于只是废除了奴隶制,这些黑人虽然在政治上取得公民权及选举权,但依然受到多方面的歧视和剥削。 以上就是小编总结的关于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美国南北战争不仅在美国历史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影响,19世纪末美国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农业资本主义大国,影响往后的世界格局。
查看全文 -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是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有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相关内容。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1、直接触发因素: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 2、内在基础因素: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3、世界经济因素: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经过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金融风暴。不久,这场风暴波及东南亚其他国家和中国港台地区,随后危机深化并蔓延至东北亚、俄罗斯、巴西等地。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冲击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亚洲许多大型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危机造成的另一个苦果是通货膨胀,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假象,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一些深层次问题。为了加强金融市场的稳定,防止国际投机者攻击本国货币,亚洲各国互相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旨在金融市场动荡时从其他国家借入外汇维持本币币值的稳定。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各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都产生了严重影响,同时也使人们认识到可以通过健全金融体制来防范金融危机。
查看全文 -
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晚清时期,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西方列强的武力压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些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一直到清朝灭亡,总共签订了大大小小多达343个不平等条约。其中,对中国影响比较大的不平等条约有:1840年《南京条约》;1853年中英、中法、中美、中俄《天津条约》、中俄《瑷珲条约》;1860年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1876年《中法新约》;1895年《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条约》。 不平等条约的影响 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又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主权的又一次严重的破坏,列强从中又取得了一些新的条约特权。《马关条约》是近代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使得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1901年与英、美、法、德、俄、日、意、奥八国联军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彻底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一系列条约渗透到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司法、文化等各个方面,成为了列强干预和控制中国的最重要手段。 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之后,西方列强尝到了甜头,此后更加猖狂地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掠夺更多资源,加重了中国人民生活的负担。
查看全文 -
清明上河图是哪个朝代的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国宝级文物,请问有同学知道清明上河图是哪个朝代的吗? 清明上河图是哪个朝代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时期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是北宋繁荣时期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1、作者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图画中。全副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整幅画作气势宏大、构图严谨、笔法细致,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2、《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 清明上河图是创作于北宋时期的优秀艺术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查看全文 -
《尼布楚条约》是不平等条约吗
近代中国被迫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那么清朝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签定的《尼布楚条约》是不平等条约吗? 《尼布楚条约》是不平等条约吗 答案是否定的,《尼布楚条约》不是不平等条约,而是清朝康熙帝时,中俄签订的平等的边界条约。 尼布楚条约,又称为《尼布楚议界条约》,是清朝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签定的第一份边界条约,也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缔结的第一份国际条约。雅克萨之战后,中俄就东段边界等问题进行交涉,1689年9月7日双方达成统一意见,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东西边界,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清政府同意把贝加尔湖以东的尼布楚之地划归俄罗斯。《尼布楚条约》划分了中俄两国东部边界,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 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哪些 1、《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中英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瑗珲条约》:1858年5月28日中俄签订,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3、《天津条约》:1858年6月中分别与俄、美、英、法签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4、《北京条约》:1860年10—11月中分别与英、法、俄签订。 5、《马关条约》:1895年4月7日中日签订,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6、《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中分别与英、美、 俄、日、德、意、法、奥、西、荷、比签订,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尼布楚条约》不是不平等条约,它是中俄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会谈达成共识然后签订的平等条约,而中国近代史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查看全文 -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信息。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1、政治上,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残酷的封建剥削激起广大农民的反抗,严重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 2、军事上,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经济状况更加恶化,激化了阶级的矛盾。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知识分子”,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这些法令被统称为“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主要内容有: 1、从法令颁布时间起,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且享有公民权利,地主再也不能把农民当作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 2、法令规定,土地仍归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获得份地时必须先以现金形式支付土地赎金的20%~25%,赎金高于当时土地实际价格。 3、除了要交付赎金,农民还要订立契约和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1、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俄国历史近代发展的重大转折点。 3、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4、俄国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5、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6、改革的不彻底最终导致了1917年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爆发。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知识点,这一社会改革具有局限性,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封建的生产关系,因此当改革后,对农民的剥削反而加重了。
查看全文 -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首次建立的合作,下面来和大家介绍一下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政治基础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 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东召开。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也标志着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改组了国民党组织,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使得国共两党实现了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目的 目的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统一中国。为此国共两党在1924年1月到1927年7月期间进行了党内合作,史无前例的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第一次国共合作使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上面我们学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同学们要注意“新三民主义”与“三民主义”是不同的,在考试中要注意区分。
查看全文 -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今天要学习的历史知识点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对此知识点有疑问的同学一定要认真看完哦。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什么 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首次建立的合作。为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国共两党在1924年1月到1927年7月期间进行了党内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 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东召开。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也标志着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改组了国民党组织,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使得国共两党实现了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政治基础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中大的历史事件,其中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和政治基础是历史考试中常考的知识点,因此同学们一定要背熟。
查看全文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经过及其影响是什么
晚晴时期英、美、法、德、俄、日、意、奥八国联军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叫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下面来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经过及其影响。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1900年到1901年期间。八国联军是指以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大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为首的联军。 义和团运动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义和团运动以“扶清灭洋”为口号,规模迅速扩大,随后八国联军借镇压义和团之名发动了侵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经过 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 6月21日,清政府向联军宣战。 8月16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光绪帝和亲贵大臣出逃。 1901年9月7日和谈并签订了《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 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遭到不可估量的破坏。《辛丑条约》的签订,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还损害了国家主权,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以上就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经过及其影响,这些都是历史考试的重点,所以同学们要认真背起来。在记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时可以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分析,有助于记忆。
查看全文 -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的贡献是什么
在新文化运动中,涌现了一大批爱国人士,那么下面就一起来了解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有哪些,以及他们的贡献是什么吧。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有哪些 1、陈独秀: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这两面旗帜,揭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3、胡适:提倡文学改良,提倡白话文,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4、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5、蔡元培: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担任北大校长期间通过改革使北大成为当时全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传播了西方先进思想和民主、自由的精神,培养了一大批关心国事、图存图强的现代人才。 2、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使得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3、传播了马列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是其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 同学们需要记住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贡献,虽然以现在的目光来看,新文化运动和他们的一些主张带有局限性,但仍不可否定他们所做的伟大贡献。
查看全文 -
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的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本文将带领同学们一起来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1、由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机严重。 2、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4、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期间颁布一系列法令,主要内容有: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虽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动摇了清朝政治乃至中国政治的秩序,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2、确立西方学说,西方价值观和西方标准的地位。 3、使新型知识分子出现,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权。 4、促进了思想解放,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了解了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相信同学们对戊戌变法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对戊戌变法这一知识点的掌握要从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进而记住其内容、发展和意义。
查看全文 -
5000年历史改编成顺口溜,轻松记住知识点
学习历史背诵记忆的能力很重要,如果死记硬背没有效果,我们可以试试把5000年历史改编成顺口溜,用有趣的方式轻松记住历史知识点。 5000年历史改编成顺口溜 我们都知道中国有5000年历史,在这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我们应该记住的历史,下面小编把5000年历史改编成顺口溜: 1、朝代: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2、百家争鸣好形式,“墨儒道法兵”在此,“兼爱”“非攻”墨主张,“仁政”治国是孟子,道家代表是庄子,主张“无为”而来治,法家代表韩非子,反对空口倡“法治”,兵家鼻祖是孙武,《孙子兵法》论军事。 3、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雄才大略汉武帝,善用人才把权集,罢黜百家尊儒术,集权削侯分土地,举办太学学五经,一统江山鼎盛期。 4、丝绸之路:两汉时期阳关西,当时人们称西域。武帝统治有心计,召募使者出西域,企图联络大月氏,共同对匈来夹击。排除艰险建史绩,历史意义了不起。丝绸之路通欧洲,东西文化相渗透,社会面貌大改观,总管西域的事务。 5000年历史知识点记忆方法 1、图示记忆法:用各种图表、图形帮助记忆初中历史知识点,这种记忆方法形象、直观,效果比较好。 2、数字归纳记忆法:在记忆年份的时候,可以根据数字本身的特征来记,如1919年的五四运动。或一数多项联记,即同一年中发生了哪些事情可以整理到一起。 3、关键词语记忆法:对于一些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记忆关键词来记住整个句子,例如各种历史事件的意义、历史人物的功绩等等。 4、比较记忆法:将相似的内容放在一起,找出其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记忆的同时还可以防止混淆。例如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有什么异同。 学习历史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将历史知识点改编成顺口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中国5000年历史改编成顺口溜后就变得容易记忆得多了。
查看全文 -
如何快速记忆历史朝代,中国朝代记忆口诀
历史有很多不好背诵记忆的知识点,比如朝代更迭、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份等,如何快速记忆历史朝代是学习历史的关键。所以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快速记忆历史朝代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学好历史。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朝代 中国历史朝代按时间顺序来编排有夏朝、商朝、周朝、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朝、汉(西汉、东汉)、魏蜀吴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如何快速记忆历史朝代 快速记忆历史朝代可以使用口诀来记忆: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口诀中需要清楚的几个要点: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东周分两段”的意思是东周分为两个时期: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两汉指的是西汉和东汉,二晋指的是西晋和东晋;五代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有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前蜀、后蜀、北汉。南朝有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北朝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使用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记忆历史朝代,花几分钟记下这首短诗,就记住了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了。在背诵记忆其他知识点的时候也可以多找找一些技巧来帮助记忆,切忌死记硬背。
查看全文 -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瓜分地球──教皇子午线
现在地球上一共有198个国家,那你知不知道人类史上第一次瓜分地球是什么时候呢? 人类史上第一次瓜分地球是1494年由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为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划分的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线,因此这条线也叫做教皇子午线。 十五世纪的地球还处在未开发的时期,新航路开辟初期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发现了未知海域,获得了丰厚的收获,因此两个大国之间经常发生各种摩擦。1494年6月,为了划分各自的势力和殖民地,在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仲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签订了一份旨在瓜分地球的协议《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协议规定两国将共同垄断欧洲之外的世界,并特别将位于佛得角群岛以西大约位于西经46°37'的南北经线,为两国的势力分界线——教皇子午线:分界线以西归西班牙,以东归葡萄牙。这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第一次瓜分地球,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瓜分地球。 教皇子午线所带来的这种秩序大约维持了半个世纪,然而世事难料,随着新大国的崛起,荷兰、法国、英国先后加入掠夺殖民地争抢资源的行列,打破了表面的平静,教皇子午线日渐名存实亡。随着西班牙、葡萄牙的渐渐没落,英语后来居上,称霸整个世界并骄傲地自称“日不落帝国”。此时英国已经将大部分疆域划为殖民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瓜分地球──教皇子午线终于寿终正寝,退出历史的舞台了。
查看全文 -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主张是什么,有什么现实意义
孔子是我国古代以为伟大的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和主张,至今仍对我们的教育有指导思想。下面,小编来总结一下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主张是什么吧。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主张 1、“有教无类”的教育对象:孔子认为人人都应该受教育,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 2、“德才并重”的教育内容: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所以在教学中采取了品德修养与知识、技能的学习并重的原则。 3、“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注重启蒙教育,提出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孔子的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主张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正所谓”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他注重言教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孔子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而且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思想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当今社会仍有着积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孔子的教育思想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而反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思想流传于世。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主张不仅为中国古代的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对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学习和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主张是什么,能促进我们更好地学习。
查看全文 -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在教育上,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活动都有深远的影响。那么你知道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吗?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1、“有教无类”的教育对象:孔子认为人人都应该受教育,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 2、“德才并重”的教育内容: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所以在教学中采取了品德修养与知识、技能的学习并重的原则。 3、“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注重启蒙教育,提出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孔子教育思想的影响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正所谓”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他注重言教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孔子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而且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思想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当今社会仍有着积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孔子的教育思想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而反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思想流传于世。 孔子热爱教育事业,不仅提出了以上这些在当时十分超前,在现代仍然适用的教育思想,更将这些思想落到实处,毕生都在从事教育活动。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今天也大有可取之处。
查看全文 -
战国七雄是哪七国,是现在的哪里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分裂割据,其中实力最强大的七个诸侯国被称为战国七雄。那么你知道战国七雄是哪七国吗?他们分别是现在的哪里?为了解决这一疑问,小编查找了相关资料,以帮助大家理解。 战国七雄是哪七国 战国时期在中原这片土地上称霸的战国七雄指的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和秦国七个国家,除了这七个诸侯国之外,还有像卫国、郑国、中山国等一些实力稍微弱小的国家,在弱肉强食的规则下,这些小国也只能依附于战国七雄,在七雄之争的夹缝中求生存。 战国七雄是现在的哪里 齐国的势力范围是从河北省的中部然后到泰山,然后西边是经过河南省的东部,都城是临淄,经济水平是当时最高的。 楚国的地域面积是七国之中最大的,包括湖北省和湖南省的大部分,以及云南省,贵州省和江西省的一小部分,分布范围很广泛。 燕国实力是相对来说比较弱小,大体区域是处在河北省的北部区域、津京地区和辽宁省的南部。 韩国地理位置是在河南省的西部和中部区域,同时还包括了山西省的东南部。 赵国是在河北省的南部和北部地域,另外再加上山西省的部分地区,赵国的都城是邯郸。 魏国的都城就是如今的开封,魏国是在现今的山西省南部地域,河南省的北部和中部偏东地区。 秦国在当时的军事实力是最为强劲的,秦国地理位置主要在关中地区,也就是今天我们的陕西省和甘肃省一带,它的都城是在咸阳。 看完本文,相信对于战国七雄是哪七国和战国七雄是现在的哪里这两个问题大家都已经解决了。战国后期,秦国逐渐壮大,并逐步吞并了其他国家,最终建立了秦朝。
查看全文 -
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影响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相信同学们应该都听说过“烽火戏诸侯”这个成语,那么你知道诸侯是什么意思吗?其实诸侯是由于西周分封制才产生的一种称谓,接下来小编来介绍一下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西周分封制的目的 从尧、舜时期,到夏朝、商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当时的疆土过于辽阔,仅凭周天子的能力无法管理整个国家,为了稳定战后的政治形势,维护统治者的政权,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 西周分封制的内容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王世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裔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所封之地叫做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但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并有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周王先后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鲁、齐、燕、卫、宋、晋等。 西周分封制的影响 从本质上看,分封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实施分封制的意义有: 1、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2、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 3、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通过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同学们可以猜出这种制度为什么没有沿用到今天吗?没错,分封制有一个大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慢慢脱离控制,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在秦国建立统一王朝之后,西周分封制就被废除了。
查看全文 -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特点的作用是什么
实行分封制是西周为了巩固国家政权而采用的一种政治制度。从本质上看,分封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特点吧。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内容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王世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裔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所封之地叫做诸侯国。周王先后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鲁、齐、燕、卫、宋、晋等。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又可士进行再分封,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同时,受分封的对象必须服从上一级的命令,并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特点 1、分封的对象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同姓的王室宗亲、异姓的功臣、古代帝王的后裔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等。 2、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可以号令所有诸侯,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3、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周天子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有条件地封授给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尽义务。 4、层层封授。诸侯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实行再分封。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作用 1、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2、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 3、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兼并土地,扩大疆域的同时进行文化渗透。 理解了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特点以及作用,也就掌握了这一时期人们大致的生活状态。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这是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特点和弊端,为后面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的局面埋下了伏笔。
查看全文 -
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1919年5月4日北京发生了一场联合了广大群众、青年学生、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爱国运动,称为“五四运动”。本文收集了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1、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权,使中国民众对政府强烈不满;对内掠夺土地和工矿业,增加赋税,人民负担沉重。 2、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灾难。 3、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进一步加深了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事件起因是这样的: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准备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消息传开后北京学生和教育界群情激愤,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等多种形式暴力对抗政府,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是中国近代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广泛的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以及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此后,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这就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五四运动的先锋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
查看全文 -
五四运动的意义包括什么,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五四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对中国近代具有重大的意义。那么五四运动的意义包括什么呢?本文简述了五四运动的意义,以供学习参考。 五四运动的意义包括什么 1、是中国近代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广泛的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以及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此后,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五四运动的事件经过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准备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消息传开后北京学生和教育界群情激愤,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等多种形式暴力对抗政府,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1、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真正的群众运动。 3、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五四运动的意义包括以上这些要点,同学们在考试中遇到这类问题时,要注意分点作答,包括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等等,按要点作答更有条理。
查看全文 -
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经过及其影响是什么
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是在1894年7月25日到1895年4月17日,这期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开始走上富强的道路,而中国的洋务派正在通过洋务运动寻求自救。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更多内容。 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 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因为战争爆发的1894年是中国的甲午年,因此这场战争就叫做中日甲午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 朝鲜问题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诱因,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在平壤战役和黄海海战相继失败以后,清政府开始寻求与日本军队和谈,并于1895年4月17日签下了《马关条约》。按照条约内容,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甲午中日战争最终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首先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清朝洋务运动的失败,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其次割地赔款,主权沦丧,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通过这次战争,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浪潮。 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之一。甲午中日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格局,日本成为亚洲强国,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
查看全文 -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原因是什么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之一,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对中国历史,甚至世界的格局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详细总结了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原因是什么,同学们一定要好好阅读。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原因 1894年7月25日中日双方爆发甲午中日战争,处于劣势的中方在1895年4月17日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层次的,主要原因有: 1、过于轻敌。日本原先和中国一样,也是西方列强侵略的目标,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逐渐强大起来。但当时清政府很多人都认为日本是小国,而且一直依附中国,不足为敌,因此没有做好战斗的准备,被日本打得措手不及。 2、战略问题。武器装备可以引进,但人的素质不能引进。此前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引进了许多西方先进技术来加强军事,筹备了北洋水师,但军纪败坏、训练荒废,整体战斗力并不高。 3、党派斗争统治集团内部腐朽不堪,在战争开始之前朝廷内部就分为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当时大权在握的慈禧太后并不想和日本开战,两派之间明争暗斗,战时只顾自保、互不配合。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影响 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甲午中日战争最终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首先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清朝洋务运动的失败,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其次割地赔款,主权沦丧,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通过这次战争,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浪潮。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原因有以上几点,这场战争也反映出清政府的腐朽无能,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民众的生活更加艰难了。
查看全文 -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有何影响
19世纪末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而中国清政府日渐衰败,最终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十分巨大,同学们可以通过本文了解更多。 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 朝鲜问题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诱因,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在平壤战役和黄海海战相继失败以后,清政府开始寻求与日本军队和谈,并于1895年4月17日签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按照条约内容,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有何影响 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甲午中日战争最终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首先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清朝洋务运动的失败,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其次《马关条约》的签订,割地赔款、主权沦丧,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通过这次战争,帝国主义列强纷纷掀起了瓜分中国的浪潮。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几乎是致命的,而日本经此一战,却成为亚洲的暴发户,从中国掠夺了大量资源,并极大地刺激了其他侵略者的野心。
查看全文 -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和失败原因是什么
甲午中日战争不是中日之间唯一的一场战争,但甲午中日战争对两国的影响都十分巨大。本文将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整理如下,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史实。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是在1894年7月25日到1895年4月17日,虽然时间不长,但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 1、对中国: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首先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清朝洋务运动的失败,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其次割地赔款,主权沦丧,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通过这次战争,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浪潮。 2、对日本:日本从中国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具备了与西方列强相提并论的资本;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扩张,开始了东亚地区新一轮的争霸。 3、对西方列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几乎是致命的,而日本经此一战,却成为亚洲的暴发户,从中国掠夺了大量资源,这极大地刺激了其他侵略者的野心,西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争夺日趋激烈。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原因 1、过于轻敌。日本原先和中国一样,也是西方列强侵略的目标,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逐渐强大起来。但当时清政府很多人都认为日本是小国,而且一直依附中国,不足为敌,因此没有做好战斗的准备,被日本打得措手不及。 2、战略问题。武器装备可以引进,但人的素质不能引进。此前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引进了许多西方先进技术来加强军事,筹备了北洋水师,但军纪败坏、训练荒废,整体战斗力并不高。 3、党派斗争统治集团内部腐朽不堪,在战争开始之前朝廷内部就分为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当时大权在握的慈禧太后并不想和日本开战,两派之间明争暗斗,战时只顾自保、互不配合。 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甲午中日战争最终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巨大且深远,作为中国人,我们也不应该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查看全文 -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包括什么
太平天国运动是晚清时期由洪秀全领导的一次武装农民起义,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本文收集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以及清政府的腐败和剥削,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经济上扼住了中国的命脉,加重对中国人民的剥削。 2、直接原因:连年发生的自然灾害。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标志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是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史称“金田起义”。此后这场运动坚持了14年,势力扩展到17省,可惜最后由于领导集团在组织上、军事上、外交上的问题,最后遭到内外镇压。1864年7月首都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这就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虽然太平天国最终以失败收场,但中国人民受到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和鼓舞,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封建王朝的斗争,鼓舞和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查看全文 -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和影响是什么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反抗外来侵略者和腐朽的清王朝,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太平天国运动。本文详细总结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及其历史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农民战斗。 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列强的侵掠,因此它是反帝国主义的;其次太平天国的斗争锋芒直指国内封建统治者,提出了要建设理想平均主义社会的想法,因此它是反封建的;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其农民战斗这一性质,最终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是什么 1、促进了清王朝的衰落和崩溃,打击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制度。 2、英勇顽强地抗击外来侵略者的进攻,减慢了中国殖民化的步伐。 3、比以往的农民战争在思想上、组织上都高出一筹,提出了“平等”的思想和修建铁路等近代化主张。 4、太平天国领袖还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5、19世纪中叶,亚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太平天国运动同波斯、印度尼西亚、印度等果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农民战斗。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为了反抗压迫和剥削,太平天国运动作出了农民阶级的努力,虽然没有走向成功,但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群众。
查看全文 -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率众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此后这场运动坚持了14年,最终以失败收场。本文详细总结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根本原因和教训,分享给同学们。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根本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但它最终还是走向了失败,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如下: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的起义者大多都是农民,他们无法克服阶级的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革命纲领。™参加革命的目的大部分是为了摆脱贫穷的经济地位,因此在取得短期成就时,就开始滋长腐败、争权夺利,,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2、战略上的失误。从客观方面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徘徊在紫荆山周围,缺乏进取。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在军事战略上存在重大失误。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 实践证明,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的胜利,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对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太平天国运动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受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启发:为了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必须走武装反抗的道路。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反对帝本主义大国。只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资本主义,才能完成拯救国家,拯救人民的任务。在中国,农民阶级虽然存在局限性,但他们是革命的中坚力量。 这就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根本原因和教训。虽然太平天国最终失败了,但中国人民受到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和鼓舞,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封建王朝的斗争,鼓舞和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查看全文 -
辛亥革命时间及影响分别是什么
随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本文将简述辛亥革命的时间及影响,希望能帮助大家深入了解这一段历史。 辛亥革命的时间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的全国性革命。 孙中山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为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11年夏天,多省爆发保路运动,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打响了第一枪,标志着辛亥革命开始。仅一个月左右,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 辛亥革命的影响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各种武装起义推翻了清政府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进行资本主义的探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从这一点上说辛亥革命并不能算完全胜利了。 这就是辛亥革命的时间及影响。辛亥革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中国甚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辛亥革命同时也证明了,在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走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路子是行不通的。
查看全文 -
辛亥革命的意义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1911年到1912年间的辛亥革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中国甚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总结了辛亥革命的意义和性质等相关信息,帮助大家学习了解这一段历史。 辛亥革命的意义 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各种武装起义推翻了清政府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进行资本主义的探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从这一点上说辛亥革命并不能算完全胜利了。 辛亥革命的性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下通过各种武装起义以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为目标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的革命纲领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具体内容如下: 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反对满清专治和列强的侵略,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2、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建立人人平等的民主共和国,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由国民共享,使“耕者有其田”。 辛亥革命的意义和性质是我们学习这一知识点需要清楚和记忆的内容,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学习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先驱者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查看全文 -
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局限性,带你走进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在取得巨大革命成果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简述了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局限性,分享给大家。 辛亥革命的意义 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各种武装起义推翻了清政府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进行资本主义的探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1、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仍然是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导致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4、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不彻底的胜利。 辛亥革命的时间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的全国性革命。 孙中山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为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11年夏天,多省爆发保路运动,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打响了第一枪,标志着辛亥革命开始。仅一个月左右,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 这就是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局限性。虽然辛亥革命具有它的局限性,但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应是它对后来历次革命的影响,正是有了辛亥革命为借鉴,才会有后来民主革命的胜利。
查看全文 -
洋务运动内容和失败原因具体是什么
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自强运动。本文将简述洋务运动内容和失败原因,帮助同学们掌握这一历史知识点。 洋务运动的内容 1、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军事设备,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建成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 2、以“求富”为旗号,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兴办轮船、铁路、电报、采矿、纺织等各种新式民用工业。 3、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人才。 洋务运动的主要成果 1、新式企业:包括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采用机器生产,但本质上属于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官办企业。 2、开创报刊:创办了约20种近代报刊,如《申报》、《万国公报》、《循环日报》。 3、新式学堂:包括外国语性质的学堂、军事学堂、技术学堂等。如中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可以说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原因如下: 1、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是中央官员和地方实力派人物,他们的主观目的是是维护封建制度、维护和巩固清朝的专制统治。而传统封建制度的弊端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了。 2、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他们缺乏完整的计划,“洋务运动”的各项内容及措施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 3、洋务运动失败也是由于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造成的。由于守旧人士的反对、官僚政风的败坏,使得洋务企业的内部管理仍然是封建式的。另外在列强侵略势力的进攻下,洋务运动迅速归于失败。 这就是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失败原因,同学们要理解并记忆起来。虽然洋务运动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而彻底终结,但洋务运动的内容仍然对中国近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查看全文 -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有谁,有哪些主要成果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打破了中西军事、技术上的壁垒和传统封建文化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对于这一场自救行动,你知道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有谁吗?跟着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有谁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中央代表:爱新觉罗·奕䜣,地方代表: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等。 1、爱新觉罗·奕䜣。1861年1月11恭亲王奕訢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开始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支持地方实力派开展洋务活动,成为清政府中枢主持洋务的首脑人物。 2、左宗棠。晚清重臣,时任陕甘总督,在洋务运动中创办了福州船政局(生产轮船)和兰州织呢局。 3、曾国藩。两江总督曾国藩在洋务运动中积极建立新式军火工业,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兵工厂——安庆内军械所,用于制造子弹、火药、枪炮等武器,用于武装湘军。 4、李鸿章。清末大臣李鸿章从70年代开始陆续开办一些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天津电报局、津榆铁路、上海织布局等。同时开办军火工厂——江南制造总局,制造轮船、弹药、机器,并筹建北洋海军。 5、张之洞。时任两广总督之职,创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官局等民用工厂,属于带有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洋务运动的主要成果 1、新式企业:包括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采用机器生产,但本质上属于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官办企业。 2、开创报刊:创办了约20种近代报刊,如《申报》、《万国公报》、《循环日报》。 3、新式学堂:包括外国语性质的学堂、军事学堂、技术学堂等。 经过以上这些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的努力,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在一定程度上减慢了清政府灭亡的脚步。但也由于封建制度的落后性,这一场浩浩荡荡的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了。
查看全文 -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谁提出的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与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分不开的。那么你知道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谁提出的吗?想了解更多内容的同学就接着往下看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指导思想,开始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创办军事工业,生产轮船、弹药等,分配给军队使用。到了洋务运动的后期,洋务派开始以“求富”为指导思想,先后创办20多个民用工厂,其本质是带有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其分类思想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谁提出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最早是由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意思是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长处,以壮大自身,抵抗侵略、克敌制胜。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这一思想最初是由冯桂芬提出,主张采用西方在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后来张之洞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说法,在当时很流行。 关于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谁提出的这个问题,小编已经将相关资料整理在上文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不仅仅领导这整个洋务运动,在洋务运动失败以后,也仍然改变着人们的思想。
查看全文 -
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条约有哪些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战争的六十多年中,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达数十个。本文详细列举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条约有哪些,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条约 1、中英《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1842年8月29日签订。条约规定: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港口;割让香港岛;中国赔偿2100万两白银;压低中国关税,规定进口税率5%;允许外国兵船停泊在中国通商港口。 2、中美《望厦条约》又称《五口通商章程》。1844年7月3日签订。为了获得与英国一样的特权,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这一条约,同时还规定:扩大领事裁判权,允许美国兵船自由出入中国通商港口。 3、中法《黄浦条约》又称《五口贸易章程》。1844年10月24日签订。按条约内容,法国取得了英、美在中国的同样特权,此外还增加了:允许和保护在通商港口建造天主教堂和坟地;取消清政府对天主教的禁令,发还教堂。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闭关锁国”使得满清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英国更是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湖广总督林则徐查禁鸦片,并集中于虎门进行销毁,触犯了英国的利益。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发动战争侵略中国。但由于满清政府的腐朽,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战争落败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条约有《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浦条约》,这些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罪证,也是旧中国统治者丧权辱国的记录,我们应该铭记耻辱,才能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查看全文 -
武昌起义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爆发的一场武装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本文详细分析了武昌起义的历史背景,帮助同学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武昌起义的历史背景 1、清王朝的衰落。从鸦片战争开始,清王朝被西方列强打得节节败退,而自救运动的失败和太平天国运动极大地削弱了清军的战斗力。 2、先进思想的普及。19世纪末,清政府迫于压力废除了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西学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培养了一大批思想进步的人才。 3、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武昌起义前夕,清政府抛出“预备立宪”,实质是为了加强皇权,越来越多人对其失望,各地纷纷发动武装起义。 4、导火索:保路运动。1911年5月,清政府为取得外国支持,计划将铁路收归国有再卖给西方列强,激起湘、鄂、粤、川等省人民的强烈反对,掀起了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的先声。 武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1911年的武昌起义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标志着辛亥革命开始。武昌起义成功后仅一个月左右,全国就有十几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的统治名存实亡。武昌起义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草案——《鄂州约法》,第一次采用三权分立原则。武昌起义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1912年1月1日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取得辛亥革命的重大胜利。 以上就是武昌起义的历史背景。武昌起义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影响,为纪念武昌起义创建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政府将十月十日定为“国庆日”,又名双十节。
查看全文 -
武昌起义时间地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武昌起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大事件,其意义非同凡响,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武昌起义时间地点和意义。 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 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晚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武装起义,其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1911年5月,清政府为取得外国支持,计划将铁路收归国有再卖给西方列强,激起湘、鄂、粤、川等省人民的强烈反对,掀起了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的先声。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们吸取教训,并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最终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的意义 1911年的武昌起义,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辛亥革命开始。武昌起义成功后仅一个月左右,全国就有十几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的统治名存实亡。武昌起义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草案——《鄂州约法》,第一次采用三权分立原则。武昌起义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1912年1月1日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取得辛亥革命的重大胜利。 了解武昌起义时间地点和意义不仅是考试的要求,也是我们回顾历史的要求。作为后人和学生,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学习革命先烈们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查看全文 -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总结,四种历史记忆方法
初中历史的学习难度在于记忆历史事件的年代、地点、人物、背景、作用、意义等,很多同学们记不住或者容易混淆,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总结,以帮助大家学好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 1、培养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只有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培养出浓厚的兴趣,才能学得轻松愉快,这是最重要的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其实历史本身并不枯燥,很多历史事件读起来还十分有趣,平时可以多看一些历史人物的传记、通俗版的历史书、或者一些历史纪录片,慢慢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2、学会归纳总结。学习历史固然免不了背诵,但我们要学会归纳总结,将初中历史知识点形成一个整体,先理解再记忆会容易得多。同时拓宽自己的历史知识面,进而牢牢掌握课本的内容,有助于学习和掌握。 3、重视课堂。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历史只要考前多背就好了,因此不重视课堂。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学习历史更重要的是弄明白这个知识是什么,为什么,意义何在以及有什么影响等等,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老师分析讲解,靠自己很难理解全部知识。 初中历史记忆方法 1、图示记忆法:用各种图表、图形帮助记忆初中历史知识点,这种记忆方法形象、直观,效果比较好。 2、数字归纳记忆法:在记忆年份的时候,可以根据数字本身的特征来记,如1919年的五四运动。或一数多项联记,即同一年中发生了哪些事情可以整理到一起。 3、关键词语记忆法:对于一些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记忆关键词来记住整个句子,例如各种历史事件的意义、历史人物的功绩等等。 4、比较记忆法:将相似的内容放在一起,找出其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记忆的同时还可以防止混淆。例如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有什么异同。 以上就是小编总结的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整合零散的知识点,以有趣的记忆法记住这些知识点,才能在考试中提高历史成绩。
查看全文 -
《天津条约》内容概括,其签订时间和影响是什么
英、法两国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特权而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用武力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小编将《天津条约》内容概括,以及其签订时间和影响整理成下文。 《天津条约》内容概括 《天津条约》包括《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中英通商章程》。 1、《中俄天津条约》:允许俄国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琼州等七处口岸通商;设立领事官;俄国东正教教士可以自由传教。 2、《中美天津条约》:增开潮州、台湾为通商口岸;耶稣教教士可以自由传教;确定领事裁判权。 3、《中英天津条约》:增开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在通商各口设领事官;耶稣教、天主教教士得自由传教;赔款银四百万两。 4、《中法天津条约》:增开琼州、潮州、台湾、淡水、登州、南京为通商口岸,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停泊;天主教可以自由传教;赔款白银二百万两。 5、《中英通商章程》:征税;允许鸦片进口。 《天津条约》签订时间 1856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对中国展开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1858年6月18日,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上述各条,合称《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的历史影响 《天津条约》是对中国主权的又一次严重的破坏,使英、法、美、俄四国又获得了一系列侵略特权,中国因此而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并背上了巨额的负债。列强的侵略更深入,对中国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 小编已经将《天津条约》内容概括成上文,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和西方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查看全文 -
《南京条约》签订时间及影响是什么
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作为中国人和学习历史的学生,我们都应该牢记《南京条约》签订时间及影响。 《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 1840年虎门销烟后,英国借机侵略中国,1842年清政府第一次鸦片战争与英国战败,不得不进行和谈,1842年8月29日,在南京(江宁)签订了《南京条约》。按照条约内容,中国要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港口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中国赔偿2100万两白银;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压低中国关税;允许外国兵船停泊在中国通商港口。 《南京条约》签订的影响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产生的历史影响有:社会性质上,《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社会的阶级矛盾考试发生变化。经济上,中国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开始逐渐解体,中国经济也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一系列的灾难,中国的领土、司法等主权遭到破坏,更严重的是,《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成为更多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对象。
查看全文 -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是什么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掌握《马关条约》主要内容,理解《马关条约》的历史影响,是我们学习中国近代历史的重点。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 《马关条约》是清朝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后,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马关条约》的历史影响 《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危害: 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巨额的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无力偿还,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3、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4、允许侵略者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给中国民众带来了新的经济压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查看全文 -
延迟开学,初中生在家如何安排自学进度
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全国中小学生确定延期开学,对初中生来说在家如何安排自学进度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下文整理了初中生在家如何安排自学进度的几点建议,全力为学生居家学习做准备。 初中生在家如何安排自学进度 居家学习最大的问题在于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学校那么好的学习环境,为了克服这一点,小编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初中生在家如何安排自学进度: 1、明确学习内容。首先我们要清楚这一阶段的学习重点是什么,首先寒假作业是否都已经完成了,上个学期的内容是否都已经完全掌握,下个学期的内容是否预习过了。再者,对于成绩一般的同学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夯实基础,对学习薄弱的环节进行补习;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做一些高难度的题或多学习一门技能。 2、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寒假居家学习计划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同时要尽量细化,制定学习时间表是学习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与此同时,我们要严格按照所确定的学习计划来进行学习,才能提高效率。 3、注重劳逸结合。有一些家长为了不让学生分心,强制学生们一整天都坐在书桌前学习,其实这也是一种错误。学习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的休息可以调整情绪和心态,使大脑、精力、情绪处于最佳状态,学习才能有进步。 初中生在家如何安排自学时间 一天有24个小时,但是适合用来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对时间进行规划,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下面这份学习时间表送给大家作参考。 7:30,准时起床,洗漱,吃早餐。 8:30,开始学习,具体学习时,科目进行交叉学习。 11:30,吃午饭。 12:00—13:30,午休一个半小时,最好能够午睡一会。 13:30—18:00,学习,可以每隔一个小时休息十分钟。 18:00—19:30,吃晚饭,休息。 19:30—22:30,学习,中间可以选择休息20分钟。 22:30以后,可以洗漱,准备睡觉。 延迟开学是对初中生的一次考验,同时也是一次机遇。对于初中生来说在家如何安排自学进度是这个特殊的寒假最紧要的任务,但同学们也不要太过紧张,只要做好以上几点,相信大家的学习都能更上一层楼。
查看全文 -
网络课要抓住的六个方面,在线学习的方法
在收到2020春节假期延长的消息后,各地学校纷纷筹划在线课程,努力做到停课不停学。部分刚刚接触网络课程的同学可能还不太适应,因此小编整理了网络课要抓住的六个方面,帮助大家在线学习。 网络课要抓住的六个方面 网络课程是信息时代条件下课程新的表现形式,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与线下教学有着许多不一样的地方,因此学习网络课要抓住这六个方面: 一、培养积极的学习情绪。在开始学习之前,首先要调整自己的状态,使自己有一个最佳的生理及精神状态;其次要营造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尽可能安静,没有新奇事物令自己分心;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精力。只有做好以上几点,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开始每一阶段的学习时,要给自己定一个明确、可行、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学习效率不高的同学可以再制定一个与奖励和处罚条例,完成目标就给自己奖励,没有完成就给自己相应的处罚。 三、改善理解及领悟能力。网络课程有直播和录播两种,如果是录播的形式,就没办法及时向老师反映问题,因此我们要把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记下来,先自己摸索一下,如果还无法解决要立即反馈给老师。 四、培养时间管理的能力。网络课程学习的一大特点就是他的自主性,因此要培养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具体做法比如制定时间安排表、学习计划并请家人监督,慢慢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搜索扩展资料。在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时,不要忘记除了网络课程之外,网上其实还有很多学习资料可供参考,在遇到一些问题时,可以尝试自己找资料来解决,同时也能扩展自己的眼界。 六、适应网络学习。为了尽快适应网络学习,我们要适当提高一些能力:提高阅读能力;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提高打字速度等,并提前掌握网络课程的多种功能,熟悉网页链接形式。 网络课对学习的好处 网络课程的学习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有共同点但又有不同点,相对来说有以下优势: 1、打破时空和空间限制,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2、自主性增强,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3、交流更加容易,更加充分。学生与教师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都可以进行平等的交流。 由于网络课程的特殊特征,我们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够事半功倍,以上网络课要抓住的六个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在这段特殊的时期里更加重要,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好,并用在自己的学习中。
查看全文 -
法国大革命的时间和原因、影响分别是什么
1789年至1830年间的法国大革命是法国历史上广泛彻底、成果卓著、影响深远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今天小编来介绍一下法国大革命时间和原因、影响分别是什么。 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 路易十六统治时期社会矛盾尖锐,财政危机严重,1789年5月法国召开三级会议,资产阶级和人民与国王展开斗争,激起巴黎人民的武装起义,7月14日象征着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被攻克,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并取得初步胜利。随后各地人民纷纷效仿,1830年7月,巴黎人民发动七月革命,建立了以热月党人为代表的政权,至此法国大革命才彻底结束。 法国大革命的原因 根本原因:18世纪资本主义在法国部分地区已相当发达,封建统治王朝限制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特权等级与第三等级之间的矛盾)。 直接原因:财政危机引发的三级会议召开,是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1789年5月5日国王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要求增税以解救政府财政危机,而以普通公民为代表的第三等级则要求实行改革,限制王权。但是这一会议最终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并演变成了武装起义。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对国内: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它彻底地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在经济上为法国的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它对法国社会的思想观念、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世界: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革命,它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颁布的《人权宣言》传播了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这次革命也激励了各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因此具有世界意义。 这就是法国大革命的时间和原因、影响。法国大革命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在这过程中,人民群众显示出伟大的力量,推动着革命一步步向前发展,对法国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查看全文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及影响是什么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各帝国主义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爆发了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也叫做第一次世界大战。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及影响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这件事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联盟,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战火迅速蔓延,德、俄、法、英、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相继加入这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因此我们将它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帝国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产生的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之间关于资源和权利的争夺的一场战争,给全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的灾难,是欧洲甚至全球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被卷入了战争,大约有1000多万人丧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损害。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从积极的一面看,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民族国家的纷纷建立是这次战争的最大成果。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促进了科技技术的发展,各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以及军事等许多方面大大加强。 了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及影响以后,相信同学们对这一场战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及影响,对我们掌握历史知识点,总结历史经验有着重要的意义。
查看全文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和标志是什么
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巨大,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和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下面小编带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和标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是一次技术改革,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包括: 1、在这次革命中,资产阶级迅速壮大起来,逐渐巩固了自己的统治。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解除封建压迫,实行自有经营、竞争和贸易。 2、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掠夺资源进行侵略,使得东方逐渐从属与西方,改变了世界格局。 3、同时第一次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在客观的传播先进生产技术与经验的同时,猛烈冲击了旧思想与旧制度。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 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工厂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棉纺织业。1765年“珍妮纺织机“的发明,大大推动了纺织业的发展,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作业,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这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和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带给我们很多启示,我们要明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查看全文 -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和标志、影响分别是什么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一次重大飞跃,在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下面剧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和标志以及影响是什么。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大约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即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空间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是这次技术革命的一大成果,主要的发明如下: 航天航空方面: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飞船率先进入太空;1969年美国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 原子能技术:1945年,美国成功地试制原子弹;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个原子能电站;1977年,原子弹工业稳步发展,世界上有2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核电站反应堆。 电子计算机技术:40年代第一代计算机叫电子管计算机;80年代发展为智能计算机,运算速度不断提高,体积不断缩小,成本不断降低。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由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应用有助于改进生产技术,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各国纷纷投入开发资源,使得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生活也进入了“电子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第三次科技革命通过生产技术的进步、劳动手段的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3、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加剧了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和标志以及影响已经给大家简述完毕了。三次技术革命逐层递进,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历史前进的车轮,顺应历史的发展才能长久的生存下去。
查看全文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有哪些,有什么影响
学习过相关知识的同学知道,人类历史上有三次技术革命,分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有哪些。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有哪些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程度更深。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并推动着生产力不断发展,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规模更大。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英国,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包括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等,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1、积极: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汽车、轮船),人际交流更加方便(电话、电报)。 2、消极: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方面发展不平衡,扩大了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野心,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以上这些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时至今日依然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电话的发明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汽车、轮船使我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更重要的是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font-face{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 @font-face{ font-family:"宋体"; } @font-face{ font-family:"Calibri"; } p.MsoNormal{ mso-style-name:正文; mso-style-parent:""; margin:0pt; 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none; text-align:justify; 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 font-family:Calibri;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font-size:10.5000pt; mso-font-kerning:1.0000pt; } span.msoIns{ mso-style-type:export-only; mso-style-name:""; text-decoration:underline; text-underline:single; color:blue; } span.msoDel{ mso-style-type:export-only; mso-style-name:""; text-decoration:line-through; color:red; } @page{mso-page-border-surround-header:no; mso-page-border-surround-footer:no;}@page Section0{ margin-top:72.0000pt; margin-bottom:72.0000pt; margin-left:90.0000pt; margin-right:90.0000pt; size:595.3000pt 841.9000pt; layout-grid:15.6000pt; } div.Section0{page:Section0;}
查看全文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和影响是什么
19世纪60年代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被运用到生产上,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那么你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吗?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了许多重大发明,其中以电器的广泛应用最为显著。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经过改良之后,电成为补充和取代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新能源。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程度更深。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并推动着生产力不断发展,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规模更大。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英国,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包括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等,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1、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汽车、轮船),人际交流更加方便(电话、电报)。 2、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方面发展不平衡,扩大了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野心,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相信看完本文的同学已经能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我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启发我们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都不能落后于他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