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是学习历史的基础,但很多同学却在考试中屡屡出错,将年份、历史人物的知识点混淆。为了帮助同学们学好初中历史,小编将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成下文,以供大家复习。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商鞅变法


  1、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2、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4、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最能体现变法性质);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5、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影响:中国确立了封建制度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百家争鸣


  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2、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墨家: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儒家:创始人孔子,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代表人物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道家:创始人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代表人物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应民心。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军事家,《孙子兵法》。

  3、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实施“推恩令”(提出者:主父偃):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者:董仲舒):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经济: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2、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我国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推动作用。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民族交融


  1、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东汉、魏、晋时期,氐族和羌族,由西南东迁入陕西关中;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鲜卑族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2、北魏孝文帝改革: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439年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494年迁都洛阳;改说汉语;改穿汉服;改用汉姓;鼓励与汉族联姻;用汉制,学汉礼。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特点: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

  这篇文章总结了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点,适合考生们用作考前复习资料。初中历史知识点比较多,而且这些知识点很容易就会记混淆,所以同学们平时要注重对知识点的总结和整理,这样在考试的时候才能迅速、准确地回忆起来。

延伸阅读

相关推荐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历史易错易混知识点梳理